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总结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总结

教学内容: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教学目的1.复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相关知识及基本应用2.掌握典型题型及其处理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知识梳理和题型归类以及重点题型的处理方法知识分析(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主要掌握数轴上点的坐标公式、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平面上两点的距离公式、线段中点的坐标公式。

这些公式是进一步学习直线、圆和其他曲线的基础,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能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又能运用这些公式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这就需要对问题进行适当的转化。

通过由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到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的研究,逐步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方法;通过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感受形与数的统一,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数形转化的意识和能力;由数轴上和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的特点,感受数学世界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领略数学的对称之美、简洁之美、和谐之美。

(二)直线的方程1. 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若直线l的方程记为f(x, y) 0,则需满足两条:1)直线l 上的每一个点,其坐标都是方程 f (x, y) 0的解;(2)坐标满足方程 f (x, y) 0的点都在直线l 上。

2. 直线的方程(1)直线方程的几种特殊形式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都是直线方程的特殊形式。

在特殊形式中,点斜式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其余三种形式都可以由点斜式推出。

以上几种特殊形式的直线方程都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当具备这些几何条件时便能很容易的写出其直线方程,所以在解题时要恰当地选用直线方程的形式。

一般地,已知一点,通常选择点斜式;已知斜率,选择点斜式或斜截式;已知截距或两点,选择截距式或两点式。

与直线的截距式有关的问题:①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a| |b| a b;|ab|12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 ;③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k=-1,或直线过原点。

(2)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和直线方程的特殊形式比较,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适用于任何位置的直线,特别地,当CB=0,且A ≠0时,可化为x=-A ,它是一条与x轴垂直的直线;当A=0且B≠0时,C可化为y=-B ,它是一条与y 轴垂直的直线。

(3)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截距式方程中提到的“截距”不是“距离”,“截距”可取一切实数,而“距离”是一个非负数。

如直线y=3x-6在y 轴上的截距是-6,在x 轴上的截距是2。

因此,题目的条件中若出现截距相等这一条件时,应分为①零等;②非零等这两种情形进行讨论;题目的条件中若是出现截距的绝对值相等这一条件,应分为①零等;②同号等;③异号等这三种情形进行讨论,以防丢根。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从特殊到一般依次是重合,平行和相交,其中相交里面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垂直。

因此,教材里面首先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进而研究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遵循了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

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作为两条直线之间的特殊关系,对于研究其他曲线的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的条件要熟练掌握,并充分认识到它的地位和作用。

4.点到直线的距离解析几何里所研究的曲线实际上就是点按照某种规律运动形成的轨迹,研究点的运动规律,往往要以已知的点或直线作为参照,研究动点相对于这些已知点(定点)或直线(定直线)相对位置关系。

点到直线的距离便是重要的参考量之一,在解析几何中处于重要位置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熟练掌握这个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对今后所学有关曲线知识的理解深度。

5.圆的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中都有三个独立的参数, 因此, 要确定一个圆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确定这三个参数的方法一般要用待定系数法。

由于圆是对称优美的图形, 具有丰富的几何性质, 因此, 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可以找 到更为简洁优美的解题方法。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在初中几何的学习中已经得出了结论, 现在就是要把这些几何 形式的结论转化为代数方程的形式。

但是, 在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的时候, 还要 充分考虑圆的几何性质, 以便使问题获得更快、更好的解决。

同样,在解决有关圆与圆的位 置关系的问题时,也遵循这个基本思想。

6. 空间直角坐标系 为了沟通空间图形与数的关系的研究,我们需要建立空间的点与有序数组之间的关系, 为此我们通过引进空间直角坐标系来实现。

用坐标来刻画空间中点的位置, 需要建立起较强 的空间观念和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正是学习空间坐标系的重要目的之所在。

在学习和应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 要注意与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类比, 体会二者 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这对于这两部分的学习和掌握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7. 基本思想方法 (1)坐标法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 通过解决代数问 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坐标法(又叫做解析法) 。

这通过这种方法, 可以把点与坐标, 曲线和方程联系起 来,实现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结合和统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析几何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

因此,解析几何本身就内在的 包含着把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结合起来的方法, 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在解决解析几何问 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画好图形,通过图形使各个量之间的关系表达的更清晰、更形象、 更具体,使问题的解决更容易。

(3)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解析几何问题与函数方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 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直线, 一般的直 线方程(垂直于 x 轴或 y 轴的直线除外)都可以写成一次函数的形式。

另外, 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过程中, 经常需要解二元二次方程组, 用到方程的根与系 数的关系。

解析几何的最值问题,经常可以通过研究函数的最值而获得解决。

( 4)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解析几何本身的学科特点——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决定了解析几何的问题往 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例如直线方程的一些常用的形式尽管比较好用, 但又不能表 示所有的直线, 而能表示所有直线的方程形式——一般式方程——又不太好用。

