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三五规划(农牧业)

十三五规划(农牧业)

金塔县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金塔县农牧局“十三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纵深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全面实现“十三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目标,带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现提出“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二五”期间,我县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狠抓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一特四化”,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推动了农民收入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加快了增收步伐。

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1.8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18.7亿元, 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3万元,年均增长14%。

二是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坚持稳步发展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产品,全面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推进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法制化进程,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基地认定步伐,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优质率不断提高。

2014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42.2万亩。

种植粮食13.04万亩,经济作物28.71万亩,牧草0.43万亩。

经济作物中棉花11.26万亩,高效瓜菜制种5.75万亩,瓜类、蔬菜3.1万亩,加工菜(洋葱、青椒)3.41万亩,酱用番茄1.29万亩。

农业粮、经、草比例为31:68:1。

初步形成了以中东镇为主的现代制种,金塔镇、航天镇为主的优质瓜果,鼎新镇、大庄子乡为主的优质棉花,羊井子湾乡、东坝镇的葡萄,西坝乡的特色林果等区域发展格局。

三是草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预计2014年,全县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到324.25万头(只),比“十一五”未同期增加65.95万头(只),增长25.5%。

其中养羊饲养量达到172万只,同期增加40万只,增长30.3%。

其中存栏95万只,出栏77万只;养牛饲养量达到1.91万头,同期增加0.36万头,增长23.2%,其中存栏1.37万头,出栏0.54万头;猪饲养量达到11.6万头,同期增加1.15万头,增长11%,其中存栏5.8万头,出栏5.6万头;养鸡饲养量达到136万只,同期增加22.5万只,增长19.9%,其中存栏52万只,出栏84万只。

四是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势头强劲。

按照“千家万户五配套、专业村组抓分离、大场大户进园区”的思路,继续采取政府引导,农户投入、项目扶持、社会参与的办法,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进园入区,立足原有场(区)抓配套、抓补栏,主攻养殖园区和大场大户建设,至目前全县标准化设施养殖园区累计达到12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20个,其中万只以上标准规模肉羊养殖场3个,5000只以上的6个,1000只以上51个,500只以上102个,300只以上176个),百头牛场2个,万只规模鸡场5个。

五是规模化养殖水平有新的提高。

近年以来,我们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模式,积极培育“5136”养殖示范农户(在全面落实“五配套”的基础上,户均每年增加1只基础母羊,增加出栏羔羊3只,人均增加牧业纯收入600元),进一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全面提升畜禽养殖水平,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至目前,全县养殖百头以上规模养猪户225户,标准化养鸡户65户,规模化养牛户45户。

“5136”养羊户新增1200户,累计达到8300户,占养殖目标农户的45%。

六是秸秆饲草综合利用步伐加快。

近年来,我们继续把秸秆饲料化利用作为夯实羊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利用产业建设项目资金,按照宣传引导、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要求,大力推广秸秆铡揉粉碎综合加工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

全县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22万吨,完成计划任务的63%,其中秸秆三贮一化量7.5万吨,秸秆铡揉粉碎加工18万吨,秸秆利用率达到70%。

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大力支持发展龙头企业,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明显加快。

至2014年,近年来,我县利用项目支持,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不断进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扩建,先后完成了兴农辣椒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辣椒酱生产线建设项目和6万立方米恒温库建设项目;康裕食品有限公司果蔬预冷库建设项目;西域阳光食品有限公司320吨番茄加工取籽线改扩建等项目、康谱菜叶脱水菜改扩建项目、振大枸杞开发有限公司枸杞烘干生产线建设项目,共完成技、改、扩项目12项,投入资金9824万元。

经过不断的嫁接改制和技改扩能,我县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有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至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总资产达到12.8亿元,农产品企业总加工能力达到60.25万吨,年销售收入达10.8亿元。

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企业立足自身优势特色,出精品、创名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至目前,全县认定无公害农产品1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金塔番茄),绿色食品1个(枸杞),面积累计达到17.2万亩。

