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调研纪要

上市公司调研纪要

行业概况:根据中国 IDC 圈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2014 年全球 IDC 市场增长速度略有上升,整体市场规模达到 327.9亿美元,增速为 15.3%。

其增长速度的主要拉动力来自于亚太,IT 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电信企业在数据中心方面的投资加大推动了整体市场的发展。

2014 年中国IDC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达到 372.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达到41.8%。

在过去六年,中国 IDC 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 38.6%。

从发展阶段上看,2009-2011 年间 IDC 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增速维持在40%以上。

从 2012 年至 2013 年,受宏观经济下滑影响,整体市场增速下降到 25%以下。

在这期间政府加强政策引导,逐步开放了IDC 牌照申请。

到 2014 年,政策导向已初步见效。

结合市场大环境来看,未来三年 IDC 市场增速将稳定在 30%以上。

到 2017 年,中国IDC 市场规模将超过900 亿,增速将接近 40%。

图1:2009—2014年全球IDC市场规模图2:2009—2014年中国IDC市场规模中国 IDC 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两大动力:一是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客户对数据中心的旺盛需求;二是云计算的全面发展催生了大量的 IDC 机房和带宽需求。

公司概况:北京光环新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业界领先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主营业务为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IDC 及其增值服务)、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ISP)以及云计算等互联网综合服务。

我们可以看出公司主营发展方向:由最开始的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业务(ISP 服务),到后来以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IDC)及其增值服务为重点,再到现在并购多公司拓展云计算、大数据业务。

公司各个业务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及协同效应:公司 ISP 业务在北京地区用于很大一部分客户,公司与其他二级运营商相比具有带宽质量好、施工迅速、处理问题迅速但价格稍高的特点,良好的服务为其积累了像当当网、亚马逊、蒙牛、红十字会等优质的客户,这为其发展IDC 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客户资源基础;同时,公司 IDC 业务迅速扩展,数据中心规模快速扩张,通过外延并购进军 SaaS 层,有硬件条件及优质大客户作为支撑竞争优势明显,公司有望成为综合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运营的一体化服务商。

公司控股和参股公司如下:图3:光环新网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公司ISP业务(占营收的10.68%):ISP业务宽带接入服务,主要指通过电话线、电缆、光纤等各种传输手段向用户提供将计算机或者其他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服务。

目前,公司拥有2800 多公里光纤城域网资源,节点分布于北京市繁华商业区和重要科技园区;公司光纤城域网以两个网络核心节点为中心,连接分布于北京的79 个一级节点,27 个二级节点,进而辐射到304 个三级接入点,成为公司独特的网络资源。

作为北京最具竞争力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光环新网拥有完善的基础网络设施。

光环新网光纤城域网总长度大于2500 千米,其中光纤接入环状光纤骨干链路长度约为10万米,遍布北京市城八区和重要科技园区及部分近郊区县,接入商业楼宇三百多栋,在市场上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拥有其他ISP 无法相比的光纤网络等运营资源,可以保障任何一个客户在数公里内都有可接入的光纤节点。

同时,光环新网可以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从2M 到1000M 的独享带宽光纤接入服务。

2015年贡献营业收入6321.02万元。

图4:光环新网ISP业务图IDC业务及其运维管理增值服务业务(占营收的86.95%):目前公司在北京拥有四个数据中心,分别是酒仙桥数据中心、燕郊数据中心、东直门数据中心和亦庄数据中心,中端及高端机柜共有4928 个,占地面积合计约 4.4 万平方米。

公司北京的四大数据中心位置优势显著,大部分为自建的数据中心,机房标准参照电信级机房的标准设计、施工,其中电力保障、空调、消防、监控、网络安全等系统均达到相关行业标准的最高级别,在北京地区专业IDC 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

自建机房成本相对较低,硬件设施上同样具有显著优势,而且公司在北京建有较为完善的基础网络设施,加之公司十多年的运营管理经验,公司机柜销售状况非常良好,续租率在90%以上。

公司还在房山、亦庄、燕郊分别有在建项目,预计共建成19320 个机柜,项目预计2017 年达产,满负荷运营后年收入可达26 亿元,净利润可达7.5 亿元。

除北京外,公司还在上海拓展IDC 业务。

2014 年底公司以9380 万元收购上海明月光学有限公司100%股权,计划将其拥有的厂房、办公室等设施改建成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成上海嘉定绿色云计算基地。

该项目总体完成建设后可以提供5240 个机柜的服务能力,预计3 年内(不含建设期)可以满负荷运营,第4 年起获得全额营业收入41920 万元。

未来,公司将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方式获得更多资金来扩大IDC 业务,逐渐在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占据核心资源。

图5:光环新网已建成的数据中心图6:光环新网在建的数据中心公司IDC 业务得以快速发展关键取决于其在业务、资源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拥有遍布北京的网络基础设施; 宽带接入与IDC 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优质的互联网客户树立公司品牌地位;❍亚马云AWS云服务的战略合作伙伴;●产业链下游延伸,凭借其IDC的成本优势为企业提供云服务:公司一方面加强在云计算方面的研发,已研制出自己的云主机、云存储等IaaS 运营服务类云计算产品,目前正在调试升级阶段。

公司综合云计算服务平台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未来公司将继续加速进行公有云服务平台建设,研发多种类型的云服务产品以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有望成为国内主要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之一。

