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解释中的结构与功能——克罗斯的实用准则能走多远程庆伟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518055 摘要:结构(形式主义)描述和功能主义描述是近年来流行于西方的两大语言分析流派。
克罗斯在《技术解释——技术客体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中基于结构解释功能的立场,运用逻辑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得出了技术解释不是演绎解释,工程师在基于因果关系和基于因果关系的实用准则的基础上连接了结构与功能的结论,我试着遵循着克罗斯的方法和逻辑继续深化这一理论。
关键词:结构描述功能描述简述:克罗斯是荷兰代夫特理工大学哲学系系主任,1998年他发表在美国《哲学与技术》(现改名为Techne)一篇论文《技术解释——技术客体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2001年克罗斯和他的同事梅杰斯共同提出了技术哲学的新的研究纲领:技术人工客体的二重性。
随后荷兰代夫特理工大学哲学系联合美国布法罗大学哲学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维吉尼亚技术学院、荷兰艾恩德霍理工大学、美国乔治技术学院共同组织了2002-2004年关于技术人工客体二重性的国际研究纲领,作为现代技术的哲学基础的总体研究计划的一部分。
结构(形式主义)描述和功能主义描述是近年来流行于西方的两大语言分析流派。
克罗斯在《技术解释——技术客体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中基于结构解释功能的立场,运用逻辑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得出了技术解释不是演绎解释,工程师在基于因果关系和基于因果关系的实用准则的基础上连接了结构与功能的结论,我试着遵循着克罗斯的方法和逻辑继续深化这一理论。
一、技术客体的两种描述方式技术客体的二重性反映在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即描述的结构模式和描述的功能模式。
描述的结构模式是指技术客体作为具有特定物理结构的物理客体,可以借助于物理的或结构的性质与行为来描述,结构模式受自然规律支配,运用物理规律和物理结构的概念,丝毫不涉及客体的功能。
描述的功能模式是指技术客体作为人类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它是在人类行为的语境中被定义和做出的,以企图、目的的方式被描述。
一个物理客体是一个技术客体正是借助于成为功能的载体来实现的,由于功能不能从人类行为的语境中脱离出来,所以技术客体也不能从人类行为的语境中脱离出来。
传统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用功能来描述结构,一种是用结构来描述功能。
用功能来描述结构的比较极端的观点是形式被功能推出,现在用X表示客体结构(即形式),用Y表示客体功能,则这一表达可以表示为为Y→X(X←Y)。
典型的支持者来自技术设计领域,这里设计的概念,首先的意思是对一个物理客体作完整的描述,使得在这个描述的基础上物理客体能被创造出来。
在现代工业中,技术设计明显的来自市场的需求或自身就是一种技术的机会,在这个阶段技术设计是借助于它的总体功能性质这样的词语来被定义的。
然后设计者所要实现的功能被具体到一系列的结构上,换言之要被实现的功能转化为要被生产的建构,这样功能被总体结构和一系列的子结构所代替,技术设计最终以技术客体的整体及每个部分都被完整而详细的表达和设计出来而告终结,结构此时是设计者思想的有效性和功能被实现的证实。
总体上说,对应于解决技术设计问题不同的方面,涉及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分析-评价-综合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不止是技术设计领域采用,其它的设计问题同样广泛采用,不同的设计者根据自己的设计目的把自己的设计过称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但大体上都满足这三个阶段的划分。
所以,技术设计过程典型的开始于所要求的功能的描述,功能描述的特别特征是它不涉及所希望的任何物理性质,它是设计者愿望的一种表达,是思想活动的成果与结晶。
一般而言,结构被功能推出有两种诠释方式,一种是在时间意义上被诠释,这意味着设计过程是从功能和功能所要求的定义开始,而随后结构经过某种序列的模型开列的一系列结构步骤而被推出;另一种是从逻辑的构造上被诠释,结构被功能推出意味着结构是功能的逻辑后件,换言之,物理结构被功能要求所蕴含,这意味着,解决一个设计问题如同发现一个正确的逻辑推理一样。
第二种观点是功能被结构推出,现在用X表示客体结构(即形式),用Y表示客体功能,则这一表达可以表示为X→Y。
典型的支持者来自考古学,考古学家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看做好像是精确的镜像关系,在许多情况下,考古学家总是成功的从结构重建客体的功能。
比如石器工具,怎样在一定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来确定哪些是天然的客体,哪些是早期人类为了实现某种功能而生产出来的人工制品的呢?按照研究,这是一种形象化的演绎逻辑在起作用,这种形象化的演绎推理就是一种基于结构推演功能的解释。
克罗斯认为,这两种推理形式都是传统的演绎解释,是基于演绎逻辑的立场从一方推论另一方的观点,这两种形式都归于无效,因为单纯给定结构与功能之间的任何一个因素,另一个部分完全处在黑箱之中,它们不具备逻辑演绎的性质,它们不是一种逻辑蕴含关系。
蕴含关系是具备了前件,后件一定要能够实现的东西,而结构与功能之间不具备这样的关系。
因为存在着结构等价和功能等价的形式,即一种结构可以实现很多不同的功能,一种功能也可以被不同的结构所满足。
这样就引起了一个问题,即单纯的逻辑演绎关系不适合技术解释,而工程师又能够在技术客体的结构描述与功能描述之间建立起连接它们的桥梁,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下面来看在具体案例研究中的技术解释。