2014年我们申报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

目前,已有2个无公害农产品(草鱼、鲢鱼)已上报认证,辣椒的绿色食品认证,正在进行中。

八是农村经营方式不断转变。

通过培育流转主体、创新流转模式、加强管理服务、营造流转环境,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

至目前,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90929亩,流转面积占全县农民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2%;涉及农户15037户,占总承包户的48%。

全县新增农村土地规模流转主体22个,流转面积19083.4亩。

(其中:100—500亩的7个,流转面积1442亩;500—1000亩的2个,流转面积1280亩;1000亩以上的13个,流转面积16361.4亩。

)在专业合作社建设上,至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300多个,在县经管站备案的达到118个。

共有成员5721人,成员出资额19346万元,带动农户23710户。

登记备案的合作社按行业划分:从事种植业的81;从事养殖业的27个;农机服务业10个。

全县获得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的11家,获得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的达37家。

九是农业生产方式积极转变。

“十二五”期间,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人员“千人联万户”行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坚持主攻节水高效技术的推广应用,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积极转变。

2014年,全县农业节水面积可达到20万亩,节水 0.15 亿方,实现节本增效75万元。

发展设施农业1.2万亩,推广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372亩,棉花超高产栽培5.8万亩,高效立体种植20.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5万亩。

以葡萄、日光温室、网式制种等设施农业为主的万元田达到1万亩,以大棚蔬菜、立体间作套种、高效制种为主的5000元以上的高效田5万亩,以大田蔬菜、优质果品为主的3000元以上的高效田25万亩。

良种覆盖面达到95%以上;全县农业科技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64%以上。

工厂化育苗、配方施肥、有机无土栽培、节水灌溉、棉花超高产栽培、“五配套”高效养羊模式和秸秆综合加工饲喂等新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

二、“十三五”农牧业工作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按照“一手抓示范带动上水平、一手抓千家万户促增收”的总体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推进“1555”行动计划和“1151”产业富民增收工程,坚持以“8个10”示范带动发展,全力抓好设施高效引领、特色产业拓展、肉羊扩量增效、劳务输转增收、土地流转带动、经营主体创新“六大行动”,持续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专业乡镇、专业村组,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加快产业富民特色强县步伐。

(二)发展目标1、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到2020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76.1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达到25.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2.423万元;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4.2万亩,年均增长1.47,粮食总产量达到9.78万吨,年均增长1.5%;瓜菜面积达到14.7万亩以上,年均增长1.49%,其中,设施瓜菜面积达到1.4万亩以上,年均增长4.01%;制种面积达到6.55万亩以上,年均增长1.6%;3、羊饲养量达到220万只,羊肉产量达到1.71万吨;牛饲养量达到2.5万只,产量达到0.085万吨;猪饲养量达到14.5万只,产量达到0.563万吨;鸡饲养量达到175万只,鸡肉饲养量达到0.126,禽蛋产量达到0.189万吨,奶类产量达到0.163万吨。

4、全县农业产业化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5%以上,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1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6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0家,县级龙头企业达到28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比例达到80%以上。

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现在的65%达到75%以上,农产品贮藏加工增值率由现在的65%提高到75%。

三、工作重点(一)提质增效促增收按照“扩高效、强特色、促增收”的思路,大力发展高效设施产业,主攻以日光温室、特色林果、设施制种为主的“万元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按照设施化、规模化、精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以设施种植为主的瓜菜产业,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增收效益。

力争每年新建日光温室500亩以上,发展大拱棚500亩以上。

同时,重视抓好已建温室的经营管理,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布局,合理安排茬口,强化经营服务,确保增产增收。

(二)调整结构促发展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突出发展优势,提升“三千元田”、发展“五千元田”,下大力淘汰“三千元”以下的低效田。

强化特色产业促农增收的支撑作用,鼓励乡镇、村组加快发展高效瓜菜、现代制种、中药材等市场前景好、增收潜力大、群众发展意愿高的特色产业,全县建成千亩特色优势产业示范村(园)10个以上,做大做强“五千元田”,促进千家万户持续增收。

以辣椒、番茄为主的节水型加工蔬菜产业要重点推广新优品种和丰产种植模式,转变粗放低效的经营方式,加快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力争辣椒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各类加工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