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技术| 人工快渗系统处理工艺、引言1兼具了污水快渗土地处理(ConstructedRapidInfiltration,CRI)人工快渗系统特,,其基建投资少、工艺操作简便、运营成本低系统和人工构造湿地系统的优点别适合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受污染地表水、分散污水及市政管网尚未覆盖的边值系统后续反硝化段C/N远地区污水的处理。
然而随着有机物的逐级降解,CRI 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
目,10%~35%,,总氮去除率仅为不能达标排放偏低,系统强化脱氮研究多集中在添加碳源、优化填料结构、分段进水等方面前,CRI随着碳源的消耗和反硝化菌活性由于这些方法仍然依赖于传统硝化反硝化过程,且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操作复杂、稳定性差,,的降低系统长期运行的效果并不理想系统高效低耗脱氮成为其应用推广的技术难点CRI如何实现而难以应用。
因此, 和研究热点。
近年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突破了传统反硝化对碳源的限制,整个脱氮过程经NH4+-N→NO2--N→N2完成,具有反应历时短、耗氧量低、节约碳源等优势,为生物处理低C/N值废水提供了新途径。
短程硝化作为该工艺的起始步骤,保持较高的亚硝氮积累率对最终脱氮效能的提升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对DO、温度、pH、水力停留时间、游离氨等单因素或多因素联合控制实现了SBR、A/O、MBR、ABR等工艺的短程硝化,但是针对CRI系统内短程硝化发生机理和调控方法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进水条件随着填料深度的增加也随之,CRI系统内基质处于非流动体系由于由于易受单纯依靠过程控制难以实现系统内亚硝氮的有效积累。
此外,发生变化,上述方法仍存在过程控制复杂、亚硝化不稳定水质波动和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一些化学物质如氯、氯酸盐、硫化物、羟胺、,或效率低的问题。
根据文献报道和(AmmoniaOxidationBacteria,AOB)叠氮化钠等可对参与硝化反应的氨氧化菌产生不同作用,通过控制适宜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OxidationBacteria,NOB)因而可以作为快速启动,而对AOB影响较小NOB的抑制剂浓度可以选择性淘汰本研究选择羟胺从经济、简便、易行的角度出发短程硝化的控制因素。
基于此,,(NH2OH)作为微生物活性抑制剂,探讨其对CRI系统内氮素转化的影响机制及形成亚硝氮积累的可行性,以期找到能快速启动CRI系统短程硝化的最适羟胺添加量与添加方式。
同时,选择实际运行中较易控制且影响较为显著的进水pH值作为协同调控因子,考察能有效提高或稳定AOB亚硝化效果的最适pH范围,为实现CRI系统后续短程反硝化的高效脱氮提供基础,推进其在污水短程脱氮领域的应用。
2、材料与方法2.1试验装置本试验所采用的CRI反应器如图1所示。
装置采用PVC材料制作,柱高120cm,内径16cm。
填料高100cm,自上而下每隔20cm设置一处取水口,内置滤布防止填料随水流出,另一侧每20cm填料段层间设置一处采土口。
采用环形布水管均匀布水,可调流速泵和转子流量计调节进水量,继电器控制进水时间,试验期间控制温度(28±2)℃。
试验装置示意图图12.2试验进水与挂膜启动CRI系统采用接种挂膜启动,采用粒径分别为0.25~0.35mm、1.0~2.0mm、1.0~1.3mm的天然河砂、大理石砂、沸石砂及取自于成都某污水处理厂(A2/O 工艺)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按照质量比6:1:1:2均匀混入柱内。
由于CRI系统采用干湿交替自然复氧并依靠重力推进水流动,本试验仅接种适量活性污泥的目的在于引入活性微生物的同时不会造成系统堵塞。
试验进水采自某大学化粪池的生活污水,通过自来水稀释或添加CH3COONa、NH4Cl、KH2PO4、KNO3等配制而成,主要水质指标COD、NH4+-N、NO2--N、NO3--N浓度范围分别为120~160、45~50、0.01~0.05、0.35~0.5mg·L-1,pH7.2~7.5。
通过逐步提升水力负荷的方式启动CRI系统,每周期运行6h,湿干比1:4,每隔1d监测1次出水水质。
经过45d后,CRI系统水力负荷达到1.0m·d-1,COD和NH4+-N去除率均稳定在75%以上、镜检生物相良好,系统趋于稳定,完成挂膜。
2.3试验方案采用4组同等条件下启动的CRI系统,编号C1~C4,根据相关文献(Kindaichietal,2004;Xuetal,2012)及前期预实验的结果,4个反应器每周期进水分别添加0.3~1.0mmol·L-1羟胺,每天运行结束时取水检测,当氨氮去除率和亚硝氮积累率趋于稳定后,停止投加羟胺继续运行若干周期观察氮素的变化,同时采集各阶段运行结束时不同深度范围内的填料,根据AOB和NOB的空间分布情况及活性,分析羟胺对两类功能菌的影响差异及原因,确定能有效抑制亚硝氮氧化的羟胺添加浓度范围。
在最佳羟胺添加模式下,根据AOB对pH的适应范围,调整进水pH值分别至7.2~9.0,分析系统中氮素的变化情况,以此确定最有利于实现CRI 系统短程硝化稳定运行的pH范围。
2.4分析项目及测试方法NH4+-N、NO2--N、NO3--N检测分别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酚二磺酸光度法;pH采用雷磁PHS-3C+酸度计;AOB和NOB 计数采用MPN多管发酵法;微生物活性采用比耗氧速率(SOUR)表征,为减少有机物耗氧速率的干扰,本试验中仅采用NH4Cl与自来水配制成NH4+-N浓度为50mg·L-1的溶液作为基础营养液。
