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爆破设计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设计题
参 考 答 案 之 二
(3)孔口破坏严重,下部壁面质量正常。 出现孔口破坏严重,下部壁面质量正常的可能原因有: 因孔口附近岩层变化(比如岩性改变,有软弱夹层,节理 裂隙发育),孔口附近岩石较破碎,在炸药爆炸能量的作
用下,极易破碎;整体线装药密度偏大,底部强化装药量 合理,但孔口处弱化装药的药量过大,致使裂缝形成后, 爆炸能力仍有盈余,对孔口造成过大的破坏;填塞长度稍 有不足,装药不耦合系数偏小。 在保证底部加强装药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减小上部弱化 装药的量,若孔口出现破碎带,在填塞长度上要有一定的 增加,同时注意填塞的质量,增大不耦合系数。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设计形成裂缝。 出现孔口破坏严重,但下部未形成裂缝的可能原因有:下 部岩层硬度过大,整体性好,而孔口处有弱面;下部的强化 装药量不足,致使下部未形成裂缝;孔口弱化装药量稍大, 致使孔口破坏严重;填塞长度不足,填塞质量差,导致冲孔; 孔距过大。 调整布药结构,底部强化装药应加强,上部弱化装药应进 一步减弱,可适当增加填塞长度和强度,降低药柱高度;减 小孔距。 (5)下部壁面很好,但表面未形成裂缝。出现下部壁面很好, 但表面未形成裂缝的可能原因有:上部弱化装药量不足;填 塞过大;上部岩层硬度变大,完整性增强,或岩层上部有水 平节理裂逢。 在保持底部强化装药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线装药密度, 增强上部弱化装药量,在保证填塞质量的情况下适当减小填 塞长度,提高药柱的高度。岩层的节理应分层间隔装药。
较大,顶部存在水平岩层;措施:加大线装药密度或减少孔 距,增加填塞长度,减少装药上部的线装药密度。 (5)下部壁面很好,但表面未形成裂缝。原因:说明线装药
密度和孔距合理,但顶部填塞长度过长、或减药段线装药密
度过小;措施:减少填塞长度,增加装药上部的线装药密度。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设计题
参 考 答 案 之 二
岩石坚固 性系数f值 7~8 9~14 5~8 9~12
炮孔松动爆破 K松/g· m-3 430~560 470~680 400~560 500~640
光面爆破 K光/g· m-1 160~330 190~390 160~320 190~380
预裂爆破 K预/ g· m-1 330~500 380~580 320~480 380~570
(4)起爆网路;
(5)安全防护。
沟槽爆破设计题
相 关 对深度小于5m的沟槽,可以采用浅孔爆破方法开 知 挖,槽边需采用边坡控制爆破的,参阅井巷爆破中 识 的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
对深度超过5m的沟槽,可以采用深孔爆破的方法
开挖,钻孔孔径取较小值(不宜大于100mm)。槽
边需采用边坡控制爆破的,参阅边坡控制爆破中的
药密度过大,不耦合系数过小(小于2),岩层破碎或有水 平岩层的存在,装药位置过高;措施:适当加大孔距或减少 线装药密度,增加填塞长度和减少装药上部的线装药密度,
增加不耦合系数或采用低密度、低威力炸药。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设计题
参 (3)孔口破坏严重,下部壁面质量正常。原因:顶部填塞长 考 度过短、减药段线装药密度仍然较大,顶部存在水平岩层; 答 措施:增加填塞长度,减少装药上部的线装药密度。 案 (4)孔口破坏严重,但下部未形成裂缝。原因:设计线装药 之 一 密度过小或孔距过大,顶部填塞长度过短、线装药密度仍然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设计题
相 关 知 识
在预裂爆破设计中,设计参数有炮孔间距和线装药密度。 一般炮孔间距取孔径的8~12倍,线装药密度根据岩性并参 考类似工程选取,通常比光面爆破的线装药密度要大。在设 计还要注意:预裂孔的起爆时间应比主爆破孔提前75~
110ms;预裂孔两侧应超出主爆孔适当距离;预裂孔与主爆
或 W光=(0.6~0.8)m 或 m=0.7~1.0 或 D=1.25~2.0
光面和预裂爆破参数
相 关 预裂爆破主要参数有:炮孔直径d孔、炮孔间距a、 知 不耦合系数D和线装药密度q′。 识 一般取:
a=(8~15) d孔
D= d孔/d药
或 a=(0.4~0.6)m
或 D=1.25~2.0
q′=0.25~0.4kg/m
沟槽爆破设计题
某住宅小区要修建综合管网配套工程,需开挖沟槽长240m,
下挖深度4m,上口宽4m,底宽2.5m。开挖边线距住宅楼仅 20m,环境较复杂。岩石为中风化花岗岩。
设计要求如下: (1)沟槽爆破的孔径、孔距、排距、孔深、超深、单耗、单 孔装药量、装药结构、每次爆破规模; (2)给出主炮孔平面布置图(取一段即可)和剖面图; (3)预裂爆破参数的孔径、孔距、孔斜、孔深、超深、线装 药密度、装药结构、填塞长度;
砂岩 白云岩 大理岩
节理发育、较疏松破碎、裂隙频率大于4条/m 完整、坚硬的 中薄层或含泥质的、竹叶状结构的及裂隙较发育的 厚层、完整或含硅质、致密的 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很发育、多组节理交割、裂隙频率大 于5条/m 风化较轻节理不甚发育或未风化的伟晶、粗晶结构 细晶均质结构、未风化、完整致密的 片理或节理发育的 完整坚硬的 较风化、整体性较差的 未风化、完整致密的 风化破碎、裂隙频率大于5条/m 中等坚硬、较完整的 很坚硬完整、致密的 受节理裂隙切割的
