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以3-1逆转塞尔维亚女排,不仅将奥运会上分量最重的金牌挂在脖子上,也为中国代表团拿到里约奥运会第26枚金牌!巅峰时刻,回望中国女排的崎岖坎坷登顶路,令人感慨万千。
有人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存在。
心不死,梦犹在。
于是,才有了12年之后,女排姑娘们重登奥运最高领奖台的闪亮。
中国女排的国家情怀虽早已超出了“十年磨一剑”的周期,但今天还是笑在了最后。
而且历史还这样记载着,中国女排历史上第三次获得奥运会冠军。
如此下去,势必还将有无数个金牌会挂在中国女排姑娘们的胸前。
这是理想、信念的胜利!
也有人说,中国女排很幸运。
幸运的就像在这场冠亚军决赛第四局的最后一个球。
塞尔维亚的拉西奇发球失误,将赛点拱手让出,才有了中国女排进攻队员探头球的致命一击,“轻松地”将金牌收入囊中。
其实,则不然。
整场比赛扣人心弦、如履薄冰的白刃化,足以说明,不到最后一刻,胜负仍然难料。
塞尔维亚女排过于急于求胜的心态让她们压力巨大、自毁前程。
相比,中国女排在等待过程中更富有耐心、更富有智慧,才得以获得百炼成“钢”的机会。
幸运之神往往垂青与偏爱那些在苦难中依然能够选择坚守的人们。
同样有人说,中国女排胜胜在足智多谋上。
因为小组赛中,她们在与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塞尔维亚和荷兰的交战中均尝到了“败绩”、主动示弱,以便于谋求后期比赛中的东山再起。
这更是无稽之谈!大敌当前,谁都明白一场胜利给士气带来怎样的鼓舞,因为“一鼓作气”向来是历来兵家取胜的要义之一。
更何况,中国女排最后以小组第4名的成绩晋级八强时,早已面临着“破釜沉舟”的窘境。
那么,中国女排何时才积攒起了“舍得一身剐”也要把“强敌”拉下马的勇气?是中国女排对阵巴西女排的大爆发,让姑娘们重振“山河”待后生,才开始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绝地反击!
网传,郎平教练曾在解释“女排精神”时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
诚如此,则是对中国女排精神的另一种的诠释!
巅峰时刻,中国女排的姑娘们还能回望什么?除了矗立在心中的国家情怀、除了奋不顾身地拼搏,除了紧要关头的斗智斗勇,更重要的是团队的粘合力、凝聚力、向心力。
这才是中国女排在本届奥运会的比赛中历经坎坷与苦难中的相互鼓励和慰藉、相互补位和团结、相互认可和激励。
假如这些力量,中国女排就不可能成功逆转一个个凶悍的世界级强队,一蹴而就,轻而易举地能等上了“一览众山小”的巅峰!
中国女排终于可以笑傲江湖了。
因为她们在本届奥运会上成功上演了的“逆袭”、“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等一幕幕顽强的活剧;因为她们无形的“不放弃”的意志力已化为支撑一个民族坚强不屈、奋力抗争、勇于胜利的精神延续!
女排精神不朽!
伟大的精神总有催人泪下的力量。
正是靠着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中国女排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赢得了一场场荡气回肠、慷慨壮烈的史诗般胜利。
这种感动整整绵延了35年。
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成为这支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
尽管其间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于国际赛场。
这种愈挫愈奋的坚强,铸就了几代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在漫漫岁月中丰富了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成为一代代中国观众热爱女排、支持女排、将女排视作“英雄之师”的重要理由。
一支英雄之师需要一代代人去奉献和传承。
在中国女排漫长的奋斗历程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需要我们铭记,她就是郎平。
几个普通镜头,留下了这种精神的感人瞬间:上世纪90年代,郎平从大洋彼岸归来执教陷于低谷的中国女排,欢迎的人群中,有她当年五连冠的老战友,她遥遥地向着战友们挥手示意,无声宣示着振兴这支英雄之师的意志。
几年前,老队友陈招娣去世,郎平在深深的悲恸中坚定了重回中国女排、续写中国女排辉煌的信念。
她忘不了,30多年前,正是陈招娣忍着伤痛,与大家奋战到夺冠的最后时刻,更忘不了女排姑娘誓把受伤的陈招娣“背
上领奖台”的骨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战斗情谊。
这一切,赋予女排精神鲜活、实在的内容,成为郎平的生命意志。
奥运赛场,向来是最高强度的竞技比拼,但也是精神意志的较量。
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中国女排硬是咬下了这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中国女排在里约再度夺冠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日益崇尚训练条件、奖金待遇的当下体坛,拼搏精神弥足珍贵、永不过时、必须弘扬!
中国女排在奥运赛场写下的新的壮歌,将鼓舞国人在感动落泪之时,用踏踏实实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点滴奉献汇入时代大河。
女排精神不朽!
有一种力量叫中国
其实,2016年8月20日的这个夜晚,在“肩并肩”的马拉卡纳体育场和体育馆,诞生了两个“里程碑”——“足球王国”巴西收获了他们的第一枚奥运会男足金牌,而中国收获了自己在里约奥运会分量最重的女排桂冠。
这,或许是一种巧合。
深夜时分,从马拉卡纳这个数小时前还人声鼎沸的场馆走出,记者想起巴西男足主帅在当晚的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句话,他说:“这是我们最看重的一枚金牌,我们或许在奖牌榜上没有靠前,也已经释然了。
”然而,更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中国女排主帅的话:“我们不能躺在冠军奖杯上吃老本,不能天天坐在荣誉上,必须把自己看成是一无所有,然后,艰苦奋斗……”
对于巴西和中国这两个发展中的大国而言,中国并不具备巴西那么充沛的人均自然资源;甚至客观地说,在发展竞技体育事业方面,我们也不比巴西人的先天条件更好。
但我们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更大的梦想,除却追求卓越、艰苦奋斗,别无他途。
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比上届成绩有所滑坡。
正应了那句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别人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觉,我们不可以;但凡我们稍有懈怠,就可能又一次被他人抛在身后。
我们并不是不能输掉金牌,但万万不可以输掉冠军精神。
任何时候面对任何竞争,我们仍需要那种舍我其谁的王者霸气,那种不畏强敌敢于挑战的拼搏精神,那种明知弱于对方也要出手的亮剑精神。
相比轻描淡写的一句“我尽力了,发挥正常水平了”,或者“比较满意吧,享受比赛就好”,中国女排给了我们更多的震撼和共鸣,她们用刻苦的训练、巅峰的状态、高度的自律、坚韧的斗志、一颗永不放弃的心,一次又一次,塑造、诠释、丰满了我们无比珍惜的女排精神!
岁月轮回,精神不老。
走出赛场,耳边仍是女排姑娘们的阵阵呐喊,让这呐喊,振奋大国梦想,砥砺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