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提升水稻增产明显
编辑:王岩
新闻热线:01084395149
2018 年 11 月 23 日 星期五 E-mail:nmrbnhfw@
肥料·土壤 7
“河南粮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信阳小麦—水稻轮作核心区测产评估结果显示——
土壤有机质提升 水稻增产明显
□□
本阳采访时看到,黄淮 稻区粳稻正陆续进入收获季节。对于流转种植 1200 亩地的老陈来说,这天是个大日子,中国科学 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区域重点项目“河南粮 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他家的地里选种的 7 亩多水 稻,马上将有专家前来进行测产验收。这让种了大 半辈子地的陈诗勋感觉既新鲜又稀奇。
“农派三叔”是田东最早的一批电商企业,从 2013 年入驻天猫到现在,团队的核心人员目前已有近 20 人,销售高峰期外聘的打包人员达 100 多人,合作的农 户达1000多户,年销售优质百色芒果超过300万斤。
产业扶贫的落点是“扶贫”,因此,产业与贫困 户之间有效的利益联结尤为重要。
田东县支持电商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上与精 准脱贫工作相融合,形成了农产品种植、快递物流、 采摘包装等环节都带动贫困户参与的模式,突出龙 头电商企业的引领及带动作用。
“通过现场水稻测产和机械收获演示脆秆水稻
秸秆粉碎还田情况来看,项目试验示范的减肥增效 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在提升作物养分利用率和 粮食生产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项目技术专 家组一致认为,按照项目 3 年(6 季)的执行期,小麦 —水稻轮作减肥增效示范工作有望在项目目标和 示范成果方面取得突破。
发展产业是市场行为,受无形之手支配;然而 对贫困地区而言,却更需有形之手发力,该放手时 不越线,该担当时不缺位。
面对守着宝树却结不出金果子的尴尬局面,田 东下定决心提升芒果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专 门成立了芒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 快田东县芒果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编制并实 施 了《田 东 县 芒 果 特 色 农 产 品 优 势 区 建 设 规 划 (2018-2025 年)》。2015 年以来,全县新增芒果种植 面积 15.3 万亩。台农 1 号、桂七、泰国芒……大批来 自世界各地的新品种从源头上推动了田东芒果品 质提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田东签订了战略 合作,实现了高端科技的引入。国家芒果种质资源 圃落地田东。
□□
王玉
眼下正值大姜收获的季节,然而“中国姜蒜之 乡”——山东安丘的姜农却似乎开心不起来。今年 受涝灾影响,90%的大姜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死棵 烂苗,有些农户甚至绝产绝收。不过,安丘市凌河 镇申家庄村的丛凤芝却不但没有受影响,她家的大 姜反而迎来了大丰收。“种姜 26 年,今年是最好的一 年!”她高兴地说。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2016 年,为了推动电商的发展,田东县专门成 立田东电子商务协会,引领电商抱团发展。目前电 商协会成员 180 多家,每年牵头组织芒果线上营销 “一件代发”活动,推动芒果网上营销,网络销售额 逐年增长。全县电商线上销售额 2015 年约 0.2 亿 元,2016 年 0.8 亿元,2017 年 1.56 亿元,2018 年仅销 售芒果约 2 亿元。电商原来只销售芒果,现在销售 芒果、火龙果、百香果、红薯等,还整合周边县区特 色产品进行网销。
(上接第一版)田东中国芒果交易中心第一期目前已 投入使用,投入资金 3450 万元,占地面积 60 亩,已经 发展到了日均人流量 2 万人、高峰期日吞吐量约 1500 吨的规模,几百家商户把芒果生意做到了覆盖全国。
与芒果交易市场的热闹不同,新落成的电商一 条街安静了许多。但是,各家的平台却异常忙碌, 工作人员在不停地接单,飞快地敲打着键盘。目 前,田东县芒果销售网店已经有 3500 多家,销售芒 果近 10 万吨。
直到亲眼看到丛大姐家的姜地,才能真正理解 她的兴奋。笔者只见生姜长得整齐茁壮,郁郁葱 葱,随手拔出一块姜,姜呈扇形,又白又胖,表面光
滑,几乎没有裂口。为什么效果会这么好呢? 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技师杜
加银给出了答案:“首先,‘亲土 1 号’能够疏松土壤, 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土壤透气好了,渗透力 也就强了。其次,‘亲土 1 号’能够活土养地,在调节 酸碱的同时激发有益菌活动,提高作物的抗病、抗 重茬、抗涝的能力。”
水稻秸秆是一种生物质资源,粉碎还田对提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水稻秸 秆的纤维素含量较高,柔韧性强,不易粉碎且难降 解。“针对这一难题,我们发掘水稻新的细胞壁合成 基因,通过减少秸秆中纤维素含量、增加半纤维素 含量,秸秆由韧变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吴跃进介绍。
据了解,小麦—水稻轮作是河南省主要粮食轮 作模式之一,“科辐粳 7 号”已在信阳种植了两年。 之前对采用控失复合肥、绿聚能复合肥种植水稻的 测产结果表明,与常规复合肥对照(平均亩产 501 公 斤)相比,控失复合肥示范田水稻每亩增产 29.7 公 斤,绿聚能复合肥示范田水稻每亩增产 48.3 公斤; 而通过 1 年的养分优化运筹、秸秆深耕还田促腐等 技术,示范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明显提高了 3.8%。