孔之间设置缓冲孔,缓冲孔的孔距与装药量要比主爆孔减少 二分之一左右。在装药结构方面,底部线装药密度应比正常 段增加2~3倍,顶部线装药密度应减少50%到75%。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设计题
参 (1)表面未产生裂缝。原因:孔距过大或线装药密度过小, 考 顶部填塞长度过大,预裂缝与岩层走向垂直使裂缝不易形成; 答 措施:缩小孔距或加大线装药密度,减少顶部填塞长度,改 案 变预裂缝与岩层走向的夹角(可能的话)。 之 一 (2)孔口破坏严重,壁面也有破损。原因:孔距过小或线装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设计题
相 • 装药量与孔径的关系:当不耦合系数小于2时,往往会使 关 孔壁受到损坏。适当加大不耦合系数可取得满意的预裂爆破 效果。 知 • 钻孔间距与装药量和孔径的关系: 识 在同一岩石中进行预裂爆破,当固定某一合适装药量和
其他参数,而钻孔间距,由大变小时会发生如下情况:地表 由不产生裂缝到出现细小裂缝,挖出的壁面质量较差;继续 减少间距,表面裂缝宽度增加,能开挖出平整的壁面时,得 到最佳间距;间距再继续缩小,裂缝加宽但壁面质量变坏。 同样, 当固定某一个合适的钻孔间距和其他参数,而装药量 由大变小时会出现如下情况:最初裂缝很宽、壁面岩石破坏 严重;随着药量减小,必然会出现一个最佳的装药密度,此 时裂缝宽度恰当.壁面比较平整;药量继续减小,裂缝宽度 减小,壁面不平整度增加,一直到不能出现裂缝。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设计题
相 • 地质条件对预裂爆破的影响 关 对于水平层状岩石,层厚不大时,预裂爆破经常造成孔 知 口抬动。可通过减少顶部装药量、减小孔距和减少填塞长度 识 予以调整。
由上可知,必须在预裂爆破前及实施少数几次爆破后,在 弄清地质状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预裂爆破参数。不管地质状 况如何变化,减小孔距总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预裂爆破,通过减小孔距、减少装 药量,尤其是减少顶部装药量、改变堵塞条件,可以改善其 爆破效果。 • 装药结构对预裂爆破的影响 不耦合装药可以改善预裂面效果。 底部加药可以改善底部因夹制作用大引起的预裂缝减少, 顶部减药可以改善孔口预裂缝破碎问题。
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
光面和预裂爆破参数
相 关 知 识
光面爆破主要参数有:炮孔直径d孔、炮孔间距a、 光爆层厚度W光、周边孔的密集系数m、不耦合系 数D和线装药密度q′。 一般取:
a=(8~18) d孔
W光=(10~12) d孔 m=a/ W光 D= d孔/ d药 q′=0.1~0.2kg/m
或 a=(0.5~0.7)m
(1)表面未产生裂缝。可能的原因有:线装药密度不够大,炸 药爆炸能力不够不足以成缝;填塞过大,当填塞过大时,装药 过于集中于炮孔底部,对孔口位置的破碎能力不足;填塞过小, 填塞过小时容易冲炮,大量的能量被浪费,对孔口位置破碎能 力不足,未能形成预裂缝;填塞质量不合格;装药结构没有按 照底部加强装药长度L3=0.2L,中部正常装药L2=0.5L,顶部减 弱装药L1=0.3L;因上部岩性发生变化,岩石内部有水平节理 裂隙,如在孔下部岩石硬度较小且节理裂隙较发育,而孔口部 位岩石较坚硬且整体性好也会导致表面未见裂缝长生;孔距过 大,未能形成贯穿的预裂缝。 要避免表面未产生裂缝情况的出现应对钻孔长度的地质情况 有较为全面的把握,根据节理裂隙,厚度分层间断装药,选择 合适的线装药密度和炮孔间距,注意填塞的长度和质量,同时 遵守底部加强装药长度L3=0.2L,中部正常装药L2=0.5L,顶部 减弱装药L1=0.3L的布药标准来装药,缩小孔距。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设计题
相 • 预裂爆破炮孔与前排药包之间的水平距离 关 距离太小,主炮孔爆破会伤害坡面;距离太大,预裂孔与 知 主炮孔之间岩体不能爆落,形成所谓“贴饼”现象。经验指 识 出:合适的主爆破孔至预裂面的距离应当是其炮眼间距的一
半,装药量为正常深孔爆破药量的l/2,最多不超过2/3。 • 炸药特性对预裂爆破的影响 对不同的炸药,都有一个适合于不同岩石的装药量范围。 当炸药性能改变时,这个范围随之而变,此时必须重新调整 装药量或钻孔间距。根据爆轰波理论,入射压力与炸药密度、 炸药爆速、不耦合系数有关。为了减小入射压力对孔壁的破 坏,应采用低密度、低爆速炸药,采用适宜的不耦合系数。
相 关 知 识
工程类比法: 根据完成的工程实际经验资料,结合地形地 质条件、钻孔机械、爆破要求及爆破规模等进 行类比,是预裂爆破参数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 附:更简单的经验公式: 孔距:a=n×d 预裂爆破:n=8~12
光面爆破: n=12~16
岩石名称
岩石特征
钙质胶结、中厚层、中细粒结构、裂隙不甚发育 硅质胶结、石英质砂岩、厚层裂隙不发育、未风化
(4)孔口破坏严重,但下部未形成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