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居住价格上涨6.1%。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7%。

2010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2.7其中:食品 5.5烟酒及用品 2.2衣着-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3交通和通信-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3居住 6.1年末在岗职工65.18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累计帮扶“零就业家庭”3849户,共5158人,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3%,比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26万公顷,比上年扩大1.5%;油料种植面积12.46万公顷,减少10.1%;棉花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减少1.5%;蔬菜种植面积5.06万公顷,增长5.3%;瓜果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增长15.8%。

其中:轻工业422.9926.8重工业629.7323.7其中:国有企业94.6027.7集体企业7.7010.1股份合作企业 3.69-7.8股份制企业659.392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74.7722.2其他企业12.5622.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363.2224.7其中:大中型企业700.1022.4图2 2006-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幅全市34个工业行业中生产实现增长的有33个。

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完成产值2728.74亿元,八大产业增加值762.06亿元,增长28.5%,创下2005年确立八大产业以来的最高增幅。

其中,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三大产业分别增长35.4%、31.2%和29.7%。

表4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八大产业762.0628.5汽车137.8535.4装备制造196.4631.2家用电器193.8529.7化工及橡胶轮胎89.4417.9新材料8.28 4.5其中新开工面积5102.73万平方米,增长3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45.34万平方米,增长7.7%。

建筑业从业人员53.54万人,增长1.8%。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6.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103.58亿元,增长11.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52.36亿元,下降6.6%;民间投资1811.03亿元,增长37.3%。

市区投资2410.40亿元,增长23.2%;县域投资656.58亿元,增长28.3%。

图3 2006-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幅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7.95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投资1038.14亿元,增长34.6%;第三产业投资2000.88亿元,增长19.8%。

工业投资1010.17亿元,增长34.3%,其中八大产业投资620.75亿元,增长54.9%。

全年房地产投资8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住宅投资561.36亿元,增长19.9%。

商品房销售面积1004.91万平方米,下降22.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63.86万平方米,下降26.8%。

商品房待售面积128.01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65.72万平方米,减少15.07万平方米。

全年新开工项目33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2个,比上年增加29个。

竣工项目32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8个,增加60个。

“1346”项目投资944.45亿元。

“861”项目投资758.07亿元。

全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3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五、国内贸易元,增长19.6%;县域消费品零售额94.32亿元,增长21.3%。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68.21亿元,增长19.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0.81亿元,增长17.6%。

图4 2006-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1.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6.6%,汽车类增长34.9%,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2.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7%。

全年新建万村千乡农村连锁店523家。

备案家电下乡销售网点879个。

举办各类会展153场。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全年进出口总额99.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9%。

其中,出口56.26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3.32亿美元,增长118.9%。

从出口经营主体看,生产型企业、贸易型企业出口分别增长31.1%和14.4%。

全年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4.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9%;完成营业额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外派劳务人员8168人。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2户,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增长10%。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0.96亿美元,增长27.8%。

工业实际利用外资7.91亿美元,增长34.9%。

新增3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来我市投资。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94.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6%和42.9%。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5亿美元,增长39.4%;国内旅游收入237亿元,增长43.2%。

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点(区)29处。

七、交通和邮电全年旅客运输量2亿人,比上年增长19.3%。

其中,公路1.8亿人,增长19.7%;铁路1588万人,增长15.0%;民航416万人,增长19.2%。

全年货物运输量1.97亿吨,比上年增长31.8%。

其中,公路1.74亿吨,增长27.3%;铁路150.80万吨,增长11.6%;民航3.34万吨,增长14.8%;水运2183.56万吨,增长86.7%。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9.32万辆,比上年增长29.7%,其中私人汽车25.05万辆,增长42.2%。

民用轿车拥有量20.48万辆,增长37.9%,其中私人轿车16.51万辆,增长44.6%。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5.29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2.81亿元,邮政业务总量2.48亿元。

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60.7万户,比上年增加1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04.9万户,增加105.6万户;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接入用户数53.7万户,增加12.2万户。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全年财政收入476.20亿元,比上年增长39.3%。

地方财政收入259.43亿元,增长43.4%,其中税收收入221.43亿元,非税收入38亿元,分别增长43.5%和43.1%。

财政支出317.72亿元,增长29.2%。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8亿元,增长30.1%;教育支出37.01亿元,增长23.2%;城乡社区服务支出102.56亿元,增长61.5%。

图5 2006-2010年财政收入及增幅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41.78亿元,比年初增长21.6%。

其中,企业存款2180.87亿元,增长18.3%;储蓄存款1233.73亿元,增长19.6%。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214.08亿元,比年初增长20.7%。

其中,短期贷款1028.29亿元,增长8.1%;中长期贷款3161.67亿元,增长28.8%。

2010年全市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筹资43.1亿元。

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3只,筹资21.46亿元;3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融资规模21.65亿元。

到2010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22家。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79个(含村卫生室、科研院校和计生服务站),其中医院、卫生院21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7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54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49万张。

全市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9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9490人、注册护士12367人。

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5.0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93人。

婴儿死亡率6.92‰,产妇住院分娩率99.96%,新农合参合率为100%。

全年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4枚金牌、3枚银牌和5枚铜牌。

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和3枚铜牌。

成功承办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在比赛中获得6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

全年举办百人以上群众体育活动19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户籍总人口494.95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214.37万人,增长2.8%;非农业人口215.84万人,增长1.0%。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51元,增长11.0%;人均消费性支出14012元,增长10.4%,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7.4%,衣着支出增长21.4%,食品支出增长6.3%。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26.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

图6 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幅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118元,增长17.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88元,增长12.8%,其中食品支出增长5.6%,交通通讯支出增长13.4%,居住支出增长17.4%。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6%,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3.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4平方米。

图7 2006-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幅全年58.42万人次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城市低保金1.22亿元;43.05万人次享受农村低保,发放农村低保金1.11亿元。

年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9.68万人、65.32万人、121.88万人、67.51万人和60.92万人。

城乡20.49万人次享受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5184.85万元。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万人,覆盖率100%。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参保人数54.5万人。

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48%,发放五保供养资金5958.43万元。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床位2.09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4565人。

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中心(站)557个,其中乡镇、街道及县(市、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49个。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62亿元,筹集公益金6456.5万元。

十二、生态环保和安全生产全年累计完成城市绿化投资5.97亿元,完成人工造林4.56万亩,新增城市园林绿地1.1万亩,城市绿地率达40.2%,人均公园绿地12.5平方米。

“清洁家园、绿化乡村”启动行政村234个,成片造林4.56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