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花溪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指导老师: xxxx实践课程:环境影响评价专业: xxxxxxxxxxxxxxxxxxxxx小组成员:学号:前言建设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学城对发展贵州人才基地有一定的建设意义,花溪大学城的建设主要以各高校狙击为主要目标。
开展人才培养基地,提高贵州省教育素质质量。
建设项目投入巨大,最终还是希望给予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目前,花溪大学城还在建设之中,我们本次对贵州师范大学的正在建设中项目进行了调查,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拉简单的评估。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稿,2005年4月1日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稿,2008年6月1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稿,2011年3月1日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稿,2004年8月28日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施行)(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施行,国务院第253号令)(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施行,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11)《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6月1日(12)《贵阳市水污染防治规定》2009年7月(13)《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2005年11月(14)《贵阳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1997年10月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一、建设项目概况项目的地点及背景a.项目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内的三组团建筑单体四号学生生活区(学生公寓)和三号学生中心(学生食堂)设施建设b. 地理坐标:地处东经105o07?至108o07?,北纬27o11?至29o22?之间,海拔高度1650米c. 周围建筑:与贵州财经大学学生宿舍相邻,贵州财经大学学生宿舍与建设项目之间距离大约400米d. 项目背景: 贵州省为了给当代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远离市区的喧嚣与吵闹,解决高等学校在中心城区分布过于集中,地域分布不尽合理的问题。
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功能完备、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花溪区高等教育聚集区,市规划部门在规划审批时严格把关,在聚集区范围外不再审批高校新增建设用地规划。
对搬迁到聚集区内的省属驻筑高校,在政策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积极落实扶持、鼓励的优惠政策。
老城区高校在异地建设新校后,原校区的土地出让收入,除应上缴和按政策规定提取的相关费用外,原则上用于支持高校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概况建设单位:贵州第四治金建筑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名称:贵州师范大学花溪新校区四号学生生活区(学生公寓)和三号学生中心(学生食堂)工程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地点:贵州师范大学行政大楼斜后方50米处占地面积及规模:该项目占地面积260亩,总建筑面积为45361m2,项目用地为规划的学生用地。
建设期:预计建设时间:2013年10月----2015年6月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花溪大学城环境现状(空气、水、声、生态环境现状)1.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监测结果,项目区环境空气监测因子PM2.5、PM10、TSP、SO2、NO2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同时根据检测结果,项目区环境空气监测因子PM10,PM2.5有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估计与天气晴朗时风吹起灰尘有关。
1.2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大学城项目建设相关的思雅河受沿岸生活污水、夜郎谷周边楼盘及贵州财经大学教学楼施工的影响。
主要污染物指标有COD、BOD5、氮、磷、氨等。
与本项目相关的学校各监测断面而受周围生产、生活的影响,现状水质不能满足3类水的环境功能,超标指标主要是COD cr ,BOD5 ,TSP.1.3声环境质量现状花溪大学城声环境现状学校校园内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沿公路路旁昼间、夜间噪声不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区标准要求。
1.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花溪大学城规划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7500亩,项目区地形颇为起伏,主要类型为孤山、浅丘、农田、台地等,东北角有着名的喀斯特夜郎古堡旅游景点。
中部南北向有多处林地,北侧有思雅河、河谷深切。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三、工程分析及主要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措施由于受条件设备所限我们无法收集其空气污染物的数量和成分因此只能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其来源和其治理方案(一)建设期间环境影响1、水环境影响生活污水化粪池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排入大学城污水管网,目前进花溪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花溪河。
待花溪南部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后,进该厂处理后排入青岩河。
