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积累和运用(18分)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飞窜.( chuàn )旌.旗(jīn )非难.( nàn )一曝.十寒( pù)B.狡黠.( xiá)诡谲.(jué)戏谑.( xuè)铢两悉称.(chèn)C.荆.棘( jīng )阐.释(chán)瘦削.( xuē)一气呵.成(hé)D.睥睨.( nì)稽.首( qí)俄顷.(qīng )不屑.置辩(xiè)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班驳缥缈裨补缺漏金壁辉煌B.徘徊荒辟无精打彩闲情逸致C.合拢喧哗如座针毡走头无路D.簇新寂寥强聒不舍蹑手蹑脚3.(2分)请从每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1)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以一种(坦率坦诚坦然)的姿态,迎接人生路上的每一个挑战,你才会变得更优秀。
(2)当你以为是令自己(喜出望外喜不自胜喜笑颜开)的事情,也许不过是你之前努力产生的必然结果。
所以,生活中的每一份付出都是有意义的,幸福也不是偶然的。
4.(6分)经典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3),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5)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6)群臣进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7),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8)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9)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0),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培根《谈读书》)5.(3分)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②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波逐流,;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要仰天长啸,;纵然一生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
③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千古文章,贤士迁客成其盖世伟业。
(1)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A.这是高雅的选择B.这是执着的选择C.这是豪壮的选择(3)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3分)名著阅读。
《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①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②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与这部著作同属讽刺小说的一部外国名作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③《》。
二、综合性学习(7分)7.(7分)请你参加“研学旅行﹣﹣行走的课堂”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写汉字知研学】请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研学旅行也叫“游学”,是以旅行的方式求知、治学。
孔子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实践理想;司马迁也曾游历..思想的形成与传播之路。
..天下,终成“史家之绝唱”。
“游学”是圣贤(2)【活动二:看图表说研学】阅读下面的图表,说说近三年研学旅行活动呈现出哪些特点。
(3)【活动三:明目的践研学】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可部分同学认为这仅是一次旅游,怕耽误学习不愿参加。
你将如何劝说他们呢?(4)【活动四:谈收获悟研学】这是一位同学参加“魅力陕西”研学旅行活动后写的感悟,请你补写一个句子,与画线部分构成一组排比句。
最好的成长在路上。
我们从青铜器博物院到秦始皇兵马俑,探寻周秦历史足迹;从凤翔泥塑到安塞腰鼓,体验民俗文化魅力;,。
研学旅行,让我们触摸真实世界,回归教育本源。
三、阅读(45分)8.(15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时光书衣①春节期间,陪母亲回老家,无意间从柜里翻出许多书籍,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仿佛经由岁月披上了一层时光之衣。
轻轻一吹,尘埃飘散,陈旧的封面掀开褐色面纱,令我想起从前﹣﹣②小时,每逢开学发了新书,母亲总要亲手包上书衣。
每年的寒暑假过后,她都会抽出一晚上的时间,放下手边正剥籽的玉米和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准备好一把剪刀,几张报纸或牛皮纸,坐在烛光里,为一本本书披上一袭妥帖的新衣。
母亲说话极形象,包饺子要擀面皮来裹馅儿,书里面都是知识,当然需要包上纸质外皮裹裹紧。
母亲虽是个从未进过学堂的农妇,却也懂得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漏掉哪样生活都会黯然失色。
③包书衣是项技术活儿,类同于裁剪,看上去轻巧简单,要求却复杂严格。
成品要经得起检验,包好的书皮如果像剥开的橘子皮似的绽开,就丝毫起不到保护书本的作用,这样的书皮用不了几天就会散架,悄然脱落。
如若眼力界儿达不到,尺寸大了或小了,也会给书本穿上一件尴尬蹩脚的外衣。
这样的书皮孩子带着去上学,是会羞愧到哭的。
包书衣的纸张要厚薄适度,先包住书量出适当的长和宽,用铅笔在四周做上标记,再完全紧紧地将书裹紧,让两边均等,接着裁去书脊两端多出的纸张部分。
母亲粗糙的手和灵巧的心配合得非常完美,裁好的纸刚好完全包住书脊,再稍加处理,一个严丝合缝的完美书皮就诞生了。
那时候我还小,心里并不乐意用一张纸把绘制了各种鲜艳生动图案的封面包上,但现在经常怀念起那时的书衣来。
④包好书衣的书籍,母亲都会放在我的褥子下面,晚上睡觉压上一夜,书衣就更加平整漂亮了,我的心就小鹿似的神气起来。
现在想来,那种骄傲的心情,就像中了榜首状元,到学校自然收获了满满一班人的羡慕。
后来,母亲用挂历和明星海报为我包书衣,引领过我们那代学生的风潮,同学们比的不再是单一的书衣手工品质,最重要的是书衣画面的内容和唯美程度。
⑤有一年,表姐从大理旅行回来,带了几米印染的蓝底白花粗布,母亲就不声不响地裁剪好,用针密密缝了个别致的书衣送给我。
当时我早已到了审美挑剔的年龄,竟是格外惊喜,那样绵软有型的书衣,简直是为我的日记本量身定做,如黛玉葬花的锦囊,收藏着青春明媚忧伤的心事。
后来偶然知晓,日本人历来有包书衣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人们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书衣特色,分辨那些书出自哪些书店。
而母亲为我做的书衣,无论历经怎样的岁月淘洗,隔着久远的时光,仍一眼就能看到爱的印记。
⑥文学大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晚年癖好包书衣,贫困时甚至找包水果的纸来用,所有藏书包好后,都一一用毛笔写上书名,或将当时的感怀写成简短书评,并著下《书衣文录》,形成了独特的“书衣文体”。
到如今,各种各样图案的书衣应有尽有,人们自然体会不到孙老对书衣的爱惜之情。
⑦也许包书衣的初衷无非就是为了避免书籍污损,但就书衣本身而言,它是在无言地向人诉说..........。
据说,现在设计出来的书衣甚至增添有侧袋,方便放笔等,但我最怀念的还是母亲当年为我包过的精致的书衣。
(作者:侯利明,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07,有删改)(1)文章以“书衣”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空白方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精制书衣→→爱满书衣→→怀念书衣(2)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的画线句子。
(3)第⑥段文字能否删掉?为什么?(4)认真思考第⑦段加点句“它是在无言地向人们诉说”,结合文意,想一想,如果书能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并联系生活,写一写你的类似体验。
9.(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
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
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
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
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
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
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
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
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
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
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
“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
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作者:向贤彪。
有删改)注:①四民:士、农、工、商。
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10.(12分)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