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榴的病害防治

石榴的病害防治

石榴的病害防治石榴果实病害主要有以下三种:它们的病原物分别是:⑴石榴干腐病属半知菌亚门、鲜壳孢属。

⑵石榴黑斑病属半知菌亚门的石榴生尾孢霉菌。

⑶石榴果腐病多为褐腐病菌、酵母菌、杂菌、青霉、绿霉危害石榴果实病害的发病期分别为;干腐病6月的病果率为1.56%,7月的病果率为65%,8月的病果率为28%,9月的病果率4.65%,7-8月份为其发病高峰期。

黑斑病主要在果实采摘的前1-2个月即8、9月份。

石榴果腐病的发病期主要在果实成熟前一个月9月份至采摘后和贮存期间。

一、干腐病:此病不仅侵害生长期间的花及果实,而且也侵害贮藏的果实。

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果实,也侵染枝干,花器受害主要在花萼的膨大部位,幼果感病一般在萼筒周围发生豆粒大小的浅褐色病斑,逐渐扩展,直到整个果实腐烂,果被害多发生在果肩至果腰区,7—9月份果实贴叶下面易发生病斑,成果发病后失水变为褐色僵果。

贮藏期可造成果实腐烂,果面上产生密集小黑点;枝受害一般为1-2年生枝皮层。

初期病斑呈水渍状褐色点,后渐扩大为表面粗糙、大小2-3mm×4-10mm的不规则黑斑,病部僵缩、稍下凹,渐失水呈干腐。

病情严重时,花畸形、早落,枝纤细、皮龟裂,病果上可产生十至二十多个黑色干斑,贮藏期若控制水分不当易造成烂果。

枝干被害,树皮颜色变深褐色干枯,其上密集小黑点,病健交界处往往裂开,病皮翘起,以致剥离,病枝衰弱,叶变黄,上部很快枯死。

2、病原无性世代为球壳孢目,类肉座菌科,鲜壳孢属,石榴鲜壳孢菌ZythiaversonianaSacc1。

分生孢子器埋生于花萼、果实或枝表皮细胞下,散生或密聚;梨形、球形或扁球形;橄榄褐色,表面光滑,大小55-75μm×125-145μm;顶端具孔口,孔口圆形,大小12.5-15.0μm。

由于病部表皮干缩,分生孢子器只有在果皮或花萼、枝表皮腐烂过程中才突破表皮露出。

用小刀切下一层病组织,置于室内保湿滤纸上培养,3-4天后便密生出大量半裸露的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细长纺锤形,两端尖细,单胞,无色(群集时浅绿色),大小3.8-6.3μm×7.5-14μm,多数孢子大小为4.8-5.1μm×8.7-8.9μm。

室内培养温度12-36℃,最适24.5-28℃。

有性世代为肉座菌目,肉座菌科,小赤壳属,石榴干腐小赤壳菌。

子囊壳表生,密集,赤褐色,梨形,大小166-277μm,喙长44-65μm,内壁上密生周丝。

子囊棍棒状,顶壁特厚,大小42-53μm×8-11μm,囊间无侧丝;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梭形,大小11-14μm ×4-6μm,每个子囊有子囊孢子8个,有性世代发生少。

3、侵染循环春暖花开时,枝条病部的子囊壳在雨水中膨大破裂,释放出子囊孢子,并萌发成菌丝,侵染花、枝和果的幼嫩表皮,以被害部基质为营养,形成分生孢子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深秋产生有性世代,以子囊壳越冬。

4、防治方法:①秋末、冬初以及初春,及时剪除树上的僵果、枯干的病枝,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

②注意保护树体,防治受冻或受伤;③刮除枝干病斑并将病斑深埋,涂药保护,如福美砷;④发病盛期即开花前及开花后,各喷1次1:1.5:160-200波尔多液,或喷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药剂防治,早春喷3-5°石硫合剂,5-8月间喷1:1:160波尔多液,800倍80%大生M—45溶液,40%多菌灵500倍溶液等交替使用,每15-20d喷1次,效果较好。

