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1.3现场实地考察和类似施工经验。
2、
2.1、工程概况
2.1.1路线
xx高速公路(机场南线高速公路一市界)工程起点位于xx路xx立交,横跨北京市顺义、平谷两区,终点为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东南的梁杠山,北京市与天津市的交界线,与津蓟高速公路延长线相接,全长约52.83公里。本标段位于平谷区,起止桩号为K26+280~K30+800,全长4.52公里,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h,双向四车道加硬路肩,路基宽度为26m。本标段设有小宋各庄干渠桥、云马路分离式立交桥、早立庄通道桥、密三路互通式立交。另改建地方道路三条,一条为现况云马路,另外两条为地方路。
底基层:18cm,石灰粉煤灰碎石,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等于0.5Mpa。
基层材料:
A、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宜采用终凝时间较长的硅酸盐水泥;
水泥稳定碎石中集料的级配范围:
层位
通过下列方孔筛(mm)质量百分率(%)
液限
塑指
40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
(%)
基层
100
88~99
57~77
29~49
17~35
8~22
0~7
小于28
小于9
水泥碎石中水泥含量可采用5%~6%,实际用量根据现场试验缺定。
B、二灰稳定碎石基层:石灰达到三级以上,粉煤灰中SiO2、Al2O3、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宜大于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厘米2/克,石灰粉煤灰碎石的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
路基压实度
路基压实度(%)
部位
上路床
下路床
上路堤
下路堤
0-30cm
30-80cm
80-150cm
>150cm
压实度标准
≥96
≥96
≥94
≥93
路基填料
路基压实度(%)
部位
上路床
下路床
上路堤
下路堤
0-30cm
30-80cm
80-150cm
>150cm
填料最小强度(CBR)(100%))
8
5
4
3
填料最大粒径
底基层:18cm,石灰粉煤灰碎石,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等于0.6Mpa。
云马路路面结构:
基层:18cm,石灰粉煤灰碎石,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等于0.8Mpa。
底基层:18cm,石灰粉煤灰碎石,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等于0.5Mpa。
地方路一路面结构:
基层:18cm,石灰粉煤灰碎石,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等于0.8Mpa。
2.1.2平面
k26+280~k29+200主路平面设计中线位置:2米中央分隔带中间为平面设计线。现况云马路为平原三级公路,路基全宽7.5米,路面全宽6米,土路肩两侧各宽0.75米。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远期规划为平原二级公路,但近期仍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云马路平面设计中线位置:道路中心线为平面设计线。
(cm)
10
10
15
15
2.1.6路面
高速公路路面设计年限15年,相交路路面设计年限8年。主路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当量轴次31986338次。主路及匝道设计弯沉值
18.6(1/100)。
xx路路面结构:
上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等于3.0Mpa。
下基层:18cm,石灰粉煤灰碎石,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等于0.8Mpa。
云马路纵断设计线位置为道路中心线,受云马路分离立交影响设两个变坡点,凸型竖曲线半径2100米,凹型竖曲线半径300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39.024米,最小坡长20米,最大坡长150米,最大坡度1.9583%;最小坡度-0.06%。
2.1.5路基
主线路基均为填方路基边坡1:1.5,路基防护采用六棱花饰网格护坡。改建地方路分为挖方和填方路基,挖方均小于3米,全部采用植草皮护坡。路基边坡1:1.5。
1、
1.1xx高速公路工程第7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补遗文件;
1.2国家颁布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本标段内主线设有JD1和JD2两个平曲线,平曲线半径分别为R中央分隔带每隔2公里左右设一处开口,开口处设护栏。本段在k27+400、k29+300两处设中央分隔带开口,开口长度为30米。
2.1.3横断面
主路采用整体式路基,路基横断面宽度为26米,双向四车道加硬路肩,总体布置各部尺寸为2×0.75(土路肩)+2×3.0(硬路肩)+4×3.75(行车道)+2×0.75(路缘带)+2.0(中央分隔带)。
层位
通过下列方孔筛(mm)质量百分率(%)
40
31.5
19.0
9.5
4.75
2.36
1.18
0.6
0.075
基层
100
81~98
52~70
30~50
18~38
10~27
6~20
0~7
石灰粉煤灰碎石配合比可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8:17:75。实际配合比根据实验确定。
2.1.7排水
桥涵、主涵为公路一级,边涵为公路二级。
路基排水采用明边沟排水系统,路面雨水采用纵向集中排水方式,路面边缘设置拦水缘石,雨水沿道路的横、纵坡方向,通过急流槽将水排入路基边沟,再通过路基边沟排入沟渠。急流槽再凹曲线较平缓段间距30米,凹曲线最低点设三道间距为5米的急流槽加密段,其余地段间距设为40米。K26+280~k28+010道路两侧雨水分别向东向西排入小宋各庄干渠,k28+020~k28+280道路两侧雨水向东排入河北村排水沟内,k28+338~k29+200道路两侧雨水分别向东向西排入河北村东排水沟,k29+300~k30+800为密三路互通式立交段,该段雨水集中排入马坊排水沟。
路面横坡为向外侧2%,土路肩横坡3%。该标段主路无超高。
云马路采用一幅路断面,机非混行。路基宽度7.5米,路面宽度6米。具体布置为0.75+2×3.0+0.75。路面横坡为1.5%的单向坡。土路肩横坡填方路段2.5%,该地方路无超高。道路路拱横坡为单向坡1.5%(向道路右侧),路肩横坡为单向坡2.5%(向道路右侧)。路缘石共2道,采用C30水泥砼预制的(10×20×49.5cm)平缘石。
地方路一路基宽5米,路面宽3.5米,路面横坡为向右侧1.5%的单向坡,该地方路无超高。地方路二路基宽5米,路面横坡为向左1.5%的单向坡,该地方路无超高。
2.1.4纵断面
主线纵断设计线位置为两米中央分隔带路面边缘。本标段纵断面设计主要受小宋各庄干渠设计洪水位及早立庄通道桥和云马路分离立交控制,共设9个变坡点,最大纵坡为2%,最小纵坡0.33%,最大竖曲线R=21786.162米(凹),R=25000米(凸);最小竖曲线半径R=101122.83米(凹),R=16000米(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