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分析开题报告+任务书+文献综述+翻译文章

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分析开题报告+任务书+文献综述+翻译文章

教研室主任:2019年12月23日
注:任务书由学生依据教师指导填写。本表一式三份,学部、指导教师、学生各一份。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姓名
学部
经济管理学部
专业
会计学
年级(班)
论文题目
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分析
指导教师
课题论证
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分析,探究公允价值计量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在不同项目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继而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存在着滥用现象、可靠性不能保证,信息披露不具体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应该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加强行业监管,规范披露制度。加强审计监督,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
学术研究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允价值的争论做出了贡献,他们确定了公允价值衡量方法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与投资者的估值相关。在价值相关性检验中,资本市场研究人员通常检验公允价值计量与股权价值之间的关系。价值相关性研究记录了估计的回归系数,这些系数的大小往往小于其理论预测值,这表明投资者对一些公允价值估值存在折价。股票估值倍数的变化通常与公允价值估计的可感知可靠性的差异相一致。特别地,定价折扣主要是在无法核实的公允价值估计的情况下观察到的,这些公允价值估计对管理层对估值输入、测量误差或两者都敏感。因此,公允价值估计在股票价格中可能不会完全被冻结,因为投资者对相关性的评估被他们对度量可靠性的感知所混淆。因此,对这一文献做出贡献的机会包括隔离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变化的潜在来源。Bhat和Ryan通过尝试将企业特有的技术与公允价值度量的估计联系起来,提供了这样一项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能力披露原文
Selecting an appropriate measurement basi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is a fundamental and contentious accounting policy issue.While many argue that fair value is the most relevant measurement basi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other observers express concerns about the reliability (or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 and thus the usefulness,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s.Bhat and Ryan (2015) consider the role of risk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in particular, market and credit risk modeling in the estimation of fair values.
陈梅容(2018)年从会计计量的经济后果角度,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情况。他指出,由于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还不能反映真实的经济差别,其确认也不是基于市场的判断。
夏飞(2018)指出: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推动公允价值计量的两大因素,工艺复杂,高新技术企业在核算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工艺简单的一般企业则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这就在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上提出了新的标准。
Gulin D(2017)指出学术文章提供了一致的证据,金融机构持有的投资证券、银行为资产一负债管理所持有的衍生工具、银行净贷款和银行长期贷款这四项的公允价值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除此之外,实证结果支持在收益中包括这些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化。最后,有关全面对部分公允价值会计的实证证据指出,为了使公允价值会计披露最有用,应采用全面的而非部分的公允价值会计。另一方面,国际会计学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己经开始转向对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上,试图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对公允价值的公允性与其信息含量做出论证,以此来推动会计理论及会计制度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规范与完善。
18.11.26-18.12.14:文献调研、填写任务书;、撰写开题报告;
18.12.17-19.04.03:进行毕业论文的初稿写作;
19.04.08-19.04.19:进行毕业论文的二稿写作;
19.04.22-19.05.10:进一步修改论文,并最终定稿;
19.05.13-19.05.24:论文答辩,填报毕业论文的有关资料
Marabelromo J(2017)认为,历史成本是一种“平滑”本年现金收益的方法,它使这些现金流量所代表的收入与费用在一个长期持续的期间内得到均衡的计量。人们可能喜欢阅读这种收益“平滑”的财务报表,但是企业的收益变动是客观存在的,要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在收益计量中推行公允价值,使财务报表反映这种变动。
公允价值会计对财务报表质量的影响尚不清楚。
一方面,公允价值会计可以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更多与价格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财务报表质量。另一方面,公允价值会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层的自由裁量权,这可能会对财务报表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第3级公允价值是使用管理层自己的假设或预期来估计的,因此是复杂的、随意的,审计人员很难核实。它们还可能包含显著的测量误差并诱发管理操纵。以往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益处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喜忧参半。例如,Barth, Landsman和Rendleman发现管理者能够使用他们的私人信息来可靠地报告公允价值。然而,他们发现管理者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操纵公允价值输入。公司向投资者披露信息减少了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最近的研究也证明,增加透明度可以通过降低管理者隐瞒坏消息的能力来降低崩溃风险。管理人员相对于审计人员和监管人员具有信息优势,这一优势反过来使得制定和执行会计准则变得困难,这些准则既在需要时提供灵活性,又在可以机会主义地使用灵活性的情况下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管理者可以利用他们的判断力来报告更好的业绩,以此作为向投资者隐瞒公司特定负面信息的渠道。CFA协会还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实施困难,包括计量误差。审计人员和资本市场参与者也被发现,当公司经理披露更多的3级公允价值时,特别是当疲软的经济恶化时,他们会预测潜在的财务错误。




意见
指导教师:
2019年3月8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
年月日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参考文献依据,对文献资料进行概括、分析(不少于1000字)。
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分析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美国在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方面可以说起步最早、投入精力最多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的金融危机,使上千家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困境,几近倒闭,但值得争议的是,这些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却并未显示任何异常,甚至仍表现了稳健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这次金融危机使历史成本的缺点完全暴露,在美国会计界内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会计信息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的讨论,也借此推动了国际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深入研究。
Agostini M(2017)也指出,从金融业的数据上看,市场预期会影响企业公允价值的披露正是在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基础上,FASB在2006年颁布了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进一步规范了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方法,提升了公允价值内涵的高度,结束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多样性和不一致性,它将公允价值分为不同等级,建立了公允价值等级披露制度,扩大了公允价值的披露范围。而这一切又与理论及实证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陈琳(2018)指出,年完善会计准则体系,主要是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更深层面上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充分协调。从中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将再次登上我国会计界的历史舞台。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对于公允价值的概念内涵及应用理论方面,国内许多学者的认识都没有达成一致,而是各执己见。关于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的经济后果,会计界也是褒贬不一,但是由于它较强的相关性及能够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等,优越性逐渐被认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体系的逐步成熟,其应用也会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和其他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而完善,因此,总的来说国内外的学者们的倾向还是利大于弊的。尽管在公允值计量的实际应用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但是会计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公允值计量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将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方案设计
第一部分简要说明公允价值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从金融会计准则和其他会计准则两方面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简要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存在滥用现象、可靠性不能保证、信息披露不够具体等问题。
第四部分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进度计划
3:毕业论文选题;
二、国内研究综述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时间较短,在近十几年研究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国内许多会计界学者已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有着深刻认识。
牛腾飞(2018)提出,公允价值有十大理论基础—经济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概念、现金流量制和市场价格会计假设、现代会计目标、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未来会计确认的基础、现值和价值理念、计量观和净盈余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本原逻辑。这一观点的提出为之后公允价值在准则中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根据财务报告处理方法,公允价值损益估计分为三类:(1)净收入中记录的金额;(2)其他综合收入中记录的金额;(3)附注中披露的金额。在票据披露中记录的公允价值损益(在某种程度上,在其他综合收益中也是如此)被认为不如在净利润中记录的金额可靠。Bhat和Ryan推测,银行市场和信用风险建模技术可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有用性,而公允价值计量最容易受到可靠性问题的影响,从而降低投资者为解释计量误差和偏差而采用的定价折扣。在2002年至2013年对238家银行进行的抽样调查中,作者得出结论,市场和信贷风险模型通常会改善股票回报与其他综合收益和票据披露中记录的公允价值损益估算之间的关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