并购无双科技,进入搜索引擎精准营销及其SaaS 市场。

北京无双科技拥有深厚的云联网营销和数据分析技术,主营业务为搜索引擎营销优化(SEM)。

无双科技通过其大数据挖掘技术大规模分析提炼媒体和用户数据,仍而为搜索引擎营销的广告住提供精准营销的解决方案。

自2010 年起,无双科技已经与主流搜索引擎,如百度、360 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机制,成为了百度核心代理商和360 搜索和搜狐的官方技术合作伙伴。

图7:公司近5年营收、净利增长情况资料来源:公司财报图8:公司近5年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资料来源:公司财报图9:公司2015A业务营收占比资料来源:公司财报调研公司:光环新网(300383)调研时间:2016年6月20日调研地点:北京调研对象:总裁杨总调研人:调研评价:(1)公司主业IDC将会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随着AWS在公国业务的逐步拓展,未来目标是20亿美元,公司目前是AWS的战略合作伙伴,未来这块潜力巨大。

(2)公司有望收购蓝汛科技,布局IDC业务,一旦收购成功未来云计算从基础设施层到SAAS 成公司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明显,现在收购蓝汛的主要是网宿科技和光环新网,并且一季度蓝汛业绩进一步变差,被收购是最终的命运。

相比于网宿科技,公司收购蓝汛则更有利于双方业务的协同。

(3)公司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维采用的是欧美日最先进的管理办法,包括阿里云每年也会派人到公司来学习管理运维经验。

公司未来目标主要是做IDC的高端市场,A股转型做IDC 公司的威胁非常小,而公司也有管理运维经验,具有做高端市场的条件。

总体评价公司质地较好,但是当前价位可能较高,逢大回调可买入。

问答环节:Q:公司成本低的主要原因?A:主要是批量采购、自建数据中心和宽带业务、运维管理(电费、和管理人员成本控制的比较好)。

Q:客户主要是光环结算电费吗?A:两种都有,既有按实际电价加一个PUE值,直接全包的。

Q:带宽这块的收益怎么样?A:带宽成本相对较高,未了维护品牌都是拿最好的带宽,但是不会增加收费。

Q:公司有电费这一块的收益吗?A:这块主要收益是在电费差这一块,因为有些时候服务器没有满负荷运行,耗电量有事会波动较大,所以按满负荷收费有一定的电费差收入。

但是BAT这块是没有收入的,他们基本是满负荷运行。

这块收入是很小的,靠这个是挣不到大钱的。

Q:去年年报把IDC增值和IDC运营这块分开了,IDC增值这块毛利率较高,可以具体讲解下这块吗?A:IDC主要是自建的,从开始建设到后期提供服务,成本控制会较好,再加上一些轻资产的服务,所以毛利率可以到40%以上。

代运营这块亦庄那边就是这样,一般毛利率在15%到20%这个范围。

Q:云收入去年1000多万,这块自身的云服务客户主要有哪些,毛利率现在很高,未来能保持吗?A:这块的客户主要还是北京写字楼里面的客户,像互联网企业主要还是放在AWS公有云上面。

云计算毛利率80%,后期会下降。

Q:一季度蓝汛业绩很差,公司收购蓝汛的情况,资金来源?A:公司收购蓝汛是用体外基金并购,网宿科技收购蓝汛科技协同性不强,他们的客户差不多,而客户不可能全部找一家,一般都是4:6的比例,所以网宿科技收购的话对其业务收入不会太大,收购主要还是让其做海外业务。

Q:公司有收到政府补助1000多万,可以具体说一下原因吗?A:这块是房山政府给的1600多万,主要是政府不让制造企业进入房山,为了招商引资给的补贴。

总补贴3000—4000万,未来这块补贴前三年都会有。

Q:公司今年对业绩的规划是怎样的呢?A:今年营收目标:总营收目标15—20个亿,利润3个亿(所有的)。

自身建设的机柜还没开始收费。

能算收入可能不会变化,主要是今年只剩下一个季度。

Q:整个IDC行业未来增速和一个市场预测是怎样的呢?A:整个IDC去年500亿(商业,不包括只用)。

每年40%增加,今年800—1000亿元。

500亿除8差不多就是60万个机柜。

最终4000—5000亿的产值(只用占比会越来越少)。

现在400万个机柜。

未来基本都在在数据中心里面,自建的会慢慢取消。

还有8倍的空间。

运营商吃掉60—70%左右,100多万个到200万个归第三方IDC机构。

中国市场互联网比美国大两到三倍。

Q:当前由于IDC行业的火热,A股大量上市公司转型做IDC,公司怎么保持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的竞争力?A:当前确实很多公司转型做IDC,但是大部分都是概念,只是说要做这个,实际上真实投建的IDC非常少,大部分就算建设了IDC数据中心也并没有业务,只是与运营商合作,但是和运营商的合作,运营商并不会立马支付其租赁费用,而是等到运营商将数据中心租赁出去以后才会付给费用,所以和运营商合作说明他这块没有客户,而光环新型的定位也是IDC高级市场,高端市场对IDC的地理位置性能等要求高,对价格反而不是特别敏感,所以转型对光环来说影响不大。

Q:对于客户来来说选择IDC的关键因素有哪些?A:客户首先最关心的是地理位置、其次是服务、在这些客户都满意的基础上开始考虑价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