5 施工图设计阶段
5.1 冷负荷计算
5.1.1 围护结构传热
5.1.1.1 建筑结构组成及传热系数的确定:
外墙:水泥砂浆+砖墙(240mm)+内粉刷(5mm)
内墙:内粉刷(5mm)+砖墙(240mm)+内粉刷(5mm)
地面:大理石(20mm)+钢筋混泥土(100mm)+内粉刷(5mm)
屋面:预制细石混泥土板(25mm),表面喷白色水泥浆+通风层(>200mm +卷材防水层+水泥沙浆找平层(20mm)+保温层(沥青膨胀珍珠岩100mm)+隔汽层+现浇钢筋混泥土板+内粉刷(5mm)。
外窗:单层钢窗,6mm 厚普通玻璃,窗高 2 .4m。
内门:木门,高2.1m,大堂外门为玻璃门。
由以上建筑结构查得传热系数:
外墙K=1.97 W/ (m2 o C)内墙K=1.73 W/ (m2 o C)
地面K=3.12 W/ (m2 o C)屋面K=0.55 W/ (m2 o C)
内门K=2.90 W/(m2 o C)
5.1.1.2 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Qc(T) =K(t ' Gt R)ka k p
式中:Qc(T)通过外墙和屋面的得热量所形成的冷负荷,W
K —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W/(m2 oC)
F —外墙和屋面的面积,m2
tc(t —外墙或屋面冷负荷逐时计算温度,oC
tn —室内设计温度,oC
t ' c(tt)c=(t)+td
t ' c⑴经过修正的本地外墙或屋面计算温度逐时值,o C
td —地点(福州市)修正值
ka—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
k p—吸收系数修正
5.1.1.3 外窗瞬时传热冷负荷:
Qc(T )K W A W C W^ t
式中:Qc( T—通过外墙和屋面的得热量所形成的冷负荷,W
2
A W —外墙和屋面的面积,m2
K w —玻璃窗传热系数,单层窗玻璃,取6.15W/ ( m2 o C)
△t—计算时刻下,结构的负荷温差
5.1.1.4 内墙、内门、地面楼板传热形成得冷负荷:
Qc( T ) =K^t1s
式中:K —内结构传热系数,W/ ( m2 o C)
F —内结构面积,m2
△ t1s—计算温差,空调房间邻室为通风较好、散热量较大的非空调房间,按外墙计算冷负荷。
5.1.2 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Qc(t=)CaA w CsCiD j,max C LQ
式中:Qc( T)—各小时的日射得热冷负荷;
A w —窗户面积,m2;
Ca —有效面积系数,单层钢窗取0.85;
C b —窗玻璃修正系数,0.89,查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C i —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采用内活动百叶,朝阳面颜色为浅色,取0.65;
C LQ —窗玻璃冷负荷系数;
Dj,max—夏季各纬度带的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W/m2;
5.1.3 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Qc(t)Q=c(t) xQ+c(t) q
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Qc( T ) x=q① C Q
人体潜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Qc( T ) q q nq O
式中:Qc( T ) x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W
Qc( T ) q人—潜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W
n —室内全部人;
①—群集系数;
C LQ—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系数。
q x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的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由《暖通空调》表2-13查得cq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的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W,同上。
5.1.4 照明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CL=1000n1n2NC LQ
式中:CL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
n 1 —消耗功率系数,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装在顶棚内,取1 .0
n2—隔热系数,灯罩上有通风孔,取0.6
N —照明灯具所需功率,W,
C LQ—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由教材《暖通空调》附录2-22查得
5.1.5 设备散热冷负荷
祥见冷负荷计算表
5.1.6 新风冷负荷
新风全冷负荷Qq(W)按下式计算:
Qq=p mx(w - in)/3.6
式中:p-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1.2kg/m A3;
mx -- 新风量,m3/h;
iw -- 夏季室外计算参数下的焓值,kJ/kg;
in -- 室内空气的焓值,kJ/kg。
其中新风量= 空调房间人数* 房间中的人均新风量
5.2 湿负荷计算
5.2.1 人体散湿量
Mw=0.001 n ① g
式中:Mw —人体散湿量,kg/h
n —室内全部人数
① —群集系数,
g —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
5.2.2 食物散湿量
按最大值计算,取11.5g/h人
说明:设备的散湿量不予考虑,仅有人员散湿量。
5.2.3 新风湿负荷
新风湿负荷Dx(kg/h)按下式计算:
Dx= p m x(d w-d n)0.001
式中:m x --新风量,m3/h ;
d w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时的含湿量,g/kg;d n --室内空气的含湿量,g/kg。
5.3冷负荷计算
5.3.1逐时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冷负荷
包厢1负荷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5-1逐时冷负荷
【备注】:客房使用时间为24小时,最大负荷出现时间为16:00532新风负荷
式中:
Qq=p mx(o- in)/3.6
P-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1.2kg/m A3;
mx --新风量,8212m3/S;
io—工程所在地夏季室外计算参数下的焓值,88.41kJ/kg ;
in --室内空气的焓值,61.87kJ/kg。
Qq=1.2X 8212X (88.41-61.87)/3.6=72.6(KW)
5.4送风量
5.4.1空气热湿处理
一次回风空气处理过程
图一1
独立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空气处理过程
图一2
103%
5.4.2 送风量
商场:
送风量计算公式
Ms= Qc/(h R-h S)
查h—d 图t R=27°C d=60 % h R=61.89KJ/kg
根据:
£ = Qc/ Mw=08kw/0.0258
=8047kJ/kg
过R点交相对湿度© =95%F s点。
确定hs=47.82 kJ/kg 干球温度17.4C 求Ms:Ms =Qc/(h R-hs)
=208kw/(61.87KJ/kg-47.82 kJ/kg)
33
=14.8kg/s=12.3 m3/s= 44412 m3/h
3
注:t R=27C d=60 %;密度 1.2Kg/ m
估算新风量为16504 m3/h,新风比为0.37 , 037 >0.3,将新风比改为0.3 新风量M x,回风量M H
M X=0.3村S =4.44kg/s
M H= Ms-M x=10.36kg/s
根据新风比求混合点C的ic , io=88.41,i R=61.87kJ/kg,
求得hc=80.5 kJ/kg
所以混合点处理到送风状态点所需处理冷量为
总冷量:Msx (hc- hs) =14.8/kg/s X80.5—47.82) =483.7KW。
客房1
Qc=6.02KW , Mw=1.3 X10-3 kg/s £=.02/(1.3 10-3 )=4425(kJ/kg)
取送风温差△ ts=8 C, 送风温度ts=27-8=19C
通过室内点R(27C ,60 %作过程线£ ts的等温线与£的交点为送风状态点,查焓湿图得hs=50.94k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