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清国最悲惨的皇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孝贤皇后

大清国最悲惨的皇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孝贤皇后

乾隆皇帝所谓的“真爱”——孝贤皇后有这么一位皇后,生前皇帝没有给她任何特殊待遇,反而皇帝一直在打压皇后的影响力,却因为皇帝在这位皇后死后写了一些挽诗,被一些人认为是皇帝的“真爱”,这位皇后就是清高宗乾隆帝的皇后孝贤皇后。

我们先翻开清史稿,看看清史稿对这位皇后的记载: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

高宗为皇子,雍正五年,世宗册后为嫡福晋。

乾隆二年,册为皇后。

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岁时以鹿羔沴毧制为荷包进上,仿先世关外遗制,示不忘本也。

上甚重之。

十三年,从上东巡,还跸,三月乙未,后崩於德州舟次,年三十七。

上深恸,兼程还京师,殡於长春宫,服缟素十二日。

初,皇贵妃高佳氏薨,上谥以慧贤,后在侧,曰:“吾他日期以‘孝贤’,可乎?”至是,上遂用为谥。

十七年,葬孝陵西胜水峪,后即於此起裕陵焉。

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子二:永琏、永琮。

女二:一殇,一下嫁色布腾巴尔珠尔。

从清史稿短短的介绍中,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她爸是谁,她儿子女儿女婿是谁,除此之外关于孝贤皇后个人的个人事迹只有节俭、给皇帝做荷包、求皇贵妃谥号、孝贤皇后死在外面很悲伤这几件事,然而这些就能证明孝贤皇后是乾隆皇帝的“真爱”了吗?翻遍史书,你找不到孝贤皇后和她的儿女在生前有任何特殊待遇,反而乾隆皇帝一直在打压孝贤皇后,比方说:乾隆即位后推迟皇后册封礼,孝贤皇后的皇后册封礼一直拖延到乾隆二年年底才举行,反观她的嫡婆婆孝敬宪皇后,雍正皇帝在康熙驾崩又接着丧母后,还是在雍正元年年底为孝敬宪皇后举行了皇后册封礼;清朝皇后原本按照分例待遇,生日时要收到王公大臣们进宴,孝贤皇后过第一个正式皇后生日时,这个待遇被乾隆停止了(康熙七年定有皇后生日诸王进筵席牲酒的规矩,在乾隆三年二月被乾隆皇帝下旨停止);雍正朝会典规定,只有皇后有资格穿明黄吉服,皇贵妃以下没有资格穿明黄或金黄颜色的吉服。

但乾隆元年,贵妃高氏穿着和皇后富察氏一样的明黄吉服,和孝贤皇后一起入画心写治平,那时候乾隆皇帝已经秘密立孝贤皇后的二阿哥永琏为储君,然而此时已经有机会成为太后的皇后却和贵妃穿同样的衣服;雍正元年定,公主、王妃、命妇等进宫行庆贺礼时,要于皇后前进笺。

