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度“最美萍乡人”事迹简介刘冬梅,女,莲花县坊楼镇洋桥村人。
结对帮扶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慰问空巢老人、残疾人,清洁道路环境卫生、文明交通路口指挥……在莲花县许多志愿公益活动中,经常能见到刘冬梅的身影。
刘冬梅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村家庭,在她因无法缴纳5元的报考费而面临放弃学业的困境时,是班主任自掏腰包帮她渡过了难关。
这件事让刘冬梅终身难忘,想着“今后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带着这个信念,刘冬梅从身边的事做起,她每天早上义务打扫广场,不管是严冬酷暑,已坚持了3年;看到因车祸倒在血泊中的妇女,她挺身而出,不怕承担责任,一心一意救助伤者。
而在加入志愿组织的短短4年时间里,全心全意的付出使她从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长为志愿服务组织者、策划者,现任安源志愿者协会莲花分会常务副会长。
李信,男,省邮政公司芦溪分公司投递员。
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投递员,他风雨无阻每天重复着繁琐的工作,诚恳努力,兢兢业业。
而工作出色的李信还是一位光荣的无常献血标兵。
自2006年12月7日,他挽起袖子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献血后, 10年间他累计献血次数79次,献血总量5万多CC。
而在这10年间,无论何时,只要患者有需要,一个电话他会第一时间赶到,用热血拯救了无数急需救治的病人。
他说,我工资不高,捐钱有限,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朴实的李信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不仅出力,还尽己所能捐款捐物,所获得的奖金也全数捐出,用来帮助贫困学生。
他先后荣获“萍乡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萍乡市无偿献血促进奖"等称号。
杜山,男,上栗县志愿者联合会秘书长。
杜山是上栗县人民医院药剂科的一名药师,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一名热爱公益的志愿者。
作为上栗县志愿者联合会的发起人之一,他是联合会的“灵魂人物”,联合会从内部管理到活动策划、活动实施,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他精心策划了许许多多的志愿服务活动,从关爱孤寡老人的“爱驻敬老院”到关爱孤残儿童的“走进特殊学校”;从抗洪救灾、灾后重建中的义务抢险到“温暖包发放”;从对接公益组织的“壹基金壹乐园”到自主品牌“X+1助学计划”;从街头集市的“文明劝导”到城乡村头角落的环境整治等等,大大小小的活动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
4年来,联合会已组织和参与公益活动300余次,带动了5万余人次参与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9万余小时。
郑德明,男,安源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南昌南车辆段萍乡列检所职工。
现年50岁的郑德明是个闲不下来的热心人,一直是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帮扶到哪里。
2013年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工作之余,他将自己的全部心力都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中。
他关注困难群体,深入山区,走访贫困家庭,摸底掌握实际情况,不辞辛劳一次又一次拜访爱心人士,说服他们参与爱心帮扶活动,为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与困难群体架起了贴心帮扶的“爱心桥”。
在他的策划下,协会开展了很多的志愿服务活动,每一项活动他都冲锋在前线,默默付出,贡献他所有的热情。
公益事业上的倾心付出并没有影响到他在单位的工作,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
荣诺光,男,上栗县上栗镇南北社区居民。
今年66岁的荣诺光被居民称为“最美邻居”,他义务照顾身体不便的邻居老大哥,在当地传为佳话。
被荣诺光照顾的老人名为王堂恒,今年已是77岁高龄。
两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是一条街上的邻居,荣诺光看到王堂恒孤身一人,会经常带着吃的用的去看他,陪他聊天解闷。
2009年,王堂恒因患风湿性关节炎导致双腿行走不便,到敬老院生活却无法适应。
荣诺光知道后,主动提出要照顾王堂恒这位老邻居,并让他住在了自家隔壁。
不仅在生活上荣诺光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了减轻老人双腿的疼痛,他还专门学会了按摩技术。
2015年,老人双目失明,加上腿脚不便,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从此荣诺光便成了这位老邻居的“全职保姆”,默默照顾着老人的一切生活。