⑤在喷药防治的同时,要及时摘除病花、病果。

⑦果实套袋;⑧首次连续降雨前刮去干花丝,套袋和树冠多次喷清水,以提前水解淡化干花丝,同时伤口渗出液具微酸性可抑制该病的发生使为害率由原来的20~30%降低到2.7~3.2%。

掏花丝方法:5月中下旬石榴已有乒乓球大小时,用小竹片把石榴萼筒的花丝掏干净。

花丝中常拌有蚂蚁、虫卵等。

掏花丝时把这些虫源、病源一起除掉,清除发病根源,方法简单易行,省钱省力,防止环境和果品污染。

根据我站试验调查结果,未掏花丝的酒果率达86.4%,掏花丝的酒果率仅占13.6%。

可见,应用物理方法掏花丝防治石榴酒果效果较好。

若在掏花丝后再用欧力喜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会更好。

不便刮治的可用等量的50%氯化锌溶液、95%酒精与甘油混合涂沫病部。

二、石榴黑斑病1、症状:石榴黑斑病,又称角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果实。

叶片受害初期病斑为一针眼状小黑点,后不断扩大,发展成圆形至多角状不规则斑,大小0.4-0.5-3.5-3.5毫米。

后期病斑深褐色至黑褐色,边缘常呈黑线状。

气候干燥时,病部中心区常呈灰褐色。

一般情况下,叶面散生一致数个病斑,严重时可多达二十多个,导致叶片提早枯落。

果实受害,病果初呈现针眼状黑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方或不规则斑块,大小为绿豆或小杏状,严重时病斑可覆盖整个果面1/2左右,后期病斑黑色且微凹。

2、病原:无性世代为丛梗孢子目,暗梗孢科,尾孢菌属,石榴生尾孢霉菌。

病原子实层生于叶面,呈微细黑点,散生。

子座深褐色,半球形,直径10-25μm。

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少数1-2根单生或并生,褐色,具隔膜,直立不分枝,顶端钝圆,大小10-60μm×215-315μm。

分生孢子浅橄榄色,直或稍弯曲,倒棍棒形,其基部钝圆而端部细长如尾,有3-9个细胞,其中5-7胞者居多,大小25-55μm×310-415μm。

据文献记载,有性世代为石榴球腔菌My2cosphaerellapunicaePetr1。

在贵州一直未在叶上或枝干上找到子囊壳。

3、侵染循环:病原以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叶片罹病组织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越冬分生孢子或新生分孢子借风雨溅到石榴新梢叶上萌发出菌丝侵染,此后继行重复侵染。

此病为害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此时石榴鲜果已近成熟,对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

9-10月由于叶上病斑数量增多,叶片早落现象明显,对花芽分化不利。

是来年生理落果严重的原因之一。

4、防治方法①搞好冬季清园工作,加强栽培管理,做好果实套袋等工作,是很好的农艺防治措施;②在化学防治中做好发病前的保护预防工作,一般萌芽前树体喷5度石硫合剂。

③化学防治宜用多抗霉素3%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是无公害防治的首选药。

首选配伍农药为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甲基硫菌灵70%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其次是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作为单剂使用效果最佳。

从6月下旬开始每半月一次共喷3次。

三、石榴果腐病1、症状:主要危害果实,亦可侵害花器和果梗。

由褐腐病菌引起果腐病感病初期果皮上生淡褐色水浸状后迅速扩大,并出现灰褐色霉层,内部子粒也随之腐烂病果常干缩成深褐色至黑色僵果挂于树上不脱落。

病果呈褐色腐烂,腐烂果表面产生灰白色霉丛层,灰白色霉丛有时可呈轮纹状排列;病果果肉松软呈海绵状,略有韧性,稍失水后有弹性;病果后期失水干缩,成黑色僵果,或落于树下,或挂于枝头。