这天上午,中科院 STS 区域重点项目“河南粮食 生产减肥增效示范”邀请安徽农业大学、河南省农 业厅、信阳市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早早地来到了 老陈的地里,进行第三方水稻测产验收评估。“这次 所测产的水稻在小麦、水稻双季秸秆全量还田基础 上,有不施氮肥、常规施肥、控失化肥全量、控失化 肥减量 10%和控失化肥减量 10%加有机肥 5 个处理, 比较其减肥增效的效果。”验收组组长、安徽农业大 学教授黄义德介绍。
该项目 2017 年启动,通过整合院地、院企技术 产品与推广体系优势,围绕小麦—玉米、小麦—水 稻、小麦—大豆主要轮作模式中肥料利用率低、秸 秆还田效果差等问题,开展环境友好型高效肥料、 秸秆还田促腐、优质作物品种等产品技术的示范推 广。
老陈家的地被定为是小麦—水稻轮作核心示 范区。“项目旨在通过示范控失肥、生物有机肥、绿 聚能复合肥、脆秆水稻等产品及配套技术,重点解 决小麦—水稻轮作生产体系中的养分资源周年优
丛凤芝,42 岁,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不久前的中 国首届亲土状元选拔大赛上,以亩产 11125.8 公斤的 亮眼成绩获得了安丘大姜产量第一名“。像今年这种 天气,做到不绝产都很难了,用了‘亲土 1 号’,居然每 亩还增产四五千斤,增收了 6000 多块钱!”她说。
得益于冲积平原的肥沃疏松土壤,安丘大姜色
今年 3 月,当“亲土 1 号”第一次来到安丘推广 时 ,一 个 肥 料 活 菌 现 场 测 试 让 丛 大 姐 记 忆 犹 新 : “‘亲土 1 号’菌肥里的活菌在显微镜下密密麻麻,如 果说‘亲土 1 号’中有 100 个活菌的话,平时我们用 的肥料中最多只有 2 个。”如此鲜明的对比让她很是 吃惊,同时也兴奋不已,便当场订了一套,也成为了 现场唯一一个订购的人。
贫困地区发展更需“有形之手” ——提升品质、扶持电商、打造平 台 、招 商 引 资 …… 政 府 该 放 手 时 不 越 线,该担当时不缺位,成为经济发展的 有力保障
“最早的芒果种植,形不成规模,一片果园里分 布着参差不齐 10 来个品种,还都是质量不怎么样的
产业富民是“创”出来的
土品种,根本看不出哪里有优势。”田东县农业局副 局长梁家球表示。即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田东芒果也一度面临困境。
“农派三叔”的百亩百香果基地,吸收贫困户务 工并给予分红,带动贫困户减贫、脱贫;另外,采购 产品的时候,都重点倾斜贫困户,优先收购贫困农 户的产品。“我们在收购芒果时,给予贫困户的收购 价一般比市场价格每斤高出 0.2-0.5 元,2016 年和 2017 年的芒果网销总量约 357.1 万斤,助贫困户增 收 178 万元。”总经理岑参介绍说。
同时,财政先后投入资金举办电子商务培训 班,培训人数达 1200 多人次,培训学员中既有返乡 创业青年、创业大学生,也有家庭妇女和贫困村农 民;既有普及班,培训“草根电商”上马,又有提高 班,针对已有电商经验和基础的从业人员,进行专 项提升和强化。
丛大姐没有想到,令人头疼的问题居然被“亲 土 1 号”土壤改良方案轻松解决了。“这次我是真的
体会到了什么是养地、防病、抗重茬!”丛大姐兴奋地 说。据了解,丛大姐在当地有着很高的人气,称得上 是种姜专家“。姜好不好,主要靠施肥。”只是面对五花 八门的肥料到底要怎么选?她只说了四个字“:大胆 尝试。”丛大姐只尝试大厂家、大品牌的肥料。
化与高效利用、农田秸秆资源化利用与地力培肥等 关键问题,为河南小麦—水稻轮作生产提供减肥增 效样板模式。”课题负责人葛树春介绍。
在测产现场,试验田里的水稻植株挺立。伴随 着机器轰鸣声,一辆收割机驶过,田间露出一排整 齐的稻茬,脱粒后的水稻秸秆不仅破碎率高,而且 均匀地散落其中,这让老陈很好奇。“咱们所种的水 稻品种是科技人员为解决秸秆还田难,利用新的脆 秆基因,选育出来的水稻新品种‘科辐粳 7 号’,有利 于秸秆还田。”信阳市平桥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李广斌告诉记者。
新型电商物流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把农村 的一二三产业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为产业融合发展 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去 年以来,田东先后被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商务 部等评为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休闲农 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电子商务示范县。今年 7 月 的芒果活动月,中国第十一届旅游电视周落户田 东,全国卫星电视台纷纷将镜头聚焦田东。2018 年 田东预计接待旅游总人数 322.42 万人次,比 2015 年 的 188.99 万人次增长 70.6%,旅游总消费预计达到 34.44 亿元,比 2015 年的 15.46 亿元增长 122.7%。
看到丛凤芝家大姜的长势和今年的收成,姜农 们纷纷表示佩服,但也有不少农户问起投入的问 题。“之前一亩地用肥投入 2270 元,用‘亲土 1 号’一 亩只要 2240 元,比之前用肥还省了 30 块钱。”丛大 姐满是欣喜,“现在几乎没有烂脖子病、叶斑病了, 连打农药的钱都省了。”
作为安丘市最先尝到“亲土 1 号”甜头的丛凤芝 来说,她是幸运的。现在,丛凤芝还承担起了亲土 种植推广大使的重任。“不能光想着自己家的姜长 得好,也得让别人家的姜长得好,亲土种植不属于 我一个人,它属于亿万农民。”在丛凤芝的带领下, 现在全村都开始用“亲土 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