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的影响

浅谈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的影响

浅谈文化差异对英文翻译的影响摘要:人们常说翻译要有“信、达、雅”三要素,其实“信、雅”未必能“达”,只有真正让人听懂,听明白才可称为“达”,“达”才是翻译中最重要的。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旨在使目的语读者能准确领会原作的精神。

在转换过程中,我们要依靠很多因素,不仅是词汇的字面意思,而且还有信息发生的环境和情景等。

翻译是语言的翻译,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语言的翻译也是文化的翻译。

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英文翻译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英文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

文化因素处理的好坏决定着翻译成功与否。

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更要学习语言文化,包括交际模式、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处世态度等,这些翻译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

只有深刻把握不同文化背景知识、不同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才能正确处理好文化因素的影响,进行成功的翻译交际。

本文着重从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信仰方面论文化差异对翻译有影响。

关键字:中英翻译文化因素影响一、翻译与文化1、翻译与文化的定义所谓翻译,就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进步。

翻译的诞生给说不同语言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它是人们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想必很多人被问到WC这两个字母组合的时候,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公共厕所”。

但WC全称却是water closet,意同lavatory,指的是抽水马桶。

而在英语中表达厕所的单词有很多,例如,在英式英语中,公共场所的厕所称为the Gents/the Ladies;在美式英语中,私人住宅中的厕所称为the lavatory、toilet或bathroom,在公共建筑物中的称为the washroom或rest room。

因此可以看出,城市街头所见的“WC”标识的本质意思并不是公共厕所,而是指在私人家庭里面的抽水马桶并且是过了时的旧式用法。

英语标识语具有严格的规性和标准性,因此进行标识语的汉英翻译必须对汉英两种文化中在相同场合使用和具有相同功能的标识语进行一对一的汉英置换。

有些地方在翻译标识语时,没能仔细推敲,随意翻译,造成误译、滥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某大城市一重要场所对厕所分公、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男厕所”被翻译成“Male Toilet”,女厕所被翻译成“Female Toilet”,完全无视甚至是不懂英语的规律和特点。

标识语属于应用文体,英译须以读者为本,符合英语习惯和表达思维,可让外籍读者一看就懂,真正达到对外交流和宣传的作用。

这就要其在进行标识语汉英翻译时,绝不能简单对号入座,而是要根据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对译文进行改写、重写、梳理、调整、深加工或者精加工甚至再创作。

再如,在许多旅游和商务场合下都能见到“欢迎您再来!”的标识语,很多地方都翻译成了“Welcome to...again!”,目的是想表现主人的热情好客,但英语的用法是不对的,因为,welcome to相当于we invite you to/ you are welcome to,welcome是用来表达欢迎到达的客人而不是离开的客人,对离开的客人,英语国家的对等表示就是please come again。

所以,翻译者在翻译时,往往采用的是汉语的思维进行英语表达,导致了翻译结果大相径庭。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对英语文化涵深入了解和清楚英语的习惯表达方法,而绝不能根据中文的字面意思来生硬地翻译。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容。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种事物或理性概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英汉两种语言不但在语言系统、语言结构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语言的使用方面更是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

因此,标识语的翻译一定要考虑具体的对象和场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作不同的处理。

例:Dangerous Bend弯道危险/弯路危险Entry To Motorway高速入口 /机动车道入口No Parking Except For Loading此处卸货,禁止停车/装卸区域,禁止停车Fewer Lanes Ahead前方并线Free Prize Draw免费抽奖Please Join The Main Queue请排队Private私人(住宅/车道…禁止入)Do Not Speak To The Driver While Bus Is In Motion汽车行驶过程中请勿与司机交谈。