在花部,花瓣被害后成褐色病变,病部可扩展至花萼及全花托。

由酵母菌侵染造成的病果局部果皮微现淡红色,病部内果瓤子粒亦变红,子粒腐败,后期整个果内腐烂呈红褐色浓香味浆汁。

自然裂果后受多种杂菌侵染的果腐主要为青霉和绿霉侵染,由裂口开始腐烂直至全果阴雨天气最为严重;在果实上先出现褐色斑,后逐渐扩展,色深褐,果实逐渐干缩僵硬。

2、病原及发病现状:为石榴鲜壳孢zythiauersonianaSacc,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

以菌丝体在病僵果内越冬。

翌年4月,病僵果上形成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果实到体积长至七成左右时开始受侵染,至10月,病害即很少发展。

发病的最适湿度为24-28摄氏度。

3、发生规律石榴褐腐病以菌丝体在病僵果内越冬。

翌年4月,病僵果上形成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初发病一般在5月上旬,石榴头茬花坐果后1个星期至7月份为潜伏期;果实到体积长至七成左右时开始受害,至10月,病害即很少发展。

发病的最适湿度为24-28摄氏度。

4、防治方法:①摘除僵果,清除落果,并集中销毁。

②在开花期前后,各喷1次1:1.5:160波尔多液。

发病期间,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8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4-5次。

四、石榴麻皮病:1、为害症状石榴疮痂病主要为害枝干、果实和花萼,病斑主要出现在自然孔口处,初呈水湿状,渐变为红褐色、紫褐色直至黑褐色,单个病斑圆形至椭圆形,直径2~5mm,后期多斑融合成不规则疮痂状,粗糙,严重的龟裂,粗糙坚硬,甚至露出韧皮部或木质部,直径10~30mm 或更大。

湿度大时,病斑内产生淡红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是由多种真菌感染所造成的,它使果皮变麻,因此也称为石榴疮痂病。

此病的防治用25%势克乳油有着很好的效果。

它的有效成分是苯醚甲环唑(恶醚唑、思科、世高),由于是乳油剂,它的渗透力、吸附力和传导效果都更好,而且耐雨水冲洗,药力持久。

苯醚甲环唑杀菌谱广,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刺盘孢属、球痤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病,白粉菌科、锈菌目及某些种传病原菌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2、病原菌石榴疮痂病由小穴壳菌(Dothiorella sp.)引起的。

子座球形或扁球形,黑色炭质,大小不一;分生孢子器不规则,单生、双生或聚生在子座内,黑色。

分生孢子单孢、无色梭形。

3、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春季气温高于15℃,多雨湿度大,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几天潜育又形成新病斑,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气温高于25℃病害趋于停滞,秋季阴雨连绵病害还会发生或流行。

3、化学防治①休眠期防治。

于4月上旬,用小刀刮除病斑,然后用35%百菌敌5倍液涂刷病斑,涂刷量以微下流液为度,用此法防治病斑,治愈率可达90%左右。

或涂14.5%多效灵50倍液于春季(4月上旬)涂刷枝干部的病斑,效果最好;施药方式以轻刮涂刷效果最好;发病前对重病树喷洒10%硫酸亚铁加1%粗硫酸铲除剂。

②花后和果实膨大期防治。

6-7月正是石榴疮痂病的盛发期,可分别在6月中旬、下旬和7月上旬,可用10%世高1000倍液或50%多菌灵WP500倍液均匀喷撒果面,用此法防治果实,防效可达88%以上。

或花后及幼果期喷洒1:1:160倍式波尔多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③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病果,刮除病疤,清理果园中的枯枝落叶,集中销毁或深埋。

五、石榴白绢病1、症状首先叶片变黄,新梢生长停止,地下根颈部出现褐色病斑。

以后叶片脱落,根颈病斑逐渐向主根蔓延,并产生白色绢状菌丝体,有时周围土壤中也有菌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