3、结果与分析3.1羟胺对氮素污染物转化的影响第Ⅰ阶段是未添加羟胺时CRI系统内氮素污染物的转化情况。
由图2可知,该阶段的硝化类型以全程硝化为主,亚硝氮积累率仅为3%~5%,出水中含有大量的NO3--N和少量未转化的NH4+-N。
由于100cm处的COD去除率均维持在90%以上,如果出水直接进入反硝化脱氮将因碳源不足而出现NH4+-N去除率较高、TN去除率偏低的问题。
2氨氮去除和亚硝氮积累随羟胺添加的变化图初期氨氮去除率和亚硝氮积第Ⅱ阶段在各系统进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羟胺后,反应器个周期连续添加羟胺后C1~C4累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
经过前4C1此时60.1%、49.8%,的亚硝氮积累率分别较未添加时提高了14.5%、47%、L-1)·,其余反应器则在受到较高浓度羟胺(0.5~1.0mmol反应器仍以全程硝化为主反应器内的亚硝氮积C2,C1和冲击后迅速呈现出向短程硝化转变的趋势。
此后最终亚硝氮积累率各,13d后趋于稳定累率逐步提高,分别在连续添加羟胺22d、但从第均超过60%,。
C3反应器内亚硝氮积累率在前11d51.3%为、77.9%L-·,这表明羟胺添加量为0.7mmol45%12d 开始缓慢下降,第19d时稳定在左右但随着运行时间的,1时在反应初期主要对亚硝氮氧化过程具有较强的抑制效应转化NO2--NNH4+-N向延长同时开始抑制氨氧化过程,因此该羟胺浓度可作为可能是后亚硝氮积累率出现大幅下降,的抑制点。
而C4反应器在添加羟胺8d进而使得亚硝化、硝化过程均受到,高浓度羟胺持续添加导致系统内微生物中毒各反应器的氨氮去除率与亚硝氮积累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严重抑制。
此外从第C2其余羟胺添加量下的氨氮去除率均有所提高,其中,C4,规律除反应器外90%7d起一直高于直至阶段Ⅲ结束。
第Ⅱ阶段除C3、C4反应器出水中检测出明显的羟胺残留外,其余反应器出水中仅含有微量羟胺,为进一步减少羟胺用量,同时避免由于羟胺长期添加导致的潜在毒性和累积二次污染,在阶段Ⅱ运行稳定后进入第Ⅲ阶段:进水中不再添加羟胺。
此时,C1、C2、C3反应器的亚硝氮积累率分别维持30%、70%、40%以上的天数为3d、12d、7d,之后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但C2反应器的下降幅度相对最小,经16d不添加羟胺运行后氨氮去除率和亚硝氮积累率依然达到87.2%、68.1%,可见0.5mmol·L-1羟胺连续添加13d后对CRI系统的硝化抑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即使不再添加羟胺时这种抑制作用依然保持着较高的不可恢复性,削弱了NO2--N向NO3--N的转化能力。
C4反应器的波动较大,虽然亚硝氮积累率有上升趋势,但是NO2--N和NO3--N的含量均较低,出水中含有大量未能转化的NH4+-N。
由此可见,高浓度羟胺持续添加后对CRI系统的亚硝化和硝化过程的抑制均表现出较强的不可逆性,因而经20d的恢复期后C4反应器的氨氮去除率依然较低。
3.2羟胺对硝化菌的影响3.2.1空间分布为解析羟胺添加对CRI系统内氮素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试验对阶段I~Ⅲ运行结束时各反应器在不同填料深度范围内的AOB、NOB进行了定量分析(单位:个·g-1干填料)。
从图3a可知,羟胺添加前各CRI系统内AOB和NOB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且都随着填料深度的增加而依次减少,0~80cm填料段内聚集了超过90%的AOB和NOB,故NH4+-N的主要转化过程也是发生在该段内,而80~100cm段由于营养物质缺乏致使各类微生物生长代谢缓慢、数量较少,对CRI系统内氮素转化的贡献也相对较小。
NOB数量及空间分布变化图3AOB和及NOB、,CRI系统内AOB不同浓度羟胺持续添加至稳定运行后羟胺对微生物量的影响主要也,、c可知AOB/NOB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由图3b这与末段微生物量本身较少及随着吸附作用和化学反应的,集中在0~80cm段内和C1,第Ⅱ、Ⅲ阶段后发生导致羟胺的浓度逐级递减有关。
从全段平均数量来看量分别减少NOB,但是第Ⅱ阶段后的C2反应器内的AOB量与第Ⅰ阶段基本持平、上升至2.824则分别由2.118、2.09877.1%,AOB/NOB了26.3%、同时表明了系统的短程硝化提供了基础,9.231,AOB的数量优势为实现CRI的生长代谢产生了抑制而NOBL-10.3~0.5mmol·羟胺持续添加一段时间后仅对的抑制效应越明显。
NOB的影响可以忽略,在该范围内羟胺浓度越高对对AOB量的NOB个·g-1,而C24.9,C1停止加药一段时间后内的NOB量回升至×106,分析认为依然占据较大优势AOB/NOB为6.813,AOB,、个·×仅为1.6106g-1这可能与羟胺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其对使用羟胺为抑制剂时,NOB,作为一种还原剂,在特定浓度下能对硝化细菌进行选择性杀灭有关(宋学起和彭永臻,2005),因而不再添加羟胺时硝化反应恢复较困难而亚硝化反应仍然继续,徐光景、宋学起、葛丽萍等在研究氯或氯化物对短程硝化影响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Xuetal,2011a;宋学起和彭永臻,2005;葛丽萍等,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