乾隆皇帝即位,取消皇后富察氏接受命妇进笺的待遇,改由王公大臣向皇后进笺,因为王公大臣不向皇后行礼,也就不存在于皇后前进笺的情况。

但乾隆皇帝取消皇后富察氏接受命妇进笺待遇的同时,却抬高了贵妃高氏的待遇,让贵妃在庆贺礼上享受本该只有皇后才能享受的命妇行礼待遇。

从以上在孝贤皇后生前的待遇上,明显可以看出她没有任何特殊待遇,甚至皇后该有的待遇也被乾隆皇帝取消了。

生活上,孝贤皇后也毫无特殊之处,乾隆元年孝贤皇后的宫女数量竟然和贵妃高氏一样,同是按照贵妃等级配置了8名,这照比当年雍正孝敬皇后的32名宫女削减了75%。

孝贤皇后生前不仅待遇平平,帝后关系上也仅仅是被定义成一个余下的安慰皇帝的人,记载见乾隆御制诗“其来不告去无词,两字平安报我知。

只有叮咛思圣母,更教顾复惜诸儿。

醒看泪雨犹沾枕,静觉悲风乍拂帷。

似昔慧贤曾入梦,尚余慰者到今谁?”,说的就是当年贵妃高氏(谥号慧贤皇贵妃)病逝后,乾隆皇帝梦见她后悲伤的怀念她时,孝贤皇后仅仅是个安慰皇帝的人。

孝贤皇后生前,乾隆皇帝一直想要嫡子,孝贤皇后好不容易终于怀上,然而乾隆皇帝对此子的降生根本不上心,翻开清高宗实录,看看孝贤皇后大龄生育七阿哥坐月子期间,乾隆皇帝和皇太后的忙碌: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八:富察皇后在皇宫生七阿哥,同一天,乾隆宣布为进行后面的雩祭斋戒三日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十:乾隆于南郊行宫斋宿乾隆十一年四月十一:乾隆雩祭完毕回宫(斋戒和雩祭期间,乾隆不能举行七阿哥出生的庆典活动)乾隆十一年四月十六:乾隆扔下富察皇后一人在皇宫坐月子,与皇太后游玩永安寺,然后把皇太后送去畅春园居住,自己则居住圆明园乾隆十一年四月十八:乾隆从圆明园去畅春园给皇太后请安乾隆十一年四月十九:乾隆从圆明园去畅春园给皇太后请安乾隆十一年四月二十一:乾隆幸静明园游玩乾隆十一年四月二十四:乾隆从圆明园去畅春园给皇太后请安,然后于圣化寺和万寿寺游玩,最后回皇宫乾隆十一年四月二十六:乾隆派太监去畅春园给皇太后请安乾隆十一年四月三十:乾隆派总管太监去畅春园给皇太后请安乾隆十一年五月初一:乾隆宣布因为夏至祭祀要斋戒三日乾隆十一年五月初三:乾隆于北郊斋宫斋宿乾隆十一年五月初四:乾隆祭祀完毕,去畅春园探望皇太后,自己则居住圆明园乾隆十一年五月初五:乾隆陪皇太后游玩万方安和同乐园,晚上送皇太后回畅春园乾隆十一年五月初七:乾隆去畅春园给皇太后请安乾隆十一年五月初九:乾隆去静宜园游玩乾隆十一年五月初十:乾隆回到圆明园乾隆十一年五月十二:乾隆从圆明园去畅春园给皇太后请安乾隆十一年五月十八:乾隆从圆明园去畅春园陪皇太后用膳,然后回皇宫从中可看出以下几个信息:1)孝贤皇后坐月子期间,乾隆有十四天不在皇宫,其中六天在皇宫是进行斋戒;2)富察皇后生完孩子第八天,乾隆和皇太后扔下孝贤皇后母子离开皇宫居住圆明园和畅春园;3)孝贤皇后生的七阿哥满月那天,孝贤皇后和七阿哥在皇宫,乾隆在圆明园,皇太后在畅春园。

由此可见,皇帝虽然想要嫡子,皇帝却对好不容易得来的嫡子并不重视,乾隆在自己的诗注中提到“忆慧贤皇贵妃薨逝至今春三期矣,在时亦以嫡子未获为忧,今得而复失是一番忧喜梦也,彼不知。

兴言及此,殊难为情云。

”,堂堂皇后竟然被妃嫔担心生不出嫡子,可见皇帝想要嫡子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皇后完全是为了生嫡子的生育机器在孝贤皇后生前有一则记载,是乾隆皇帝患疖时,孝贤皇后在宫外侍奉皇帝,这样一看感觉帝后非常恩爱,有平常人家夫妻的感觉,然而仔细一看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郎潜纪闻二笔》中记载,孝贤皇后阿文成公云:“纯圣壮年,曾患疖,甫愈,医云:须养百日,元气可复。

孝贤皇后闻知,每夕于上寝宫外居住奉侍,百日满后,始回宫。

”查《乾隆朝实录》:乾隆八年四月十一日○甲午。

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今年初举雩祭之典。

朕已降旨亲诣行礼。

今春偶患小疖。

朕以典礼初行。

必欲亲祭。

以昭诚敬。

特命太医上紧医治。

日来渐次平复。

命太医上紧医治。

日来渐次平复。

朕约计届期。

已可躬亲行礼。

纵使尚不能行礼。

仍拟亲诣坛所。

以展肃将祀事之意。

而太医等奏称、患处初愈。

皮肤未苍。

正宜静养。

不宜行走劳动。

左右大臣等又奏称、四月雩祭。

系每年常行之典。

不必今岁一定亲行。

皇上诚敬之心。

至肫至切。

实足以昭格穹苍。

与亲行无异。

此时微疴初愈。

正当节劳保重。

不但不宜行礼过劳。

即亲诣坛所。

未免步履牵动。

亦甚非所宜。

再三劝阻。

朕勉从所请。

著遣弘晊恭代行礼。

《郎潜纪闻二笔》中所提到:纯圣壮年,曾患疖,就是乾隆八年,时值33岁的壮年乾隆皇帝在春季(即农历法的正月至三月)曾经“偶患小疖”。

“孝贤皇后闻知,每夕于上寝宫外居住奉侍,百日满后,始回宫”,就是大约在乾隆八年四月十一日的太医等奏称“患处初愈皮肤未苍正宜静养,不宜行走劳动”这个事情之后的百日,孝贤皇后都在皇帝寝宫外居住侍奉。

