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菊_万寿菊的养殖方法_万寿菊介绍别名:臭芙蓉、万寿灯、蜂窝菊、臭菊花、蝎子菊科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目菊科万寿菊属盛花期:夏季秋季万寿菊是一种一年生草本花卉,一般夏季秋季开花,养殖万寿菊对技术要求不高,但也需留心养殖,请参看本页关于万寿菊的养殖方法等知识。
万寿菊的介绍万寿菊,又名:臭芙蓉,拉丁文名:Tagetes erecta L,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具纵细条棱,分枝向上平展。
叶羽状分裂,基部收缩成长爪,顶端微弯缺;管状花花冠黄色,原产墨西哥。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在广东和云南南部、东南部已归化。
可生长在海拔1,150米至1,480米的地区,多生在路边草甸。
万寿菊常于春天播种,因其花大、花期长,故常用于花坛布景。
万寿菊的形态特征茎万寿菊为一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
茎直立,粗壮,具纵细条棱,分枝向上平展。
叶万寿菊的叶羽状分裂,长5-10厘米,宽4-8厘米,裂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具锐锯齿,上部叶裂片的齿端有长细芒;沿叶缘有少数腺体。
花万寿菊为头状花序单生,径5-8厘米,花序梗顶端棍棒状膨大;总苞长1.8-2厘米,宽1-1.5厘米,杯状,顶端具齿尖;舌状花黄色或暗橙色;长2.9厘米,舌片倒卵形,长1.4厘米,宽1.2厘米,基部收缩成长爪,顶端微弯缺;管状花花冠黄色,长约9毫米,顶端具5齿裂。
万寿菊的花期为7-9月。
果万寿菊的瘦果线形,基部缩小,黑色或褐色,长8-11毫米,被短微毛;冠毛有1-2个长芒和2-3个短而钝的鳞片。
万寿菊的生态习性万寿菊原产墨西哥。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
万寿菊生长适温15~20℃,冬季温度不低于5℃。
夏季高温30℃以上,植株徒长,茎叶松散,开花少。
10℃以下,能生长但速度减慢,生长周期拉长。
万寿菊喜湿又耐干旱,特别夏季水分过多,茎叶生长旺盛,影响株形和开花。
高温期栽培万寿菊要严格控制水分,以稍干燥为好。
万寿菊为喜光性植物,充足阳光对万寿菊生长十分有利,植株矮壮,花色艳丽。
阳光不足,茎叶柔软细长,开花少而小。
万寿菊对日照长短反应较敏感,可以通过短日照处理(9小时)提早开花。
万寿菊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
万寿菊的栽培技术春播万寿菊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露地茁床播种。
由于种子嫌光,播后要覆土、浇水。
种子发芽的适温为20-25度,播后l 周出苗,发芽率约50%。
夏播出苗后60天可以开花。
万寿菊在夏季进行扦插,容易发根,成苗快。
从母株剪取8—12cm嫩枝做插稳,去掉下部叶片,插入盆土中,每盆插3株,插后浇足水,略加遮阴,2周后可生根。
然后,逐渐移至有阳光处进行日常管理,约1个月后可开花。
育苗育苗时间、面积、用种量育苗时间可根据移栽时间而定。
一般春万寿菊于移栽前40天左右育苗,每栽667平方米春万寿菊需苗床20--25平方米,用种约30g。
育苗方式春播万寿菊采用阳畦或小拱棚育苗,以小拱棚居多。
苗床选背风向阳,以东西走向为好。
苗床的宽度、长度以薄膜大小、管理方便为宜,一般宽度不宜超过1.3m。
拱棚高度以60cm左右为宜。
薄膜最好选用提温、保温性能好的无滴膜。
万寿菊多用种子育苗,亦可扦插繁殖。
前法多用于大面积栽植,后法常用于稀有品种培育。
种子育苗一年四季均可播种,通常春播秋花,夏播秋、冬花。
种子易萌发,可自播繁殖。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整地做畦,播后覆土厚度0.8厘米。
然后用细眼喷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温度20-21℃时播后1周发芽出苗,半月左右叶片达7片,此时即可移植。
幼苗生长最适温度15℃。
苗高10-13厘米时可定植,株距30-35厘米。
早熟品种营养生长期短,约40天开花,晚熟品种约90天开花,花期2个月。
