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解读完整《人教版》课件PPT

最新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解读完整《人教版》课件PPT


• 通过具体方程10x-4.9x2=0,得出针对某些方程
的简便解法——因式分解法。 • 最后进行根与系数关系的研究。
3.注重“四能”培养
• 因为学生已经具备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概 念、解法的知识基础,只要他们能把这些 知识调动起来、应用到研究中去,他们就 能独立地发现解法,所以教科书注重通过 栏目和“边空设问”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 维,为他们提供独立探究的机会。
实际情境
抽象 数学问题 分析 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
不合实际
建立模型
解释 符合实际 解的合理性 验证 方程的解
解模 方程
(二)编写时考虑的几个问题
1.注重联系实际,体现建模思想,发展应用意识
•利用人体雕像这一典型的黄金分割问题,建立一元 二次方程模型,引出本章内容; •通过制作无盖方盒问题和邀请参赛球队的个数问题 ,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数学符号表示;
• 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可看成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在“ 元”上的推广,一元二次方程是在次数上的推广。类 比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研究将“二次”降 为“一次”的方法,是本章学习的另一条主线。
• 教科书着重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等一元 二次方程的解法,而且限定在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 方程。
(一)内容安排
式为0来解.
(一)内容安排
• 三种解法的地位: 配方法是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工具.
掌握了公式法,就可以直接用公式求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因式分解法是解某些方程的简便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应用广泛的数学方法. 在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 的思想;求解方程的过程是将推广所得的方程转化 为已经会解的方程,体现了化归思想。这个过程对 培养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等都很有作用。
(三)对教学的几个建议
1.为学生构建研究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连贯过程, 可以按如下线索安排
• 实际背景引入→从已有经验中总结解方程的一般 思想方法(化归为一元一次方程)→类比二元一 次方程组的“消元”,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 路“降次”→从简单、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如
x2=25,x2=p;(x+3)2=5,x2+6x+4=0,(x+n)2=p等
)探索“降次”的方法(直接开平方、配方法) →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公式法)→针对特殊 一元二方程的特殊解法(因式分解法)。
• 要让学生经历研究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完整过程,
避免不同解法之间的割裂。方程x2=p的解具有奠基 作用,特别是对p的分类讨论,蕴含了对判别式的
分类讨论,所以一定要认真处理好;推广的方程
2课时
(一)内容安排
实际问题
设未知数,列方程
实际问题的答案
检验
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0
解 配方法



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
方程 ax2 bx c 0 (a≠0)的根
b b2 4ac x
2a
(一)内容安排
• 从深化数学模型思想、加强应用意识的角度看,从实 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求出 它的根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学习的一条主线。
(一)内容安排
《课程标准》重新强调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和韦达定理的重要性,要求能“用判别式判别方 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了解一 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这是需要注意 的一个变化。
(一和解法研究中 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外,第三节安排三个“探 究”,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 问题,再一次经历如下过程:
(x+3)2=5与x2+6x+4=0是获得配方法的载体;配方
法是公式法的基础;公式法是直接利用公式求根, 省略了配方过程;因式分解法是解特殊形式的一元 二次方程的简便方法。
• 获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教学中,应加强类比、从 特殊到一般等思想方法的引导。
• 安排“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使学生完整 地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 的数学活动过程。
• 目的: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是解决实 际问题的需要;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基本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培养模型 思想,逐步形成应用意识。
2.重视联系性、逻辑性,突出基本策略
• 然后,分析变式(x+3)2=5的解决过程,归纳出“
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
一次方程”的思路,再给出(x+3)2=5的等价形式 x2+6x+4=0,并用框图表示将x2+6x+4=0转化为 (x+3)2=5的过程,最后归纳出“配方法”,并讨 论通过配方将方程转化为(x+n)2=m的形式后的解
《数学》九年级上册
章名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课时
13课时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8课时
第二十三章 旋转 第二十四章 圆
7课时 12课时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11课时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1课时 7课时 3课时
,让学生再次经历分类讨论过程。
• 再通过“探究: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写
成一般形式ax2+bx+c=0(a≠0),能否也用配方法
得出它的解呢?”让学生借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 次方程的已有经验,自主推导出求根公式。
• 上述过程,让学生反复经历了“具体——抽象” 、“配方——分类讨论”的过程,不仅获得了求 根公式,而且有利于突破两个难点:针对一般形 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分类讨论。
• 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从方
程x2=p出发,经不断推广而得到一般的 ax2+bx+c=0;利用“配方法”,把“新方程”化
归为已解决的形式而得解: •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通过直接开平方而得到方程
x2=25的解,再推广到求方程x2=p的解,引导学生 对p>0,p=0和p<0三种情况进行详细讨论;
• 降次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策略,即通过配方、 因式分解等,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
方程来解。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得方程x2=p和 (x+n)2=p的解法;通过配方,可将一元二次方程转 化为(x+n)2=p的形式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 式,是对方程ax2+bx+c=0配方后得出的.如能将 ax2+bx+c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之积,则可令每个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