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全套精品课件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远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正是由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
2、资源配置——生产什么(品种与数量)、如何生产
(生产方法)、为谁生产(分配)。
3、资源利用——如何使产量扩大(充分就业)、如何
长期产量增长(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货币购买力变 动(通胀或通缩)。
4、市场经济制度下通过市场上的价格调节来决定生产 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是指排除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 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 的效果。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 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 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 些标准。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整体经济是单个经济的总和,总量分析建立在个
量分析的基础之上。
第二节 西方经济的研究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前提——经济人的假定
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任何一个行为主体都是自私 自利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者,因此在其从事经济活 动时,都会充分地利用其自身的条件去谋取这种最大化 的利益。
计划经济制度下通过中央计划来调节来决定生产什 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对经济的定义进行分析可见以下关系:
无限的欲望+资源的稀缺性 → 选择成为必要 → 产生经济问题 (资源配置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资源利用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 → 经济学产生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 是指主要研究作为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
西方经济学
参考教材及考核方式
参考教材: 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3年版
考核方式: 平时占50%
考勤及课堂提问 完成课程相关作业
期末闭卷考试占50%
第一章 导言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介绍对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有 所认识,并对经济学研究什么,如何研究有一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括性的了解,从而可以有助于对以后内容的学 习。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1、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实证经济学具有客观 科学性。规范经济学要判断某一具体经济事务的好坏, 从一定的价值判断来研究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一个是研究经济本身的客观规律和 内在逻辑,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于进行分析 与预测。一个是说明事物本身的好与坏,符合某种价值 判断,或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本课程中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 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 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生产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 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分配理论,工资、利息、地租、;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 的实现,以及社会福利的实现等问题;
微观经济政策,研究政府有关价格管理、消费与生产调 节,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等项政策。
2、宏观经济学 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
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 分利用。
研究对象:整个经济。
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 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增长等问题。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以国民收入作为最基本 的总量,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中心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 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 经济变量。总量有两类:一类是个量总和。;另一类是 平均量。
本课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开放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政策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相互补充:
微观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研究资源的 最优配置;宏观以资源的最优配置为前提,研究 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不涉及制度问题。
静态分析是一种横断面分析,不涉及时间因素所
引起的变动。
动态分析主要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涉及到时间
因素所引起的变动。
静态均衡分析是指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是指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
教学要求
了解经济学的相关概念、研究对象以及经济学的 研究方法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定义 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1、稀缺性——是指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相对于人类社
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 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
稀缺性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 盾。强调的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
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 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家庭)和厂商(企 业)。
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就是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的问题。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
个量分析是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例如某产品的价格就是这种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
3、实证经济学具有客观性,规范经济学没有客观性。 4、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具有互补性。
三、实证分析的方法
是指研究经济问题时,首先提出假说,用事实检验假 说,并根据假说作出预测。
实证分析方法的理论构成:定义、假设、假说、预 测。
定义: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规定出明确的含义。
变量:一些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 变量。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数值。流量:一定 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假设:某种理论所适应的条件。
假说:对两个或以上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未经证 明的理论。
预测: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
四、实证分析工具
均衡分析是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
明均衡的实现条件及其变动。均衡分析偏重于数 量分析。
非均衡分析主张以历史的、制度的、社会的因素
作为分析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