因此, 经常会涉及到直线斜率存在与否、直线与两坐标轴截距的正负、是否为 0 等的讨论。

几何问题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 题达到等价地解决几何问题的目的。

种基本思想贯穿平面解析几何的始终,【典型例题】例 1. 如图所示,已知两条直线 l 1: x - 3y + 12= 0, l 2: 3x + y - 4= 0,过定点 P (- 1,2) 作一条直线 l ,分别与直线 l 1、l 2 交于 M 、 N 两点,若点 P 恰好是 MN 的中点,求直线 l 的 方程。

∴所求直线 l 的方程为x 2y 3 0。

解法三 求 M 、N 中的一点,运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求 l 的方程。

如图所示,解析: 解法设所求直线 l 的方程为y k(x 1) 2, y k(x 1) 2 由x 3y 12 0得交点 M 的横坐标为xM3k 6 1 3k , y k(x 1) 2由3x y 4 0得交点 N 的横坐标为2k 3 k ,∵点 P 恰好是 MN 的中点,3k 6 2 k 2 k ∴ 1 3k 3 k ,解得2。

∴所求直线 l 的方程为x 2y 3 0。

y解法二 以 x 确定斜率 k ,如图所示,设M( 1 x ,2 y),则 N( 1 x ,2 y)( 1 x) 3(2 y) 12 0 3( 1 x) (2 y) 4 0 x 3 y 5 03 x y 5 0 ,∴ 2 x4 y 0 kyx1 2,设M(x,y),N( 2 x,4 y)∴x 3y 12 0∴3( 2 x) (4 y) 4 0x 3y 12 0即3x y 6 0x3解得y 3,即M(-3,3)kMN3 2kMN∴直线MN 的斜率为3 1∴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2y 3 0。

点评:解法一、解法二都是求斜率k,显然解法二中引入中点坐标的增量△x、△ y,建立关于△ x,△ y,k 的三个方程构成的方程组,消去△ x、△ y,很快就求出了k,△ x、△ y 在此扮演了参数的角色,可以看成是解法三的演变。

不同的解题方法就是对同一个题目的不同角度的理解,通过对同一个题目的多种解法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对数学问题和数学概念、思想的理解深度。

从而提高数学素质。

例2. 圆与y 轴相切,圆心在直线x-3y=0上,且直线y=x截圆所得弦长为 2 7,求此圆的方程。

解析:因圆与y 轴相切,且圆心在直线x 3y 0上,故设2 2 2圆方程为(x 3b)2 (y b) 2 9b2又因为直线y x截圆得弦长为2 7(|3b b|)2( 7)29b2则有2解得b=± 1。

故所求圆方程为2 2 2 2(x 3)2 (y 1)2 9或(x 3)2 (y 1)2 9。

点评:在解决求圆的方程这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圆方程首先明确标准方程还是一般方程。

(2)根据几何关系(如本例的相切、弦长等)建立方程求得 a , b , r 或D , E , F。

(3)待定系数法的应用,解答中要尽量减少未知量的数。

22例3. 已知圆C:(x 1) (y 2) 25,直线l:(2m 1)x (m 1)y 7m 4=0 m R )。

(1)证明:无论m 取什么实数,直线l 与圆C 恒交于两点;(2)求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最小时的方程。

解析:(1)直线l 的方程化为:(x y 4) m(2x y 7) 0。

因此,直线l 过两条直线x y 4 0和2x y 7 0的交点,联立这两条直线的方程中解得交点为A(3,1),即直线l 恒过定点A(3,1)。

又因|AC|2(3 1)2(1 2)2 5 25,故点A(3,1)在圆C的内部,直线l与圆C恒交于两点;1 k AC(2)圆心为C(1,2),当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最小时,有l⊥AC ,由 2 可得k1 2,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y 1 2(x 3),即2x y 5 0。

点评:本题(1)的常规解法是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证明方程组一定有解,或证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2)的常规解法是联立方程运用弦长公式讨论何时取得最小值。

这些做法的过程都非常复杂。

因此,在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以便尽快找到简洁的解法,使问题的解决事半功倍。

例4. 自点A (-3,3 )发出的光线l 射到x 轴上,被x 轴反射,其反射光线所在直线与圆x2+y2-4x-4y +7=0 相切,求光线l 所在直线的方程。

2 2 2 2解析:圆x y 4x 4y 7 0的方程可化为(x 2)(y 2) 1,由光学原理可知,圆关于x轴的对称圆必与l 相切,22对称圆方程为(x 2)(y 2) 1设l 的斜率为k(k 必然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