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学写作
2.要设置扣人心弦的戏剧情节与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情节是指特定的场面中戏剧人物展开矛盾冲突 的事件过程。在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制约下,戏剧文学 的情节比小说情节更加讲究扣人心弦的冲突内容,更加 讲究情节冲突的激烈、曲折的形式。没有矛盾冲突就没 有戏剧。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 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 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 观众,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 的“重头戏”,是最“要劲”、最需要下工夫之处。 戏剧文学作者在设置情节时可以充分地注意下列几 个问题,制造“戏剧性”:1.突转,2.悬念,3.巧合。
二、时空高度集中的封闭性、回溯式结构。 全剧基本遵循着西方古典戏剧的“三一 律”,时间、地点、情节高度集中,这样 冲突迭起,扣人心弦,这种结构方式,通 常称之为“锁闭式”。同时,采用回溯与 穿插之法,将“过去的戏”与“现在的戏” 交织,用历史的剧情,推动现实的剧情的 发展。
三、设置冲突:紧密、紧张的人物关系与矛盾
阶级关系:周朴园 蘩漪 周萍 周冲 鲁大海 侍萍 四凤 鲁贵 血缘关系: 蘩漪——周朴园——侍萍——鲁贵 周冲 周萍、鲁大海 鲁四凤 感情关系: 侍萍 —— 蘩漪 —— 四凤 鲁贵 —— 周朴园 —— 周萍 —— 周冲
基本矛盾: 周朴园与鲁侍萍,是所有矛盾的纽结、根 源;一颗深藏待爆的炸雷(过去) 蘩漪与周萍:引爆炸雷的导火线(现在)
案例:《雷雨》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主题提炼 《雷雨》的主题的多义性:说不完的《雷雨》 对《雷雨》主题的阐释角度很多,社会问题剧、超现实 意蕴、基督教文化视角、原型理论等。 “——我要写戏。 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 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 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使我 流下痛心的眼泪。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 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记不清修改了多少遍,这些 残篇断简堆满了床下。到了1932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 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成了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b.语言的动作性 请看“训子”这出戏: 周朴园:(突然抬起头来)我听人说你现在做了一件很对不 起自己的事情。 周 萍:(惊)什——什么? 周朴园:(低声走到萍的面前)你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是对不 起你的父亲的么?并且——(停)——对不起你的 母亲的么? 周 萍:(失措)爸爸。 周朴园:(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 家里很不规矩。 周 萍:(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敢当一件事。 周 萍:(失色)爸! 周朴园:公司的人说你总是在跳舞场里鬼混,尤其是这两三 个月,喝酒,赌钱,整夜地不回家。 周 萍:哦,(喘出一口气)您说的是——
“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 《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 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 然的‘冷酷’,四凤与周冲的遭际最足以代表。 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无过咎)”。
1.现实批判性主题 通过家庭纠葛和劳资冲突揭露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 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 。 2.超现实主题:人的生存困境——“郁热”、“残酷”与“挣 扎” (1)“郁热”可以看成是《雷雨》的戏剧意象。 它不仅是戏剧发生的自然背景(剧本中一再出现的蝉鸣、 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氛围),同时暗示着一 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在《雷雨》里, 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一种“情热”——躁动的欲望、盲目的 反抗、无望的追求之中。周冲的“向着天边飞”的冲动,蘩 漪、周萍、四凤的非理性的情欲渴求,鲁大海满蓄着反抗的、 破坏的、野性的力等。而所有的“情热”又被不同的力量压 抑着,形成了欲望和欲望的压抑下的郁闷、痛苦及满蓄着感 情力量的极端“雷雨”性格。
文学文体写作
诗歌 散文 戏剧文学 小说 影视剧本
戏剧文学文体
一、戏剧文学的界说与分类 (一)戏剧文学的界说 戏剧是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给观众看的一个已经做了专门安 排的故事。它是一种历史悠久、普及化程度较高的艺术形 式。 (二)戏剧文学的分类 戏剧从审美效果来划类有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戏剧的形 式特点来归纳则有歌剧、舞剧、话剧和戏曲;按戏剧场次 容量来区分又有多幕剧、独幕剧和戏剧小品;如果以戏剧 题材内容作标准来区分还有情节剧、社会问题剧、心理剧、 纪实剧和历史剧。 “戏剧小品”
四、引人入胜的情节
巧合—(误会):起始,鲁家人在周家做 工;最后,周朴园误会蘩漪所说的“认一 认这个妈”。
悬念:闹鬼事件及其结局。 突转:蘩漪最后锁上大门,拦住周萍、四 凤。
发现:周朴园逼周萍认母。
五、语言艺术
a.语言的个性化
“是你,是你引诱的我!”
