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国时期按年份地图

三国时期按年份地图

为‚三国‛迷奉献三国时期按年份地图
三国时期的外族
【乌丸】—曹操亲自平定的异族北方的牧民族之一。

属于中国北部(现河北、辽宁一带)的异族,以骑兵为主力。

东汉时经常作乱侵略,后来被曹操平定,纳入自己军团下。

东汉末年以幽州辽西、辽东属国、右北平等三郡的乌丸族最为强大,他们甚至曾经一度各自称王。

公元一八七年,辽西乌丸首领丘力居与
张纯起兵叛乱,丘力居死后,由外甥的蹋顿率三郡的乌丸族,进而与袁绍结盟联
手,并获得了单于的封号。

及至二五○年,袁尚与袁熙兄弟逃至蹋顿的领地寻求庇护。

为了消灭袁氏余孽,曹操便以张辽为先锋远赴乌丸展开征讨,并且于白狼山大破乌丸,斩杀了蹋顿。

此后曹操将降服的乌丸移至内地定居,并做为曹氏军团中骑兵精锐部队运用。

【山越】—拥有强大山越兵的山地民族扬州山岳地带的异族。

主要居住于中国南(现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一带)山岳地带的异族。

他们平日耕植于谷地,并懂得以铜铁制作武器与农具。

尤其大多分布于丹阳、会稽、预章、鄱阳等郡。

山越十分勇猛且善于山地作战,他们也会利用由居住的山中出产的铜铁,加以铸造自给自足,并曾经屡屡袭击汉人居住的聚落。

因此陆逊便向孙权表示若不平定山越,东吴将难以经营北方,于是他亲自率军讨平了山越,他并以强健者为兵士,以老弱者为农,如此共得数万精兵。

此后吴国仍然时时征讨山越,以便不断地开发江南。

【南蛮】—武侯亲自平定的云南民族分布于中国西南方(现云南、贵州一带)的异族统称,又叫西南夷。

刘备死后,曾对蜀发动叛乱,后被诸葛亮平定。

所谓南蛮也就是指南方的异族,东汉时代则专指荆州南部的异族。

其中最大一支的称为武陵蛮,此外尚有长沙蛮与零陵蛮等异族。

三国中提到的南蛮则是位于益州,也就是历史所称的西南夷。

公元二二三年,刘备死后,益州南部诸郡相继举兵造反,当时越隽的夷王高定也参加了叛乱的行动。

不过诸葛亮远征云南后,西南夷的叛乱事件共非就此平息,公元二三三年,南夷的首领刘隽就曾经再次叛乱。

【羌】—隶属于藏系游牧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现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异族,或是以游牧为主的藏系民族,曾经多次于东汉末年造反作乱。

东汉以后,羌族趁着局势大乱之际大举侵入了凉州领域并定居下来,开始与汉人杂居。

当时羌族与当地的豪族联手,或是独力举兵发动叛乱,让东汉政权头痛不已。

到了公元一八四年,异族中有位叫做北宫伯玉的人联合了汉人的边章与韩遂,伙同先零羌发起了叛乱。

叛乱的领导分子不断更替,最后以马腾父子两人为首。

此后羌族更是经常与其联手,共同叛乱。

东汉末年
作者:richqh 回复日期:
回复
2009-06-20 12:39:58
名高天下,自当辨襄阳南阳--诸葛亮‚躬耕地‛揭密
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张绣的驻扎地南阳郡给曹操接管了,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

‚太祖比年攻之,不克。

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绣从贾诩计,复以众降‛(《三国志-张绣传》)‚绣从之,率众归太祖‛(《三国志-贾诩传》)‚十一月,张绣率众降,封列侯‛(《三国志-曹操传》)
以上史料都一致说明张绣只是‚率众降‛而非‚举城降‛,军队是张绣自己
的,他可以做主,但南阳郡却是刘表暂时借给他驻扎的,在他和曹操的连年战争中,刘表也一直是帮他的,张绣并没有某些人想像中那么无耻,他只是‚率众降‛而非‚举城降‛。