No Goods Vehicles Over Maximum Gross Weight Shown禁止超出所标识最高载重量的货车驶入Keep Upright/Stand On End请勿倒置/直立放置Dogs Must Be On Leashes狗必须系上皮带/绳子Leisure Time Bowling Center保龄球馆In Case Of Fire/Use Stairways/Do Not Use Elevators如遇火警/请走楼梯/勿乘电梯Abusive Language Prohibited On Campus校园不准说粗话Please Vacate This Seat For A Disabled Person If Required 残疾人专座(Seats Reserved For The Disabled)Used Car Dealer二手车行/旧车市场Hairdressing Salon美发沙龙/ 美发中心Locksmith修锁(锁匠)Hour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营业时间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除了足迹,什么都不要留下Closing Down Sale关门/清仓大甩卖Commit No Nuisance此处不准大小便Repair In Progress修理中Reserved For The Elderly, Infirm, Sick, Disabled And Pregnant老﹑弱﹑病﹑残﹑孕专座Do Not Touch The Exhibits/Objects请勿触摸展品2、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许多有经验的译者或翻译研究者都比较注意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谭载喜说:“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某段文字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有关文化的了解。

对于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表面上存在着中外文字表达上的差异,仅仅从文字技巧上来着手是难以解决含义差异的,必须要从文化的差异上来处理中外文字在表达涵上的不同,因为这些差异源自生活上的不同。

对文化的理解对翻译是极其重要的,缺乏文化元素的译文等于缺乏了灵性的翻译。

所谓“文化元素”其实也包括了译者对原文化背景、译文、译文文化背景、原文作者的气质和风格的了解、译者的气质和风格的混合体。

二、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的影响1、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

西方民族惯用抽象性、“由一到多”的分析型思维方式,句子常以主语和谓语为核心,统摄多个短语和从句,由主到次,但形散而意合。

中国人受儒家“仁”、“和”等思想的影响,惯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注重整体和谐,强调“从多到一”的思维方式,句子结构上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顺序为逻辑顺序,横向铺叙,层层推进,归纳总结,形成“流水型”的句式结构,在语言上重意合,讲求对称与和谐的完美性。

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两个民族审美情趣的不同。

汉语中的四字成语形式整齐,意境性强;英语中的审美则在于其严密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力。

例如:The 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green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这句话译为汉语后便成了“西湖如明镜,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绮丽。

”从此也可以看出,英语着重于对事物的客观描写而汉语则强调对事物的主观描绘。

这就要求翻译者在英翻汉的过程中要注意个人情感的融入,而在汉翻英的过程中要注意客观朴实,这样才能使得译文分别符合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

2、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差异对翻译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对翻译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族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每个民族的语言都会带有各自历史文化的痕迹。

英汉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语言中沉积的文化涵也不相同。

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容体现为历史典故和习语;要译好不同语言中的习语和历史典故,就必须对该语言所反映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

Cowboy在汉语中常译为“牛仔”,所以很多人把“He runs a business as a cowboy”译为“他像牛仔一样管理企业。

”其实“cowboy”在美国人心目中的真正形象是“独来独往、无拘无束、我行我素”。

因此这句话应译为,“他办企业态度不诚实,缺乏经验技术,工作也大大咧咧。

”汉语中常说:“说操,操到”,操是中国历史上的着名人物,但许多英语读者就不知他为何人。

不过英语中有类似的说法:“Talk of the devil,and he’s sure to appear.”社会习俗也是如此,它影响和制约着翻译的精确性。

英汉习俗的差异是多方面的。

这就使得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对某些词汇的理解大相径庭的现象。

最典型的要数中西方对“狗”(dog)这一词语的理解上。

西方国家把看做是最忠诚的朋友,人类最忠实的伴侣,因而在西方有关狗的习语大都是褒义的。

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而在汉语中,“狗”这一词条往往作为贬义词来用。

如:“狐朋狗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走狗”等等。

总而言之,还是由于中西方习俗的差异。

西方人有爱狗的传统,而中国人只把狗当做看门的工具或是食物来看待。

近年来,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国人对狗的看法也在逐渐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