“你最对不起的是我,是你曾经引诱过的后 母!” “是你把我引到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 的路上去的!” “你记住,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 ——“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
四 太太,不是您吩咐过,叫我回家去睡么? 繁 那时是老爷不在家。 四 我怕老爷念经吃素,不喜欢我们伺候他,听说老爷一句是 讨厌女人家的。 繁 哦,(看四凤,想着自己的经历)嗯,(低语)难说的很。 (忽而抬起头来,眼睛张开)这么说,他在这几天就走,究竟 到什么地方去呢? 四 (胆怯地)你说的是大少爷? 繁 (斜看着四凤)嗯! 四 我没听见。(嗫嚅地)他,他总是两三点钟回家,我早晨 像是听见我父亲叨叨说下半夜跟他开的门来着。 繁 他又喝醉了么? 四 我不清楚。--(想找一个新题目)太太,您吃药吧。 繁 谁说我要吃药? 四 老爷吩咐的。 繁 我并没有请医生,那里来的药?
(2)关于人生的“挣扎”与“残 酷”,这几乎成 了曹禺式的生命主题。《 雷雨》中的每一个人都在 用不同的方式“挣扎”,“拯救”自己:如蘩漪抓 住周萍摆脱苦闷、周萍抓住四凤摆脱罪恶,结果都 陷入了更大的悲剧之中,如同曹禺所说:“在《雷 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 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这里,隐含了人生的苦 苦挣扎终不免失败的残酷处境。
c.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是指人物的台词除掉表面的意思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所谓“话外有 话”,“一语双关”等,都是属于潜台词的范围。潜台词往往能够揭示人物复杂幽微 的内心隐秘。
繁 怎么这两天没有见着大少爷? 四 大概是很忙。 繁 听说他也要到矿上去是么? 四 我不知道。 繁 你没有听见说么? 四 倒是伺候大少爷的下人尽忙着跟他检衣裳。 繁 你父亲干什么呢? 四 大概跟老爷买檀香去啦。--他说,他问太太的病。 繁 他倒是惦记着我。(停一下忽然)他现在还没有起来么? 四 谁? 繁 (没有想到四凤这样问,忙收敛一下)嗯,--自然是大少爷。 四 我不知道。 繁 (看了她一眼)嗯? 四 这一早晨我没有见着他。 繁 他昨天晚上什么时候回来的? 四 (红面)您想,我每天晚上总是回家睡觉,我怎么知道。 繁 (不自主地,尖酸)哦,你每天晚上回家睡!(觉得失言)老爷回家,家里没有人 会伺候他,你怎么天天要回家呢?
戏剧剧本写作技巧、格式
“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 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 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什么,讽刺或攻击 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 感到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 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 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 的时候,逗起我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 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 绪。”“《雷雨》对我是个诱惑……我的情感 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宇宙这一方面的憧 憬。”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 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 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 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 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 要适合舞台表演。 戏剧文学依靠戏剧人物自身的语言和动作来塑 造戏剧人物形象,这一审美特征对戏剧文学的人物 语言提出了较高的审美要求。这主要表现在: 1.充分的个性化 2.富有动作性
二、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
(一)以人物自身的言行创造逼真性形象 (二)以组织戏剧冲突为中心 (三)以高度集中的时间、空间设置戏剧 场面
三、戏剧文学写作要求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 突中。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 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 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 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 集中在舞台上展现。(《雷雨》30年,无锡、天津)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 “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 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 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 剧。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 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 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 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 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 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 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