二、技术解释中的结构与功能传统的技术解释的图式有两种,用作案例的是来自一个古老的纽可门蒸汽机的例子,图式Ⅰ和图式Ⅱ分别是:图示Ⅰ(纽可门机操作的解释有如下的形式):解释者:物理现象的描述人工制品的结构(设计)的描述一系列行动的描述被解释者:人工制品的功能的描述图示Ⅱ(纽可门机功能的技术解释):解释者:(1)物理现象—将水变成蒸汽增加体积许多倍—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冷却水蒸汽而造成真空—在每平方厘米上,大气施加1千克的力于其上,等等(2)机器的设计—蒸汽机由锅炉、汽缸、活塞、摇杆等组成—活塞在汽缸中可上下移动—活塞由一根链连接到摇杆上,等等(3)一系列的行动—打开蒸汽阀门,汽缸为蒸汽所充满,活塞向上移动—关闭蒸汽机阀门,注入冷水,在汽缸中产生真空,等等被解释者:纽可门机是使泵杆上下移动的手段,它推动了泵(蒸气机的功能)在图式Ⅰ中由于结构的概念取得了广泛的含义——不仅包括了机器的设计,而且包括了物理现象和操作机器的必要的行动,所以纽可门机驱动水泵的功能就被还原为它的结构了。
在这个解释中,被解释者看起来明显地可以由解释者逻辑的推导出来,好像不存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鸿沟。
在图式Ⅱ中由于物理现象、机器的设计和操作机器的行动被分解为一个个细小的部分,而活塞、汽缸、蒸汽管、蒸汽阀门等概念都带有功能的性质,特别是机器设计的描述和操作机器的行动描述都被功能概念所污染,所以这里技术解释就被还原为了功能了,即借助于子功能解释了结构和总体的功能。
这两种技术解释方式可以说是技术客体的两种描述方式的典型例子,一种将结构化为功能,一种将功能化为结构。
克罗斯认为应当仔细研究和区分被解释者,解释者蕴含着纽可门机的摇杆上下移动并不蕴含着纽可门机的功能是使泵杆上下移动。
他提出必须仔细区分下面两个陈述:(1)纽可门机将泵杆上下移动。
(2)纽可门机的功能是使泵杆上下移动。
第一个陈述描述事实上的因果关系,第二个陈述描述纽可门机是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由于作者是基于结构解释功能的,所以看起来他好像特别反感第二个陈述((1)是基于结构设计得到的结构描述,(2)是基于结构描述所做的功能描述),但又不得不解决它,他指出纽可门机总体上具有不同的功能,但解释者并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用同样的解释者逻辑演绎的解释了不同的被解释者。
作者也意识到了用这种简单化的结构等价(同一种结构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形式去试图消解第二种陈述是不对的,因为同样存在这另一种反对的声音。
最后克罗斯提出的是要仔细区分哪些是纽可门机的组成部分,哪些不是纽可门机的组成部分。
走到此不得不说是一个结构主义者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的一种回避。
克罗斯反复强调技术解释不是一种演绎解释,迄今为止,在纽可门机的结构描述和功能描述之间,我们不能建立起任何联系,基于一个因素指向另一个因素的演绎解释明显的走向死胡同。
基于对纽可门机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的分析,克罗斯得出了图式Ⅲ。
图式Ⅲ按照克罗斯的观点图式Ⅲ表达了用于蒸汽机操作的技术解释的完整的论证链。
由于克罗斯无法彻底解决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所以他用一种可能解答的建议来结束了这篇论文。
“假定两个事件X与Y存在这因果关系:(1)X是Y的原因。
当X出现时,Y就要出现(假定其他事情保持不变,没有干扰出现)。
进一步假定事件X出现(在技术上)是可能的。
则在因果关系a的基础上,有可能写出下列的行动规则或实用准则:(2)要实现Y,取决于X的出现。
假定这个行动规则,使X出现是使Y出现的手段。
换言之,使X出现具有产生Y的功能,必须注意行动规则b是不能从因果关系a 以逻辑的方式导出的。
尽管如此,从实用的观点看,我们将这里的行动的(技术)规则b看作是可被证明为高度可信赖的。
情况是否这样,取决于因果关系a是否经验地被确立,以及在给定行动的语境下‘其他情况保持不变’这个从句是否成立”。
〔1〕工程师在技术客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建立了强的联系,是这一结论的出发点,也就是说它是完全基于实用准则的,由于因果关系a是在详细的结构设计基础上得到的,所以这一结论实际上仍然是基于结构解释功能的模式。
在这篇论文之中克罗斯技术解释结论的得出,明显是两大传统的结合,一是逻辑实证的传统,一是实用主义的传统,它一方面是具体的案例分析,这可以说是基于事实的推理,这是理性传统的继续,另一方面是基于逻辑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这是逻辑分析传统的继续。
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求得客观事物以及人工事物的效用,以满足人们现实的需要,进入现代化大生产阶段技术的主要手段更是设计、发明和检验各种人技术客体,利用它们的功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任何技术问题的本质,就是如何建立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达它们的桥梁制造出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要求具有特定结构性质的技术客体,这涉及到我们如何用各种方法来解释我们的技术装置及其运行的操作原理,又如何用我们的操作原理来解释这些技术装置的组成结构及其操作规则,总体上说克罗斯的技术解释起到了澄清问题的作用,对技术解释领域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们仔细复分析仍然可以看到两大问题,一是反对演绎解释又不得不基于演绎逻辑得出结论的矛盾,二是基于因果关系和基于因果关系的实用准则的方法明显具有线性思考的痕迹,它忽视了技术发明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一部分不接受逻辑分析例如机遇、灵感等心理因素,而另一方面技术发明也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
总的来说就是逻辑分析澄清了问题,但遮蔽了技术发明层面的丰富多彩的意义,纯粹理性的方式也不符合技术发明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