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动成本计算

变动成本计算

1. 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 贡献毛益=产品的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2. 为正确地制定经营决策以及进行成本的计划和控制, 提供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以贡献毛益分析为基础,进行盈亏临界点和本—量—利分析,
用于预测前景、规划未来 有利于正确地制定短期经营决策。短期经营决策常常借助于
贡献毛益的信息来进行
3. 便于和标准成本、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等直接结合,有利于 采用正确的成本分析方法和正确的成本控制方法,也有利于 正确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
4.2.2 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 1.产品成本构成内容的不同
完全成本法下的 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法下的 产品成本
• 直接材料
•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 直接人工

• 变动性制造费用 • 变动性制造费用
• 固定性制造费用
例4—10 假定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年生产量
13000
第三年
60000 24000 36000
24000 5000
29000 7000
60000
14000 40000 54000
0 54000 6000 5000
1000
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据以确定的各年的税前利润相等,都 是7000元。这是因为,各年的固定成本都当作当年的“期间 成本”从产品的销售收入中扣减,而上例中,因各年的销量 相等,其产品销售收入也相同;包括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和 全年的固定成本的总成本也没有变动,因而据以确定的各年 的税前利润也完全一致
4.3 对变动成本计算法优缺点的评价
1.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优点 (1) 能够提供各种有益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正确地进行短 期决策和加强经营控制 提供企业的短期决策最关心的是成本、产量、利润之 间的依存和消长关系等信息 编制弹性预算是实现经营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建立在 成本性态分析基础上的变动成本计算法,使得弹性预算 的编制成为可能
3. 分期损益不同
变动成本计 算法
完全成本计 算法
固定成本发生后, 全额列入损益表, 作为该期销售收 入的一个扣减项 目
变动成本与固定 成本都计入产品 成本
这个特点对分期损益计算有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当 产销不平衡时,以两种成本计算为基础所确定的分期 损益不同
• (1) 连续各期生产量相等而销售量不等的情况下,两种计 算方法对分期损益的影响
5 000件
单位直接材料
5元
单位直接人工
3元
变动性 000元
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所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如表
4—8所示
表4-8
单位:元
项目
完全成本计算法
变动成本计算法
直接材料
5
5
直接人工
3
3
变动性制造费用
2
2
固定性制造费用
4 (2000/5000)
0
单位成本
14
10
前者之所以较后者的单位成本多了4 元,是由于前者的每件产品“吸收” 了固定性制造费用4元所致
(2) 能够使管理当局更加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在销量下降、利润反而有所增长的情
况下,容易助长只重视生产、忽视销售这种不良倾向 变动成本计算法可以排除生产量对利润的影响,利
润的增长只同销售量的增长呈同向变动
(3)便于正确进行不同期间的业绩评价 当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时,如果本期的生产能力得不到 充分利用,单位成本就将随产量的下降而上升。当其中部分产 品转入下期销售时,这种成本增加额还会部分地转嫁到下期, 从而减少下期的利润。反之,则会猛增下期的利润,使盈亏不 能正确反映当期的工作业绩
项目 变动成本计算 销售收入 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 贡献毛益(制造部分) 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销售与行政管理费 合计 税前利润 完全成本计算 销售收入 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 期初存货 本期产品生产成本 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
毛利 固定性销售与行政管理费 税前利润
第一年
96000 40000 56000
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情况就有所不同 第二年生产量(8 000件)大于销售量(6 000件),期末产成 品盘存“吸收”了固定成本6 000元(即2 000×3),因而使第二 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减少了6 000元,税前利润增加6 000元 第三年产品的生产量(4 000件)小于其销售量(6 000件), 期初产成品盘存中包括的上年发生的固定成本(6 000元)转作 第三年的销售成本,使该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增加了6 000元, 税前利润减少了6 000元
• 第三年产量(8 000件)小于销量(9 000件),采用完成 成本计算法所确定的税前利润(11 000元) 小于按变 动成本计算法所确定的税前利润(14 000元)
差异的发生,是由于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第二年末的 产成品盘存“吸收”了固定成本3 000元(即1 000×3),使 第二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减少了3 000元,税前利润增加3 000元。到第三年,由于第二年末结转的产成品盘存成 本也成为其产品销售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的 固定成本3 000元,使其产品销售成本增加3 000元,税 前利润减少3 000元
以上两种情况的出现,将使变动成本计算的产品成本构成 仅剩直接材料一项,而且该项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 重将越来越小。进行所谓的变动成本计算已经没有多大的 实际意义