在生长期5-6月份,剪下生长健壮的嫩梢带3-4个节,6-10厘米长,插于阴棚下进行扦插育苗,基质用清洗过的河砂或园土。
扦插深度2-3厘米,保持土壤湿润。
2周后生根,3周后出圃定植,约1个月开花。
大量扦插时,用全光照喷雾法,基质可用珍珠岩。
由于喷雾提高了空气湿度,插后白天可不遮阳,穗上所留叶片可比常规育苗多些。
约1周生根,然后进行移栽。
整畦施肥万寿菊对土壤要求不严,应选土层深厚、疏松、排水透气好的土壤。
耙深20--25cm,使表层土壤绵软细碎,田面平整。
每栽667平方米的苗床施土杂肥200kg、菊花专用肥2kg,土杂肥翻入地下,化肥均匀撒于畦面后,用锄划入地下,然后耙细、整平。
种子处理先精选种子,剔除杂质和秕籽,确保种子饱满。
然后对选出的种子进行晒种,以杀伤病菌,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
播种前将种子在35--40℃温水中浸泡3--4h,然后捞出用清水滤一遍,控干水即可播种。
为防苗期病害,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进行药剂拌种。
播种播种时应选无风、晴天进行。
于播种当天将苗床灌透水,待水渗下后即可播种。
播种时将处理好的种子拌于细沙土中,分2--3遍撒于苗床。
播种后覆过筛土0.7--1cm。
苗床管理春播万寿菊于播种后6--7天出齐苗,苗出齐后应注意苗床内的温度不可超过30℃,以免造成烧苗和烂根。
苗长到3cm左右、第一对真叶展开后,应注意通风,防止徒长。
苗床内温度保持在25--27℃,通风时间应在上午8--9点,不可在中午高温时通风,以免造成闪苗。
如遇大风降温天气,停止通风。
当室外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应选晴朗无风天,揭开薄膜,除掉苗床内的杂草。
如缺水应喷一遍透水,并盖好膜,加大通风口,苗床内浇水不宜太勤,以保持床土间干间湿为宜。
当室外气温稳定在15℃时应揭膜炼苗,移栽前7天左右停止浇水,进行移栽前的靠苗,以备移栽。
移栽移栽时间当万寿菊苗茎粗0.3cm、株高15--20cm、出现3--4对真叶时即可移栽。
种植方式采用宽窄行种植,大行70cm,小行50cm,株距25cm,每667平方米留苗4500株,按大小苗分行栽植。
地膜覆盖采用地膜覆盖,以提高地温,促进花提早成熟。
浇水移栽后要大水漫灌,促使早缓苗、早生根。
田间管理中耕培土移栽后要浅锄保墒,当苗高25--30cm时出现少量分枝,从垄沟取土培于植株基部,以促发不定根,防止倒伏,同时抑制膜下杂草的生长。
浇水培土后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浇水,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大,勿漫垄,保持土壤间干间湿。
根外追肥在花盛开时进行根外追肥,喷施时间以下午6时以后为好,每667平方米喷施尿素30g,磷酸二氢钾30g。
万寿菊的繁殖方式万寿菊的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扦插繁殖。
方法用播种繁殖或扦插繁殖。
3月下旬-4月初播种,发芽适温15-20℃,播后一星期出苗,苗具5-7枚真叶时定植。
株距30-35㎝。
扦插宜在5-6月进行,很易成活。
管理较简单,从定植到开花前每20天施肥一次;摘心促使分枝。
万寿菊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露地茁床播种。
由于种子嫌光,播后要覆土、浇水。
种子发芽的适温为20-25度,播后l 周出苗,发芽率约50%。
夏播出苗后60天可以开花。
万寿菊在夏季进行扦插,容易发根,成苗快。
从母株剪取8—12cm嫩枝做插稳,去掉下部叶片,插入盆土中,每盆插3株,插后浇足水,略加遮阴,2周后可生根。
然后,逐渐移至有阳光处进行日常管理,约1个月后可开花。
万寿菊的病害防治万寿菊病虫害较少,主要是病毒病、枯萎病、红蜘蛛。
对病毒病用病毒威、菌毒清进行防治对枯萎病用75%百菌清、多菌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对红蜘蛛在初期进行防治,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隔7d 喷1次,连喷2次。
地下害虫主要是蝼蛄、蛴螬,每亩用3%呋喃丹或5%甲拌磷颗粒剂0.75—1公斤结合移栽施入土中,红蜘蛛、蚜虫可用1.8%的虫螨克和速克毙防治。
万寿菊病害主要是立枯病、斑枯病、根腐病等。