但是,依据史料记载,乾隆八年癸亥十二月十四日酉时生皇六子,永瑢,质庄亲王。

按医学推算正常的怀孕时限大约是265天左右(指卵子受精的那一天开始计算)——即纯惠的受孕时间大约是在乾隆八年的三月二十二日左右。

当然如果早产也不排除是四月怀孕,所以真相就是:如果纯妃孕后正常时间生育,那么就是在皇帝患疖期间乾隆皇帝成功的让纯妃怀孕了,之后为了让皇帝在初愈后能静养,孝贤皇后每夕于上寝宫外居住奉侍直至满百日。

如果纯妃孕后早产,那么就可能是在孝贤皇后每夕于上寝宫外居住奉侍的那百日内,乾隆皇帝成功的让纯惠皇贵妃怀孕了。

孝贤皇后在好不容易得来的孩子夭折后,还要强颜欢笑陪着皇帝太后东巡,就是这次东巡孝贤皇后死在了途中:二月初四:出京东巡二月二十九:奉皇太后爬泰山三月初一:皇后富察氏得病于岱顶行宫三月初四:行至济南,乾隆于趵突泉游玩三月初五:乾隆陪皇太后阅营兵,并表演骑射。

然后陪皇太后游览虞舜庙,爬千佛山,晚上与大臣官员们宴会。

三月初六:乾隆陪皇太后泛舟大明湖,又游览历下亭与北极庙,晚上与官员们宴会。

三月初七:乾隆游玩于趵突泉,并且进行祈雨三月初八:回程,至高家庄三月初九:至王家庄三月初十:至桃源站三月十一:至德州登船,皇后富察氏病重去世。

孝贤皇后总共在济南休养了四天,然而这期间乾隆和皇太后痛痛快快玩了四天,完全没有把生病的皇后当回事。

皇后病重去世后,皇帝却下了一道这样的旨意:○谕曰。

皇后同朕奉皇太后东巡。

诸礼已毕。

忽在济南。

微感寒疾。

将息数天。

已觉渐愈。

诚恐久驻劳众。

重廑圣母之念。

劝朕回銮。

朕亦以肤疴已痊。

途次亦可将息。

因命车驾还京。

今至德州水程。

忽遭变故。

言念大行皇后。

乃皇考恩命作配朕躬。

二十二年以来。

诚敬皇考。

孝奉圣母。

事朕尽礼。

待下极仁。

此亦宫中府中所尽知者。

今在舟行。

值此事故。

永失内佐。

痛何忍言。

昔古帝王尚有因巡方而殂落在外者。

况皇后随朕事圣母膝下。

仙逝于此。

亦所愉快。

一应典礼。

至京举行。

布告天下。

咸使闻知。

“况皇后随朕事圣母膝下。

仙逝于此。

亦所愉快”,意思就是皇后和皇帝一起伺候太后,在这里去世了,心里也应该是愉悦的;这样看皇后的死有种死得其所的感觉,似乎皇后的就是用来伺候太后的,根据记载皇后在圆明园的居所正是和皇太后在一起住: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的御制诗注中有提及“忆自雍正七年蒙皇考赐居是处,即位后仍为后宴息之所,至今盖二十年矣。

年节伏腊即奉皇太后暂居于此,昨诗所云温凊慈闱谁我代者,感时触境益切哀悰。

”,诗注中明确表示了长春仙馆在当时看来曾经的三个功用:1)自雍正七年起,是雍正皇帝赐给四子弘历在皇子时期御园居所。

2)乾隆皇帝即位后,是他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在圆明园的宴息之所。

3)是年节伏腊等重要节日皇太后的暂居之所,也是孝贤皇后冬温夏凊昏定晨省无微不至侍奉太后的处所。

皇后和太后住在一起伺候太后,皇帝和妃嫔在其他地方住,孝贤皇后虽然生前努力伺候太后,然而太后并没有记得她的好,孝贤皇后死后不久就要求立新后,要是孝贤皇后泉下有知,知道太后对她如此,恐怕也得气活了。

孝贤皇后一生既没有享受到水涨船高的仪仗普调(在孝贤皇后病逝一年后的仪仗制度调整中,皇后仪仗从59件增加到77件),也没有享受到独自加增仪仗的殊荣,但是乾隆皇帝的慧贤皇贵妃和作为令懿皇贵妃时的孝仪皇后却都能在病逝后都得到了仪仗加增18件的殊荣。

孝贤皇后死后,乾隆皇帝竟然参考明朝最悲惨的皇后陈莲的丧礼标准:《清史稿》中的记载:帝曰:“孝贤皇后丧仪,朕皆斟酌古今,不参私意。

考明嘉靖七年孝洁陈皇后之丧,张璁援引古礼,谓‘丧服自期以下诸侯绝,特为旁期言。

若妻丧本三年报服,杀为期年,固未尝绝。

上宜为后服期丧’云云。

今据议奏,如升殿作乐,凡大朝祀典,自当如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