小结
1、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2、对变动成本计算法优缺点的评价 3、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对两种成本计算法的 新认识
24000 25000 49000 14000
108000
8000 64000 72000
0 72000 36000 25000 11000
• 第一年产品的生产量(8 000件)等于产品的销售量, 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据以确定的全年税前利润都 是7 000元
• 第二年产品的生产量8 000件,大于销售量(7 000 件),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所确定的税前利润(3 000 元) 大于按变动成本所确定的税前利润(0)
2. 对存货的估价不同
完全成本计 算法
变动成本计 算法
完全成本计算法 的存货计价必然 高于变动成本计 算法的存货计价
• 各会计期所发生的固 定性制造费用同其他 生产成本一样在完工 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 行分配
• 各会计期末的产成品 和在产品都是按全部 成本计价,既包括变 动成本,也包括一部 分固定性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计算的产品成本构成不符合公认的会计原则,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此一矛盾将越发突出:
(1) 建立在高度自动化基础上的现代化生产,从成本构成 上看,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2) 一个实现自动化的“制造单元”必须由多技能的工人 来进行操作,直接人工与间接人工的界限趋于消失,从而 使人工成本也大部分转化为固定成本
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据以确定的各 年的税前利润如表4—10所示
项目 变动成本计算 销售收入 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
贡献毛益(制造部分)
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销售与行政管理 费 合计 税前利润 完全成本计算 销售收入 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
期初存货 本期产品生产成本 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
如一定期间内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不相等,采取两种 成本计算方法据以确定的税前利润必然会发生差异。从 较长期间看,这些差异又可以相互抵消
(2) 连续各期销售量相等而生产量不相等的情况下, 两种方法对分期损益的影响
例4-12 假设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第二、第三 年各年的销售量都是6 000件,而产量分别为6 000件、8 000件和4 000件。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10元。生产成本: 每件变动成本为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24 000元,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每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性制 造费用,第一年为4元(即24 000÷6 000),第二年为3元 (即24 000÷8 000),第三年为6元(即24 000÷4 000)。销 售与行政管理费用假定全部都是固定性费用,每年发生额 为5 000元。
管理会计 第7讲:变动成本计算
内容简介
第4章 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计算 4.4变动成本计算 4.4.1 变动成本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4.2 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4.4.3 对变动成本计算法优缺点的评价 4.4.4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对两种成本计算法 的新认识
重点和难点
1、明确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内容和优缺点 2、明确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应怎样对成本计 算法重新进行认识
• 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 成本,无论是在产品、 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 产品,其成本都只包 含变动成本
• 期末存货是按变动成 本计价的,并不包括 固定成本
• 在例4—9、例4—10中,假定该企业当年生产的5000件 产品中,已销售4 500件,尚有500件作为期末存货。在 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时,资产负债表上的产品存货与损 益表中的销售成本一样,每件均按14元计价。而在采用 变动成本计算法时,资产负债表中500件产成品存货只 按每件10元计价。全年发生的20 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 则将全额从损益表的销售收入中扣减。
习题
1、什么是变动成本计算法及完全成本计算法?试说 明二者的基本特征,并比较二者的不同点。 2、对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应当如何评价?
2.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局限性
(1) 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长期决策首先要求形成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固定成本 应得到补偿。变动成本计算法不能为长期决策提供直 接有用的数据
(2) 不能适应对外报送财务报表的需要
4.4 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对两种成本计算法的新认识
• 完全成本计算法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缺陷,在于利 润的实现与产品销售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脱节的 现象, 适时生产系统的采用,实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 “零存货”,消除了利润的实现与产品销售的实现之间的 不相关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