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性学习知识

综合性学习知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划时代崭新时期。

《课标》较之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其显著特点表现为:更加强调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在原先四大版块的基础上,并列新增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且要求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到教学评价,都要将综合性学习作为重要的内容来予以落实。

这无疑是对教材编写人员,也是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同时更是一种考验与挑战。

虽然,过去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地关注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也会或多或少地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是,与现在《课标》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是无法比拟的。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义众多的实践证明:凡事行前必先明其要义,方可得其要领,行其规范,终其目标。

什么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

它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

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

就其特点而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体现“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置身于活生生的现实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是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学习。

也就是综合地求得现实社会及未来世界所需要的种种知识、能力、态度,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它最能体现学生智慧和精神,是全体学生智慧的结晶;它突出的表现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是具有时代气息的学习方式。

就其本质而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具有综合性、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征。

它是最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就其教育的时代性、社会性而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也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语文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

就其对评价的要求而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从“一元评价”便为“多元评价”,“终结性评价”变为“过程性评价”。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1 、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很多条目都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要求,比如:(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段目标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1.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1.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1.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的见闻和想法。

针对上述目标,我们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归纳,得出如下认识:拎出四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问题主线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观察主线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关注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资料主线结合课外阅读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表达主线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专题演讲活动重点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合作重点共同讨论共同讨论,学会合作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组织讨论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1、综合性(1)、学习目标的综合:语文能力、三维目标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人的语文素养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应该整体而不是分割地纳入课程目标,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

(2)、跨领域学习目标的综合:不同学科、不同情境(3)、学习方式的综合: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2、实践性(1)、重探究重应用:质疑——研究——解决(2)、重过程重参与:关注隐性目标与长远目标、关注参与面和参与度(3)、重方法重体验:与生活、自然、社会相结合,强调整合、沟通与体验。

3、主体性体现为“选择内容、确定时空、组织活动、总结展示”等方式的自主性。

4、开放性(1)、“综合性”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2)、《语文课程标准》只提一些建议(3)、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创造空间很大(校本资源的开发)5、统整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统整性(综合性学习的统整性,不仅包括学生发展的统整性、和谐性,而且包括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要力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唯智主义,要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防止语文综合性学习“唯语文”倾向。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以前“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局限于某一技能的活动演练,只在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功夫。

(2)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情景作文的一种形式,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了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

(3)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常常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担心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

比如社会调查活动被列入语文综合学习的内容。

四、发掘“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途径遵循“大语文观”: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

1、语文学习中找根据教材设定一个共同的单元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再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如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课余生活──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内容、售货、感受)和第五单元(传统文化──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关于童话──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和第五单元(成长的故事──了解伟人、名人、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四个“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来看,它们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

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有机地集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应该说这种安排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诸要素、诸方面的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训练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整体,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如举行“手抄报设计制作比赛”,让学生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到图书馆,走进网络,搜集资料,筛选分类,编排设计,制作成手抄报。

通过交流、评价、评选,对优秀作品公布张贴。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分享活动的快乐。

还锻炼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培养了语文实践的能力。

如《走进茶文化》.2、学生生活中找例如,开展“生活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很大,为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加大识字量,巩固已认识的字,我们让学生认自己生活中的字。

如食品包装纸,同学的名字,商店名称,学习用品,路牌站台上的字。

利用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学生养成时时识字,处处识字的意识,向人人学字的习惯。

高段学生中开展搜集广告语、网络语言、店名门牌、产品说明书的活动,选择一个主题,分组完成。

3、学科联系中找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

因此,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非语文学习活动都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

例如,“生活中的小问号”语文综合性活动,体现了学生生活中要解决的许多问题,并不仅仅只用一门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需要跨学科,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

我生活中的小问号我的小问题我的办法我已搞清的还有待研究的说明:(1)请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及现象大胆质疑,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2)我采用的办法:如看了什么书,问了什么人,做了什么实验等;(3)初步的研究成果包括已搞清的和还有待研究的问题。

在这些丰富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以多种形式查资料:看课外书籍、上网、问大人;以多种方式交流汇报:个人、小组。

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得到了综合运用。

4、自然风光中找比如,一场瑞雪给同学增添几种惊喜,几多情趣,更可以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素材。

有位老师刚要上语文课,突降瑞雪,干脆放弃原定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了满天飞雪中。

让学生们在雪中尽情玩耍,尽情感受。

然后萌生了综合性学习的课题《说雪》。

孩子们说雪的谚语,读雪的课文,唱雪的歌曲,背雪的诗篇,问雪的问题,查雪的成因。

这种因时制宜,身临其境的教学,学生兴致极高,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5、社会环境中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