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_4四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4四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四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的朗读课文,读好停顿。

2.认识并积累叠词,并仿照课文的句子用上叠词说一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老师见到你们真高兴,你们现在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谁来告诉老师,小学生上课应该怎样做?生答,相机板书,耳,口,目等,老师告诉你们,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看用耳朵听,用小嘴说,……就是“聪”,你看汉字的组成多有意思呀!这节课,我就和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一起认字、读书。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这4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怎么看出来的?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指导学生看图,把话说完整(识记:春夏秋冬,冬字理,评价语)师:小结:春夏秋冬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四季(出示:四季)生:伸出小手跟老师板书课题《四季》,跟老师读课题。

让我们一起听听课文是怎么写的?二.初读感知,正确读文1.教师范读生:看着课文,用手指着,认真倾听。

2.你想不想也读一读,老师领读课文。

手指着课本。

3.生试着自读课文。

读书姿势的提醒。

不认识的字请教老师或是同桌。

4.请4位同学分别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当评委,听听他们读得是不是正确。

5.师评价。

识记“尖”“就”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1. 分别学习春夏秋冬,随文识字,多种识字方法。

带动作演示2.师生合作读,开火车读。

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了,真棒!读课文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声音也要有高低起伏。

3.美美地读,男女比赛。

四季真美呀,有趣呀!4.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读吧!四.认识叠词,练习运用1.(课件标红叠词出示):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课文读好了,你来看,观察这三个词语,有什么特点?(两个相同的字)……这样的词叫叠词。

“草芽尖尖”和“草芽尖”对比读,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我们再来读读它们。

把它们送回课文,再来读一读!2.老师又带来一首小儿歌,你能读读他,从里面也找一找这样的词吗?落叶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就像一群蝴蝶,张开翅膀追追。

这些词语多好呀!你能试着说几个吗?2.看图练习叠词,改编第4小节:写春、夏、秋这三个季节时,都使用了叠词,(看图),请你也用上叠词,来写写冬天吧!雪花(飘飘)白白轻轻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四季》学情分析在学《四季》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结束了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大多数孩子能够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的生字,但是学生的朗读能力比较差,唱读现象比较严重。

《四季》效果分析《四季》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教师教学时为学生阅读创设了美妙的情境,采用了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体现了“整合”思想,将朗读感悟、表演、仿说、绘画等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理念。

一、创设美妙情境,激发内在兴趣,为学习课文做了铺垫课前课件展现的五彩缤纷的四季以及教师悦耳的旁白,立马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令学生怦然心动,对四季之美发出“哇!好美啊!”的啧啧称赞,学生由此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为愉快的“课堂之旅”做了丰厚的铺垫。

二、抛弃繁琐的讲解分析,实现以读为本,体现了母语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时注重了把“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呈现“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自主读、指名读、范读、选择读、配乐读、表演读、感情齐读等,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体现了读出情,激活思。

三、抓住文本中重点词语,采用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语言和意境美如,教学“鞠着躬”时,让学生表演低头弯腰;雪人大肚子一挺,让学生表演雪人挺大肚子。

四、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了什么?生答:我是春天。

教师引导学生用“是”说一句话。

五、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年四季这么美,我们用什么办法把它们留在身边呢?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老师相机让学生明白:自然美、生活美无处不在,要想留住美,只有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下来,学生的兴趣极高。

这样把课内的知识延伸,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打开了学生思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美的存在,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萌生环保意识。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整合”意识,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a o e》评课稿一主要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为汉语拼音教学的第一课时《 a o e 》的教学。

教师以学生为本,以“轻轻松松学字母,快快乐乐读拼音”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制定出以下教学目的:1.知识和技能:学会a o 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 o e的音。

2.过程和方法: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

有主动学习的兴趣。

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课教学教师以会读会写字母aoe 和他们的四声为教学重点。

其中o 的发音和“aoe”三个字母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中体现的优点1、让学生学得快乐这是学习拼音的第一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教师围绕教学目的及重难点,借助插图创设了一个游拼音王国,认识拼音朋友的情境,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在探索与发现中,愉快地认读、书写。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对生动的情境、有趣的游戏和色彩丰富的画面最感兴趣。

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创设了不少游戏情境,如,“与字母捉迷藏”、“开汽车送字母回家”、“字母找朋友”等等,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游戏和情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注意力一直高度集中,自觉地、快乐地进行学习。

除了游戏的设计和情境的创设外,在认读字母时,教师还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横列火车、竖列火车、小组读、分排读、朋友间互相读等,化单一为多样,化枯燥为乐趣。

2.让学生学得主动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学。

在课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许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如,在学习认读字母aoe时,让学生同桌互学、自己编儿歌记忆等。

在学习字母的字形时,让小老师教学,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学习三个字母的四声时,则让学生任意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读得最熟练的读给大家听。

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充分的自主选择的空间。

在同学合作学习时,能在同学的帮助下,纠正错误的发音;在全班同学面前拼读时可以将自己最好的表现展示出来,树立了自信心。

这样一举两得,学生就会享受到掌握知识、学会本领的快乐,教学难点在相互学习中不知不觉得以突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指导纠正学生的读书、写字姿势,提醒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三、存在的不足教师的板书按照字母的音、形、写法三部分板书,条理比较清楚,但是,在展示字形时教师采用了在黑板上板书的形式,却没有把字母写在四线三格中,这样是不规范的,可以用板贴的形式代替。

另外,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教师指导完三个字母的笔顺后让学生一起书写,比较有难度,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书写汉语拼音,左半圆,竖右弯等笔画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教师应该指导一个,让学生写一个。

浓浓的语文味------评罗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很美的写景散文,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课文是教学本文的重点。

听了罗老师的课,总感觉很轻松,她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总的给我的感觉有以下四点:1、读中有悟学中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已成为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

当学生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点起头,露出笑容来,不用老师多讲,就把课文读得美美的,我们着实感受到“文贵自得,熟读自悟”所带来的喜人效果。

在这节课中,老师正是把读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景色美。

而随机地进行点拨与指导,让学生顿有云开见月明的感情,如这一句:“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老师用柔美深情的语调读,学生一下子就明白像这样的句子该怎样读,同时也理解了它的意思:秋天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的。

2、民主平等营造和谐氛围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没有批评,有的只是老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

学生因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

“你读得真好,小朋友们都想来试一试,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一句话,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如一学生把“扇哪扇哪”的“扇”音节读错了,老师范读了一遍,马上说:“我相信你会读的,再读一遍”一句鼓励的话语,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此一来,学生不会因为怕出错而产生畏缩,影响今后课堂上的表现了。

3、重视语言积累运用丰富语言积累和运用,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熟读成诵,这是一种积累方式;品读好词佳句也是一种积累形式。

如“红红的枫叶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等句子,学生细细地品读着,仿佛感觉真的很凉爽。

老师在注意语言积累的同时,也注意了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好词佳句,比如: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颜色多种多样的菊花,学生说了很多: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斓……。

讲到秋天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学生说道: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4、图文结合注重语言训练在阅读教学法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是很必要的。

老师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

例如:在导入课文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搜集秋天景色的图片,在每段课文出示前,老师首先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读课文上的句子,体会意思,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堂语文课注重读中悟学、语言积累运用,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提高了语文素养,把知识转化成了能力,真是一堂语文课浓的好课。

《麻雀》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勇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爱”的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