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 中国的疆域练习测试题

高中地理 中国的疆域练习测试题

中国的疆域练习测试题
我国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

分析表中信息,回答1~2题。

时 间 6月~9月 9月~次年6月 6月~9月 农作物种

玉米
小麦
玉米
1. 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 .松嫩平原
B .黄淮海平原
C .鄱阳湖平原
D .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2.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 .低温、冻害
B .地形、水源
C .旱涝、盐碱
D .光照、风沙
(2010·广东汕头统考)下图是“我国四省区轮廓图”,读图完成3~4题。

3.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省内有著名的“雾凇”气象奇观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图”,完成5~6题。

5.有关图中四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份,它同四个国家接壤
B .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C .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该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为武汉市
D .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接壤 6.图中四个省中,地跨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某游客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苏镇。

在这个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

据此判断7~9题。

7.读上图,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
A .①图中
B .②图中
C .③图中
D .④图中 8.依据日记内容判断,当时的时间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9.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A .朝鲜
B .韩国
C .俄罗斯
D .蒙古
2006年8月21日下午,加拿大“女王”
号护卫舰到达青岛,开始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

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10.青岛所临的海区为
A.东海 B.黄海
C.渤海 D.南海
11.有关该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底全为大陆架
B.海底锰结核资源丰富
C.季风洋流盛行
D.为我国内海之一
读下图回答12~13题(图中的数字表示经纬度)。

12.有关甲、乙、丙、丁四区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西北地区,境内的植被自东往西依次
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乙属于南方地区,都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
梯,作物一年一熟
C.丙是我国北方地区,区内有丰富的煤炭、
石油、天然气和水能等能源资源
D.丁是青藏高原,出产的葡萄特别甜,是由
于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气温日较差大而积
累的太阳辐射能多
13.四个地区中,位于季风区且有大面积商品谷物农业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下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据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A.a、b B.a、c
C.b、c D.b、d
15.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A.一个行政区B.两个行政区
C.三个行政区 D.四个行政区
16.当a地正处于黎明时,c地
A.一定是正午B.有可能是正午
C.一定是下午D.有可能是黑夜
谚语、对联和诗歌形象地反映了各地的地理特征。

结合知识,回答17~19题。

17.“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如网,阡陌纵横似江南。

”这是河套平原的真实写照。

河套平原成为米粮川的主要原因是
A.引黄灌溉B.土地肥沃 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
18.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反映的人文景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四川、福建B.河北、河南 C.北京、河南D.山西、安徽19.“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水在地下流,禾在田中枯”描述的地理特征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D.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我们国土面积广大,陆疆漫长,陆上邻国多达14个。

根据我国陆疆、邻国以及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完成20~21题。

20.关于我国陆上邻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4个 B.内陆国家有8个
C.没有属于西亚的国家 D.仅俄罗斯与我国有不连续的共同边界21.我国共有9个边疆省区,其中邻国数最多的有3个省区依次是
A.新、藏、滇B.新、藏、内蒙古
C.藏、新、滇D.藏、新、黑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

据此完成22~24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