而且就算张绣要无耻地把刘表借给他的南阳郡送给曹操当见面礼,曹操也一定不会要,因为当时曹操正和最大的劲敌袁绍相持于官渡,不可能在这危急关头又去招惹持中观望的刘表,曹操没那么弱智。

所以,张绣归降曹操后接管南阳郡的是刘表而不是曹操。

‚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三国志-刘备传》)
刘备投靠刘表是在建安六年(201年),刘表让刘备驻扎在南阳郡中部重镇新野,从这也可看出201年时刘表已占据了南阳郡大部分地区。

‚建安六年,刘表攻西鄂,西鄂长杜子绪帅县男女婴城而守,时南阳功曹柏孝长亦在城中‛(《三国志-杜袭传》注引《九州春秋》)
西鄂就在宛北三十余里处,刘表攻打西鄂,没有曹操军队来救援,也没有南阳的地方军队来救援,南阳功曹柏孝长也躲在西鄂城中,从这也可看出,当时的南阳城(宛)在刘表手中是不言自明的。

刘表攻打西鄂,可以看作是对南阳郡内不服从自己的地方豪强势力的一种清理行为,也是对南阳郡的全面接管行为。

西鄂攻下后,‚袭帅伤痍吏民决围得出,……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忠于曹操的杜袭逃到了曹操的领地内,刘表的清理行为进行得很顺利。

接下来的史实是‚建安七年(202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河南叶县)‛(《三国志-李典传》),并在建安八年初(203年),‚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

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三国志-刘备传》)。

叶县在荆州北边和曹操占据的兖州、豫州交界处,离宛有两百余里,博望也在宛东北五六十里,从这些记载也可看出,南阳郡治宛城的确应该在刘表的控制之下。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的行为,可以看作是刘表对自己领地的一种确认行为,因为在张绣驻扎南阳并和曹操作战的过程中,南阳郡北部的一些地域的确曾被曹操占领并控制,作为天子所任之荆州刺史,刘表要收复南阳全境和他一贯‚保境安民‛的政策是一致的,并非要故意挑衅曹操。

但曹操为了报复‚博望之役‛,‚建安八年(203年)八月,公征刘表,军西平‛,西平在豫州境内和南阳郡交界处,和宛城离得更远了,联系他前几次攻打张绣均是‚到宛‛‚至穰‛的情况看,足以证明当时的南阳郡已基本被刘表控制了,曹操无法前进,才军于西平的。

在辛毗和荀攸的劝说下,曹操放弃了从西平进军攻打南阳的计划,因为权衡利弊,先扫平河北的袁绍残余势力更为重要,拿曹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三国志-曹操传》注引《魏书》)。

的确,从接下来的史实看,曹操对刘表的战略就是‚宜为后图‛,从203年‚军西平‛并退军后,直到208年‚秋七月,公南征刘表‛(《三国志-曹操传》),在这五年间,在曹操以及他那些将军谋士的传记中,找不到任何进攻或治理南阳郡某地的史料,208年向荆州发起进攻时,
‚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三国志-赵俨传》),‚颍阴、阳翟、长社‛这三个地方都不在南阳境内。

出征前,曹操问计于荀彧,‚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

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

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三国志-荀彧传》),由曹操‚直趋宛、叶‛也可知‚宛、叶‛附近当时都由刘表控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第一个重要结论:199年十一月张绣率众投降曹操后,刘表对南阳郡进行了接管,并对南阳境内不服从自己的地方势力进行了清理,到203年时已基本收复了南阳全境,203-208年的五年时间里,因为曹操对刘表‚宜为后图‛的战略,南阳郡在乱世中得到了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机会。

替刘表防守南阳的是刘备,刘备和刘表的关系比张绣和刘表的关系亲密得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