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

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

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
随着城市地上用地面积的紧张,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为有效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地下室抗浮设计问题
地下室因为地下水的原因,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整体上浮,造成梁、板、柱出现大量裂缝渗水等现象,造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和财产损失。

因此地下室的抗浮设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应引起足够重视。

地下室的抗浮设计基本上可分为三种情况考虑。

1.地下室未施工完毕或地下室施工完毕便停止降水,这时即便地上结构层数较多,但因上部结构层还没有施工,恒载还没有施加,地下室的自重无法抵抗地下水的浮力。

这种情况下应对地下室进行施工阶段的抗浮验算,并采取相关的抗浮措施。

2.地下水位较高,且地下室埋深较大、地上结构层数较少。

这种情况下,结构自重不足于抵抗地下水的浮力,需对整体结构进行抗浮验算。

3.结构自重可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但是地下室底板也需进行抗浮设计。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对重要工程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应进行水文实验,并经专家论证后确定。

地下室抗浮措施,一般有两种方法“压”和“拉”。

“压”即采取增加自重的方法来抗浮要求,一般有加厚地下室底板,增加地下室覆土厚度等,这种方法由于增加了地下室深度,经济效益并不理想。

“拉”即采用抗拔桩、抗浮锚杆,抗拔桩是利用桩身摩擦力和桩自身重量来抵抗水浮力,桩型一般选择灌
注桩,抗拔力不大的情况下也可采用预制桩,除了验算正向荷载的桩数外,还要验算兼作抗拔的桩数,此处不再累述;抗浮锚杆是在底板和土层之间的拉杆,锚杆直径一般150~200mm,锚杆桩局限性比较大,不适用于底板下为淤泥、卵石及砂土层,当底板下有坚硬土层时,是一种比较简单又经济的抗浮措施。

地下室防水设计问题
地下工程防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性工程,涉及设计、施工、材料选择等诸多方面内容。

设计是地下工程防水的基础,必须控制裂缝产生及限制裂缝的最大宽度,因此,对于结构防水的要求及所处环境,强化地下室结构自防水能力,并用动态的观点从材料的耐久性、材料的适应性以及不同防水材料之间的相容性的全局选择适用的防水材料,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才能有效提高地下结构防水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1.结构自防水设计
结构自防水是根本防线。

当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最大水头与防水混凝土厚度的比值按规范确定,且不应小于0.6MPa。

近年来,许多地下工程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作地下室的结构自防水材料,进一步提高了地下结构的抗裂防渗功能。

我国目前混凝土外加剂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已基本普及,混凝土质量已大大提高,这是地下结构自防水的保证。

2.附加防水层设计
地下工程中单独采用结构自防水的做法是欠妥的,目前市场上过于夸大外加剂(如减水剂、早强剂、微膨胀剂等)的作用。

在地下工程中,由于
碱-骨料的反应、氯离子的侵蚀和混凝土冻融破坏等,很难避免防水混凝土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各种内外力的不利影响及混凝土结构产生有害裂缝而导致渗漏,并考虑混凝士的耐久性(如徐变、碳化因素)等,因此,对防潮、防水要求较高的地下室,即使地下水位不高,也应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上设置附加防水层。

附加防水层常用材料有防水砂浆、防水涂料、高分子防水卷材等。

地下室结构超长问题
现在的建筑带多塔结构超长地下室数量越来越多,地下结构虽然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地上结构小,但周边的约束作用较强,结构超长问题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视。

为了减少裂缝,要达到抗渗目的,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1.后浇带
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地下结构一般在结构长度大于40~60m时宜设置一道伸缩后浇带, 主楼与裙房或纯地下室宜设置沉降后浇带。

普通的伸缩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800mm,宜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后浇带处梁、板宜设附加钢筋,面积宜为原钢筋的20%。

补浇时应采用高一级的混凝土,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地下室底板和地梁钢筋连续贯通后浇带;侧板的钢筋在后浇带全部断开,补浇时采用搭接或焊接;地下室顶板的钢筋在后浇带全部断开,补浇时采用搭接或焊接;地下室顶板梁的钢筋则梁底钢筋连续贯通后浇带,梁顶负筋和梁侧腰筋在后浇带全部断开,补浇时采用搭接或焊接。

用于释放温度和收缩应力的后浇带最好在两侧凝土浇筑2个月后补浇,用于调节沉降差的的后浇带应在主楼结
顶一个月后补浇。

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

2.膨胀带
膨胀带可以膨胀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原理是带内混凝土通过水泥水化产物与膨胀剂的化学反应,使混凝土产生适量膨胀,在钢筋和带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下,在混凝土中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使结构的收缩拉应力得到适当的补偿,从而达到防止混凝土结构开裂破坏的目的。

根据一些工程实践,一般超过60m设置膨胀加强带,设置位置位于结构的中间部位即混凝土收缩应力最大的地方。

膨胀加强带优点是取消外防水措施、施工方便、降低成本、缩短工期。

地下室防火设计问题
1.为了降低火灾出现和蔓延的概率,在进行地下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时需要严格的考虑地下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主要包括:地下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其出入口地面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可低于二级,用于分区的防火墙耐火极限时间必须高于4h。

2.对地下建筑的疏散走道、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结构进行施工时,必须采用可燃性较小的建筑材料。

各地下建筑物与可燃材料堆置场地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防止火灾的进一步蔓延,防火间距按照规范执行。

3.设计安全可靠的通风系统,保障在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热量以及浓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疏散,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整个建筑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4.对地下建筑物的用电设备进行设计时,应采用干式变压器,容量在
560kVA的变压器设在专用的房间内;消防设备的配线应选用防潮防霉型的铜芯产品。

5.建立和完善地下建筑的监控系统,对整个建筑物的运行实行科学有效的监控,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减少地下建筑物火灾发生频率,为消防队员的及时营救提供充足的时间。

由于火灾对地下建筑物乃至整个建筑的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深入的研究在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设计要求能有效保障整个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但由于地下建筑物的设计仍然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设计工作变得十分的困难,对此,设计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全力保障地下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