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适时防治病害。
特别应在花蕾期(开化前)打一次杀菌剂。
病害防治黑斑病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和嫩梢,叶片初发病时,正面出现紫褐色至褐色小点,扩大后多为圆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可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达可宁等药物。
白粉病侵害嫩叶,两面出现白色粉状物,早期病状不明显,白粉层出现3--5天后,叶片呈水渍状,渐失绿变黄,严重伤在时则造成叶片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期喷施多菌灵、三唑酮即可,但以国光英纳效果最佳。
叶枯病多数叶尖或叶缘侵入,初为黄色小点,以后迅速向内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严重受害的全叶枯达2/3,病部褪绿黄化,褐色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防治以上病害除加强肥水管理外,冬天应剪掉病枝病叶,清除地下落叶,减少初侵来源,发病时应采取综合防治,并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药剂。
总结病害主要以预防为主,在高温、高湿或阴雨季节定期喷施杀菌药物,在苗木进入休眠阶段喷施石硫合剂进行全面杀菌,保证苗木健壮生长,苗木长势强健,本身就抵御了一定的病害侵入.虫害防治刺蛾主要为黄刺蛾、褐边绿刺蛾、丽褐刺蛾、桑褐刺蛾、扁刺蛾的幼虫,于高温季节大量啃食叶片。
防治方法一旦发现,应立即用90%的敌百虫晶体800倍液喷杀,或用2.5%的杀灭菊酯乳油15 00倍液喷杀。
介壳虫主要有白轮蚧、日本龟蜡蚧、红蜡蚧、褐软蜡蚧、吹绵蚧、糠片盾蚧、蛇眼蚧等,其危害特点是刺吸万寿菊嫩茎、幼叶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主要是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光线欠佳所诱发。
防治方法可于其若虫孵化盛期,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杀。
蚜虫主要为万寿菊管蚜、桃蚜等,它们剌吸植株幼嫩器官的汁液,为害嫩茎、幼叶、花蕾等,严重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和开花。
防治方法及时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能粉剂2000倍液喷杀。
蔷薇三节叶蜂多在幼虫期,数十条或百余条群集危害,短时间内可将植株的嫩叶吃光,仅剩下几条主叶脉,严重危害植株的正常生育。
防治方法少量盆栽,可于刚出现时,采摘聚集有大量幼虫的叶片,将其踩死。
大量出现,可用75%的辛硫磷乳油4000倍液喷杀。
朱砂叶螨一年可发生10代至15代,以成螨、幼螨、若螨群集于叶背剌吸危害,卵多产于叶背叶脉的两侧或聚集的细丝网下。
每一雌螨可产卵50粒至150 粒,最多时达500粒,完成一代的时间在23℃ 至25℃的气温条件下,只需10天至13天,在28℃时,约需7天至8天。
高温干旱季节发生猖獗,常导致叶片正面出现大量密集的小白点,叶背泛黄偶带枯斑。
防治方法一旦发现,及时用25%的倍乐霸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
金龟子主要为铜绿金龟子、黑绒金龟子、白星花金龟子、小青花金龟子等,常以成虫啃食新叶、嫩梢和花苞,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开花。
防治方法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于傍晚振落捕杀。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
在成虫取食危害时,用50%的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杀。
此外,还有灯蛾、夜蛾、造桥虫、袋蛾、叶蝉、蝽象等危害,可根据不同害虫种类的危害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