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总结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总结》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请下载哦篇一:购买社会服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购买社会服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定义: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指政府通过契约化的形式,将养老,教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外包给社会组织等团体。
20XX年11月14日,国家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的目标: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服务标准体系,形成协调有力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管理体制以及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拓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范围、扩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规模、提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一批数量充足、治理科学、服务专业、作用明显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高其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能力,使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数量、规模和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效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服务需求。
《意见》规定的购买范围:体、特殊人群和受灾群众的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组织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实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计划,为流动人口提供生活扶助、就业援助、生计发展、权益维护等服务,帮助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城市户籍居民与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的和谐共处。
实施农村留守人员社会保护计划,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缓解生活困难,范文TOP100构建完善的社会保护与支持网络。
实施老年人、残疾人社会照顾计划,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参与、代际沟通等服务,构建系统化、人性化、专业化的养老助残服务机制。
实施特殊群体社会关爱计划,帮助药物滥用人员、有不良行为青少年、艾滋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流浪乞讨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纠正行为偏差、缓解生活困难、疏导心理情绪、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实施受灾群众生活重建计划,围绕各类受灾群众的经济、社会、心理需要,开展生活救助、心理疏导、社区重建、资源链接、生计项目开发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受灾群众重树生活信心、修复社会关系、恢复生产生活。
意义:1.业内专家表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这一举措,不仅能使得社会公共服务的受益对象获得更为专业和具有针对性的服务,还能节省政府的行政成本,有利于政府机构和人员的精简。
另外,这一举措也能培育和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实现社会组织和政府采购服务项目的良性互动。
2.日前国务院又出台新政策,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
此举无疑将有利于改善民生、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有利于加快服务业发展、引导有效需求。
但笔者更看重的是,购买社会服务将对宏观经济产生的乘数效应。
存在问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非政府组织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地方政府在购买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存在三大不足亟需规范。
第一,在制度上,公共服务购买尚未被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
我国在20XX年实施了《政府采购法》,最全面的其后颁布了政府采购范围。
尽管采购法规定的范围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但是在采购范围中,对于服务的理解仅限于政府自身运作的后勤服务,而公共服务并没有被列入采购范围。
部分地方文件已经对此有所创新,但公共服务购买的制度化必须有待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相应财政制度体系的完善。
第二,在程序上,多数购买社会服务的地方政府的购买过程并不公开,而且购买过程中公开竞争未成为一般原则,项目购买后缺少评价机制。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在试点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过程中还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试点的顺利进行,但从长期来看并不利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推进,还容易滋生虚报,****等问题。
第三,在范围上,一些地方政府对改购买何种社会组织服务并不明确,在立项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性较大的问题。
贾西津介绍说,根据欧美国家的社会管理经验,教育,卫生,社会福利服务等主要公共服务领域是政府购买服务活跃的领域,而比如文艺演出,文化娱乐等市场竞争色彩较重的社会组织和环境保护等倡议色彩较重的社会组织并不适合政府购买,前者政府的介入会打破市场自由竞争环境,后者则是因为大多数倡议性组织独立性较强,且提供的服务不属于公共服务领域。
因此,专家建议未来在政府推广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同时,应尽快完善《政府采购法》,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纳入制度轨道,范文写作并在过程中实现公开,引入监督评估机制,让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发展的更加完善。
各地购买社会服务经验:1.肇庆市政府向市场购买的现代化服务如会计、审计、评估、设计等生产性服务占95%左右,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仅占5%。
而在这不多的服务里,又以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社区养老领域内容为主体。
2.铜陵市民政部门首批试点选择了“全市福利机构护理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和“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两个项目,共投入16万元。
3.上海市奉贤区宣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为全区55万人口购买人身伤害保险和房屋损失保险,实施“广覆盖”的民生保险制度。
4.山西省已经开始在实践中积极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改革。
如,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不仅创建了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而且按照“政府购买、院团演出、农民看戏”的原则,开展了“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
省直文艺院团送戏下乡已突破1000场。
5.武昌20万购买华师社会治理服务。
本报讯(记者王碧涛通讯员陶玉梅)昨日,华中师范大学武昌粮道街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挂牌成立,思想汇报专题粮道街前期将花费20万元向华师社工服务机构和社会学院购买社会治理服务,华师将在特殊群体服务、社会组织孵化、社工培训等方面向粮道街提供专业支持。
粮道街作为武昌的老城区,辖区范围内弱势和边缘群体的服务存在较大的提升潜力。
粮道街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采取“政府资金支持、社区力量参与、专业团队管理、社会民众受益”的运营模式,打造成粮道街范围内针对个人、家庭、社会团体和社区的枢纽型服务组织,发挥其在社会创新、社区服务及社区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
粮道街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实践基地花20万元引入华师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行运营管理,并与华师社会学院专家团队进行合作,将免费为老年人、残疾人、社区矫正人员和有需求的个人、家庭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
同时,该基地将为辖区社会组织孵化、社工人才培训和社区综合服务进行全力支持。
篇二:关于“政府服务”的报告生产运作管理题目:政府服务分析学院:管理学院班级:工管12学生姓名:李*飞学号:20XX20702021指导教师:刘俊华关于“政府服务”的报告简介:政府服务即政府所从事的服务活动。
政府具有服务职能,即为其公民提供服务。
范围:政府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包括运输、邮电、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的服务,还包括储蓄、保险、金融方面的服务,以及信息、咨询方面的服务。
政府服务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
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精品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个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会逐步扩展,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典型的基础公共服务有: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
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
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务。
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
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
具体界定:我界定的政府服务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1.这里的政府是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的全部机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及国家元首等。
2.这里的政府同时扮演了安排者和生产者的角色。
3.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契约外包、特许经营、政府补助、代币券及社区化等等。
4.政府服务的供给对象是全体公众和社会,政府履行服务职能的目的是满足公众及社会组织的需求。
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我国政府服务发展现状及问题(一)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1.从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总支出来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公共服务投入的增长速度落后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公共服务发展速度落后于整体经济增长速度,公共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落后于公众现实需求。
2.从不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情况来看从不同公共服务领域的情况来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投入不足、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
在教育领域,政府投入不足,是我国教育经费短缺的主要根源。
(二)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1.地区失衡。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存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由此形成了我国公共服务水平的地区失衡,东部整体优于中西部。
2.城乡失衡。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分离的“二元社会结构”,使城乡无论在人均收入还是在公共服务水平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农村公共服务严重短缺。
3.各类基本服务发展不平衡。
相对于备受关注的教育(转载于: 在点网: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总结)、卫生问题,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更为严峻。
(三)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不健全从改革实践看,我国公共服务短缺的问题不仅是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体制机制不健全:一是公共服务供给中没有形成规范的分工和问责制,在事实上造成了公共服务指标的软化。
二是没有形成公共服务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制,财政功能性支出比例最大的仍然是经济建设性支出。
三是城乡二元分割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
四是尚未形成公共服务的多元社会参与机制和有效的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已经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服务供给主体,行政部门同时履行作为公共服务生产者、购买者和监管者的多重职责。
目前,无论是行政部门内的监管,还是针对不同所有制主体的商业性监管都相对滞后于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