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
1、相信学生都有创造潜能,用全新的标准衡量学生。

只有我们肯定学生潜能开发的可能性,才会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

教师应该能看到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不仅中高年级学生有,低年级小学生身上也有;不仅优等生能培养,就是后进生也同样可能发展。

例如:一年级小学生能注视图文并茂的投影,在教师循循善诱下,自由想象,把形象的事物转化为数学问题,自己恰选条件、独立地编出各种不同的1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初步萌发。

又如,在一次试卷评析中,我曾意外发现,“已知长方形的周长8米,长3米,宽几米?”这道命题测试的结果,不少学生不得其解,缘由是老师没讲过。

而一名“差生”解答正确。

他说“求宽是几米,我看着黑板想。

长方形周长就是两条长加两条宽,要是减去两条长就剩下两条宽,再平均分成两份不就是一条宽的长度吗?”可见表面上“分数”低的学生能力不一定就差,所谓“差生”并非“智力低下”,也不是没有“创新”意识。

显然衡量学生成绩的尺度,不仅是考试等级,还有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

2、鼓励学生敢于各抒己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一言堂”、“家长制”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更不利于灵感的触动。

作为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既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同学、教材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判。

因此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对错误的看法要及时纠正,对不完善的提议要引导补充。

例如:有位教师出示是非题:“自然数和0就是整数。

”有学生看到教材中指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0”,当即判对。

此时,教师“冷处理”,首先表扬他自觉阅读课本的习惯,然后启发说,“书上这样讲自有道理,大家再想想,看谁能说出理由来!”通过激烈的争辨,有学生顿悟:“整数是不是不只包括0和所有的自然数?”这样,就很自然地超越教材原有知识范围,为以后的学习作了有意孕伏。

3、激励学生勇于不断创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发扬教学民主,为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必要条件。

不过,要使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关键还在于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有目的、有意识地予以勉励和诱导。

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一般性理解和运用,更应用发展的目光去鞭策学生冲破定向思维,寻求最优化解题途径。

例如:圆面积计算公式,教材是将圆分成16等份,并把其中的一份又均分成2份,再折拼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有的老师在教学这内容时,放手让学生操作,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推导方法。

结果有的学生将圆折拼成平行四边行后同样能推出圆面积公式:s =ah,s =c/2 r= r2 ,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样更简捷。

这时又有同学争先恐后发言,他们将圆折成三角形、梯形后也能推导出来。

这样的教学气氛很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发挥。

因而在平时作业、成绩考查时,对作答能与众不同、另辟蹊径、体现创意的,都应适时给予特别加分,以资奖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