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输出系统
输入输出系统的与具体设备无关
(1)独立于具体设备的标准接口。例如,串行接口、并行接 口、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接口等。
(2)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者,在需要更换外围设备时,各种不 同型号,不同生产厂家的设备都可以直接通过标准接口与计 算机系统连接。 处理机采用统一的硬件和软件对品种繁多的设备进行管理。 某些计算机系统已经实现了即插即用技术。
1. 自治控制
输入输出系统是独立于CPU之外的自治系统, 处理机与外围设备之间要有恰当的分工。
2. 层次结构
最内层是输入输出处理机、输入输出通道等中 间层是标准接口。 标准接口通过设备控制器与输入输出设备连接。
3. 分类组织
面向字符的设备,如字符终端、打字机等。 面向数据块的设备,如磁盘、磁带、光盘等。
1、三种基本输入输出方式存在的问题: CPU的输入输出负担很重,不能专心用于用户
程序的计算工作。 低速外围设备,每传送每个字符都由CPU执行一
段程序来完成。 高速外围设备的初始化、前处理和后处理等工作
需要CPU来完成。 大型机中的外围设备台数很多,但一般并不同时
工作。让DMA控制器能被多台设备共享,提高 硬件的利用率。
每个PPU有4个寄存器,A为累加寄存器,用于保存操作 数、主存地址、输入输出字节数等,它也是PPU与其它部件 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寄存器。P寄存器为程序计数器。Q寄 存器为多功能寄存器,用于保存直接地址、间接地址、通道 号或转移计数值等。K寄存器为指令寄存器,用来保存指令 操作码和指令执行周期。
通道的作用和功能
通常把处理机与主存储器之外的部分统称 为输入输出系统,包括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输出接口和输入输出软件等。
运算器、控制器、主存储器和总线 等也要通过输入输出系统来管理。
输入输出系统结构设计结果直接影 响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设备的连接
典型的总线连接
CPU-主存总线
Cache CPU
总线适配器
主存
I/O 总线
通道完成一次数据输入输出的过程分为三步:
(1)在用户程序中使用访管指令进入管理程序, 由CPU通过管理程序组织一个通道程序,并启 动通道;
(2)通道处理机执行通道程序,完成指定的数 据输入输出工作;
(3)通道程序结束后再次调用管理程序进行处 理。
每完成一次输入输出工作,CPU只需要两次调用 管理程序。
例如,CYBER170巨型计算机具有输入输出处理机。 10台输入输出处理机PPU0~PPU9通过主存-输入输出处理 机总线分时共享主存储器,并且通过输入输出交叉开关网 络(I/O Crossbar Switching)共享12个输入输出通道。每 个PPU有一个容量为4K×13位(其中一位为奇偶校验位) 的局部存储器。系统的监控程序常驻在PPU0的局部存储器 中,控制台显示程序常驻在PPU1的局部存储器中。
输入输出系统的异步性
输入输出设备通常不使用统一的中央时钟,各个设备按 照自己的时钟工作,但又要在某些时刻接受处理机的控制。
处理机与外围设备之间,外围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能并 行工作。
针对实时性,采用层次结构的方法; 针对与设备无关性,采用分类处理的方法; 针对异步性,采用自治控制的方法。
输入输出系统的组织方式
各PPU(PPU Physics Processing Unit )的局部存储 器中均装有自己的常驻程序。
中央处理机不能直接与外围设备打交道,当用户程序需要 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时,由中央处理机发出请求调用输入输出 处理机,然后由输入输出处理机管理外围设备完成全部输入 输出工作。
每台PPU都有相同的指令系统,共有66条指令,包括算 术逻辑指令、访问存储器指令,输入输出指令及程序控制指 令等。指令格式有12位的短指令和24位的长指令两种。
例1:一个处理机在一段时间内只能管理一 台打印机。处理机执行指令的速度为 1GIPS,字长32位,打印机每秒钟100个 字符。
解:处理机用一条指令就能向打印机传送4 个字符。因此,处理机的实际利用率只 有即4千万分之一。 100/1094=0.2510-7
输入输出系统工作的三种方式:
(1)程序控制I/O; (2)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 (3)I/O处理机方式。
通道种类
I/O 控制器
I/O 控制器
图形显示
I/O 控制器 网络
3.4.1 工作原理
图 3.9 通道处理机输入输出的主要过程
输入输出系统的特点: (1)是处理机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的通道; (2)计算机系统中最具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部分; (3)涉及到机、光、电、磁、声、自动控制等多种学科; (4)最典型地反映着硬件与软件的相互结合。
输入输出系统的实时性 (1) 一般输入输出设备,如果处理机提供的服务不及时,可
能丢失数据,或造成外围设备工作的错误; (2)实时控制计算机系统,如果处理机提供的服务不及时,
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3)处理机本身的硬件或软件错误:如电源故障、数据校验
错、页面失效、非法指令、地址越界等,处理机必须及 时处理; (4)不同类型的设备,必须具有与设备相配合的多种工作方 式。
2、通道的主要功能:
(1)接受CPU发来的指令,选择一台指定的外围设备与通道 相连接;
(2)执行CPU为通道组织的通道程序; (3)管理外围设备的有关地址; (4)管理主存缓冲区的地址; (5)控制外围设备与主存缓冲区之间数据交换的个数; (6)指定传送工作结束时要进行的操作; (7)检查外围设备的工作状态,是正常或故障; (8)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完成必要的格式变换。
I/O处理机方式可以分为通道方式(Channel) 和外围处理机方式(PPU Physics Processing Unit )
通道处理机的工作原理
把 外 围 设 备 的 管 理 工 作 从 CPU 中 分 离 出 来 , 主 要 用 于 IBM公司研制的机器中。
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为了能够使CPU摆脱繁重的 输入输出任务,充分发挥高性能的CPU的运算功能,从70 年代后期开始,首先在CDC公司研制的6600大型计算机系 统中采用输入输出处理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