施工期生活污水不排入青岩河思丫村至石头寨段,对该段地表水环境质量没有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施工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敏感目标有一定影响,施工期应注意施工扬尘的防治问题,需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运输车辆的二次扬尘影响程度将因施工期间场地内道路破坏,泥土裸露而加重,行驶于大学城的思雅路、栋青路、花燕路,将对道路附近的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1、水环境保护一般要求,对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污水处理负责。
水源保护建设生活用水设施,生活供水系统按照卫生标准进行净化,为施工人员提供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饮用水。
水池附近不准堆放垃圾等废弃物,不准修建渗水坑、渗水厕所,不准铺设污水管道,不准居住人员等。
在任何时候,未经处理的污水不得直接排放。
施工生产废水提倡处理后循环利用,若要排放则需处理达标后排放,排放水质需满足本工程应达到的排放标准要求。
按监理人员要求对其工作区域内排放的污水的数量和水质实施监测。
(1)、基本处理措施i.为了防止地表水受到污染,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其它有毒的或不允许排放的废液或污染物,禁止在水体中清洗装储过油类或其它有毒污染物的容器。
禁止向水体倾倒生产废渣、生活垃圾及其它废物;禁止向水体排放或倾倒任何放射强度超标的废水、废渣或任何由于污染物的连续渗出而污染地表水的废物。
ii.为了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禁止利用渗坑、渗井和裂隙排放或倾倒废水;防渗工程施工中加入的化学物质不得污染地下水。
iii.排污系统的设置说明及图纸应报监理人批准。
其设置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且不得污染环境和周边取用水水质。
iv.工作场所应备有临时的污水汇集设施,提供工地污水处理与清洁工作所需的全部设备和劳力。
v.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饮用水源水质,生活水周围150m范围内不得设置污染水质的堆料场或存放危害水质的物品。
(2)废水处理措施废水处理施工生产废水包括油污性废水、泥污性的废水,均需经过生产废水处理后排放。
①混凝土拌站系统废水处理在混凝土拌和系统内设置废水收集、处理、回用系统,将废水全部回收利用。
废水处理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建立污水收集管网、沉淀池、沉淀池的污泥经脱水处理后运至监理人指定的弃渣场堆存。
生产废水处理系统与混凝土拌和站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
(3)施工区污水的排放和处理根据花溪大学城施工现场办公住宿等由施工单位自行建立,该生活区生活污水通过排污管,经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
2、大气环境保护(1)防止施工场地扬尘宜采取的措施:a) 场地上适当喷水保持湿润;b) 及时在裸土上覆盖植被或砂石;c) 移种树木或设人工围栏减小风速;d) 必要时采取取化学稳定剂对土壤固化;(2)对施工中使用的无铺砌道路也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控制;(3)对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废弃应采取相应的消减措施(三)运营期环境保护1、水环境保护地块1设11座化粪池,地块2设6座化粪池,地块3设2座化粪池,共19座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新校区的污水管网。
地块1幼儿园设1座隔油池,厨房废水经隔油池初级处理后和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化粪池。
2、大气环境保护(1)中要求对施工现场每天定时洒水,同时洒水次数不少于3次,以有效防止扬尘,在风大晴朗的天气,加大洒水量及洒水频次。
风速超过3.5m/s以上时,禁止进行有扬尘的作业。
(2)取进场施工道路,运输车辆行驶路线从贵州师范大学后门进出。
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应夯实,及时清扫和平整,以尽量减少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保持现有的抑尘方式,采取洒水抑尘、垫草席等措施。
(3)辆进入施工场地低速或限速行驶,减少产尘量。
(4)土外运或填方取土车辆均加盖棚布,严禁沿路泼洒产生扬尘。
(5)续购进的砂、石料有专门的堆存场地,并建围拦及洒水抑尘。
应避免易产生扬尘的原材料露天堆放,必要时加防护盖,减少扬尘。
(6)工工地场界采用围墙、挡板等遮挡措施,设置围挡不低于2.5m,以有效地减少近地面扬尘的扩散。
(7)体施工要在四周用塑料布或草蓆在立面设防尘幕,进行封闭施工(8)运土、沙等粉料的车辆,其装载量限于车厢挡板以下,减少运输途中的抛洒。
及时清扫施工现场洒落的沙石、水泥等物料,砂石堆场、场内的运输线路应定时洒水抑尘。
3、声污染处理措施营运期对声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噪声污染,其中主要是修建建筑时发出的噪音和机械运动发出的噪音。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强度调查根据不同施工期对施工场界建筑噪声监测结果,对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平均声级都超过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3~ 25dB(A),见表2针对此现象主要有以下预防措施:(1)使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施工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施工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噪声。
推行清洁生产,必须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先进的施工技术,以达到控制噪声目的。
由于我国施工机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致使多数施工设备噪声仍较高,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一般高5~10dB(A)。
施工机械进场应得到环保部门的批准,对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落后施工机械和施工方式实行淘汰制度。
施工中应采用低噪声新技术,如改变垂直振打式为螺旋、静压、喷注式打桩机新技术等,使噪声污染在施工中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