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
技术工作总结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姓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心理咨询师技术工作总结
姓名:
单位:
对于心理学,我接触的时间相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早一些,因为喜欢读书,所以很早就有所涉猎,但并未深入的去研究,并没有系统的学习它的理论,仅仅是把它当做一种读物,去简单的翻阅浏览。
并且,工作之初,也并未太多的用到它的相关的知识。
不久之前,我开始喜欢上了心理学,吸引我的是一个老电影--《爱德华医生》,这部电影是1945年上映的美国好莱坞早期黑白影片、悬疑片,影片讲述了女心理医生与一位假冒“爱德华大夫”的英俊精神障碍患者相爱了,而有关的惊险故事。
该片是电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学为主题的影片之一,故事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心理学的知识穿插其中。
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学其实无处不在。
就比如:从人的纹路来看穿人心。
本来不应该有那么多皱纹的额头上突然积聚了很多的皱纹,说明很多的此人突然陷入思考,并且对于考虑的事情并不是很满意,而皱纹的深度和数量与不满的程度成正比。
如果你明显观察到对方皱纹开始舒展,那就表明对方在慢慢的放松警惕,或者开始选择接受眼前的事物的事物。
眉间有道纵纹的人在经济方面很在意。
额头上布满凹凸不平的皱纹的人,理性大于感性。
眼角和嘴角也出现了放射性的细纹的人,有
鲜明的性格特点,或者有点偏执。
但如果额头上布满凹凸不平的皱纹,并且眼角和嘴角也出现了放射性的细纹,说明对方处于一种焦躁不安的状态。
额头上的皱纹,若不连贯,并呈现破浪状,说明此人心绪不宁、精神压抑;出现零星的皱纹,说明此人的情绪与生活状态都不稳定;前额有三条明显的皱纹,说明他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受旁人信赖,事业上应相当成功。
在品是的工作之中,由于我的工作性质我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性格各有不同,对于不同性格的人只有把握他们的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跟好的与他们交流合作。
由于我对每个人的热情,对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耐心,同事们对我的好感与日剧曾。
同事们遇到事情总是找我倾诉,寻求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我享受的帮助他们所带来的愉快。
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抱怨我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涉及私人的问题,我会耐心开导,为他保密;涉及公司的事情,我会积极向领导反应,以寻求最佳的处理办法。
由于经常阅读,所以会看到许多有趣的理论,鸟笼逻辑是我偶然看到的。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
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在与人相处之中的,我越来越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帮助了他人,也增加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因此,我决定去系统的了解一下心理学。
在前不久,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报名参加了心理学的基础培训课程,仅仅三天的时间,让我对心理学的认知更加系统了,原先零散的阅读串联在一起,系统而又清晰明了。
当然我深知自己的不足,还需要更多的阅读和实践,来真正的理解很消化这些知识。
之后,我期待着能真正的去开导帮助他人。
家人对我也是十分支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一位因即将面临高考学习压力而致一般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李亮(化名)。
简单介绍一下李亮的情况,李亮,男,汉族,17岁,高中三年级学生,身高米,体态正常。
出生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生活环境优越,经历挫折事件较少,学习成绩很好,父母要求严格,尤其关注其学业成绩。
因紧张,失眠,头痛,疲劳,注意力减退,内心烦恼痛苦近一个月来求助。
1个月前班级测验,自己没考好成绩比原来下降了,父母亲非常生气,批评了自己,同学们也有议论,从那时起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能入睡,即使睡着了,梦很多,并经常做噩梦,容易醒,早晨醒后感觉头痛、疲劳,全身无力,有酸痛感,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总感觉到自己学不好了高考也考不好了,或考不上名牌大学,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1周前头痛加重,去医院看过内科
医生,并做了头部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医生给予了谷维素、安定等药物,服后情况未见明显好转。
第一次咨询,李亮自行走进咨询室,述说时眉头紧锁,目光不愿正面与咨询师接触,来回搓手,坐立不安。
李亮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独子,小学和初中成绩都很好,并以优异成绩进入省重点中学学习,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父母对其要求很高,总教导他要考入名牌大学深造。
平时很少让其看电视、看课外书、玩电脑等。
他离开后,我整理自己的思路对其表现作出评估:生理上:17岁,处于青春期。
身体紧张,眉头紧锁,目光不愿正面与咨询师接触,来回搓手,坐立不安。
晚上常伴有失眠。
白天头痛,疲劳,四肢乏力,有酸痛感。
心理上:注意力不能集中,紧张,焦虑,烦躁不安,虽能控制情绪,但心理觉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
社会:⑴生活时间影响。
月前班级测试成绩不理想。
高考逼近,担心考不上名牌大学。
⑵家庭教育方面。
父母要求严格,尤其关注其学业成绩。
月前测试成绩不佳,父母非常生气,并对该生提出批评。
⑶求助者素质不错,社会认知功能较好。
李亮心理问题是由现实的偶尔成绩下降而激发,持续时间短,仅一个月,虽引起求助者焦虑,烦躁,注意不集中,入睡困难,睡眠下降,生活效率下降等症状,但情绪反应还保持在理智控制之下,反应内容没有泛化,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由此,确定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逐步减少求助者心理压力,提高自控力,树立学习信心。
最终目标长期目标:完善求助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自信,积极重新认知自我与学习。
针对其病症制定了治疗的主要咨
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识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心理问题和躯体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及高考认知上的偏差,存在明显认识的错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在一次考试不好认为自己不行了,并被此焦虑情绪困绕,不能自行解决,加之其社会原因中家庭对其高期望值所产生的压力,对其教育也不准确客观,使其在认识上生了偏差,产生情绪变化和躯体变化,因此及时采取目标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认知疗法加之合理情绪疗法进行矫正,将会给求助者带来明显帮助。
第二次咨询,着重让其了解高考的意义,了解其偶尔下滑的原因,认知高考的目的与学习目的之间关系。
与李亮一起分析产生高考压力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
并引导李亮增加业余爱好,调节紧张情绪。
在征得家长同意的前提下,让李亮在学习之余,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去放松玩耍。
第三次咨询,李亮状态已明显改善,精神状态有所提高。
基本已经消除了高考的压力,内心基本已经恢复。
但还需家人的鼓励,学校的配合,来进一步让其彻底恢复。
这一次的经历不仅让李亮恢复了自我,建立了信心,对我个人而言,也是极大的进步。
这更加让我了解到心理学的重要性,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自己还需要更加深入的阅读,更加系统的学习,才能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我期待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他人,来让自己在帮助他们中,获得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