贺金莲,女,开发区上湾社区美地世纪新城小区居民。
今年65岁的贺金莲为人直爽,有一副热心肠,社区大大小小的事她都爱管一管,是小区正能量的代表,提起她,社区居委会的干部和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她敢于仗义执言,看到居民的不文明行为,她会毫不客气地站出来纠正。
全市文明创建时,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她冲锋在前,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当她知道小区有不少人沉迷于玩麻将,打扑克时,她想方设法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组建了合唱团、舞蹈队,晨练组织、志愿者组织,在她的努力下,影响和带动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其中。
当大家享受生活的幸福,奉献的满足感时,都不会忘记,是这个爱管闲事的贺阿姨带的好头,她是小区最值得尊敬的好阿姨。
徐雪芳,女,安源区凤凰街花园社区居民。
徐雪芳从市织布厂下岗后自谋职业,从事房产中介工作,后注册成立了一家家政信息服务中心。
她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党员,虽然创业艰辛,却不忘回报社会,总是免费为残疾人和下岗困难职工找工作,鼓励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并以个人的身份参加社会募捐和各种公益活动。
2013年,她正式成为了牵手爱心志愿协会的志愿者,她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协会的各项工作上,不仅要参与协会的各项公益活动,还要做好上级部门政策与协会工作的上传下达,做好协会爱心活动的宣传报道,活动现场的拍摄工作,活动后的宣传和资料整理工作等等,制作了公益小视频30多个,宣传报道70多篇。
三年来,她参加志愿活动200多次,累计工时达1000多小时。
颜任其,男,安源区东大街新建社区居民。
今年69岁的颜任其原是市石油公司的职工, 退休后他又担任了新建社区的支委,社区的大小事他都了如指掌,并全力配合解决。
而作为社区的义务巡逻员,他每天和老党员一起,在社区范围内的大街小巷进行巡逻,为社区居民保一方平安。
作为调解员,他勇于出面调解居民之间发生的矛盾,为社区和谐相处的氛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颜任其还为社区义务植树造林,义务清扫,参加抗洪抢险……他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事情举不胜举。
就这样,颜任其为社区默默奉献了十多年,任劳任怨,从不计报酬,他是社区居民眼中的“守护神”,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
何季江,男,芦溪县银河镇何家圳村人。
6月1日中午,在吉安务工的萍乡小伙何季江经过吉安市供电公司附近时,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叫喊,便发现一名男子把一名女孩摁倒在地,拿剪刀不断刺向女孩。
何季江立即跑过去,一边跑一边大声呵斥。
行凶男子看到他跑过来后,停止了行凶,拿着剪刀跑开了。
何季江看到躺在地上的女孩被刺多刀,浑身是血。
在他准备将女孩扶起时,行凶男子再次拿着剪刀折返回来,而此时,何季江再次站了出来,拦在了行凶男子面前,行凶男子被何季江的气势吓到,再次离开了。
何季江随后拨打了110和120,将女孩送去医院救治,行凶男子也被抓获。
后经了解,被刺女孩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女生,如果不是何季江挺身而出,后果不堪设想。
何季江临危不惧勇斗歹徒,救女生于刀下的义举得到了萍乡市民和吉安市民的称赞。
陈辉飞,男,莲花县坊楼镇镇政府干部。
杨金华,男,莲花县坊楼镇东边村人。
5月18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在319国道莲花县坊楼镇峙龙坳,因降大雨,一辆大货车不慎撞断路桥护栏,坠入2米多深的河中。
车上有司机和其妻子二人,雨越下越大,司机伤势非常严重,情况万分危急。
住在附近的陈辉飞听到呼救声后,立即奔跑到出事的桥上,他一看情形,立马回家抱来一个汽车大轮胎。
而在319国道旁开餐馆的杨金华闻讯后,也骑摩托赶到河边。
此时受伤司机已处于半昏迷状态,两人毫不犹豫下到河里,将受伤的司机转移到大轮胎上,合力推到岸边。
在周围群众以及交警的协助下,顺利将夫妻二人送上急救车,整个过程用时不到20分钟。
基层干部陈辉飞和普通村民杨金华,干群携手合力救他人于危难之中,值得称赞。
丁永发,男,湘东区东桥镇界头村人。
有“电影始祖”之称的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我市的界头皮影戏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正是因为有丁家那样一代又一代的痴迷艺人,才能传承至今。
丁永发多年来潜心学习皮影技艺,后顶替父亲正式成为戏班子的领头人。
皮影戏很难学,不仅要技巧还要有耐心和恒心,丁永发带过的许多徒弟中,坚持下来的只剩下寥寥几人。
但令他欣慰的是,皮影戏已经在丁家代代相传。
丁家俨然成了一个皮影戏之家。
为了让乡亲们都能了解和喜欢上皮影戏,丁永发在传承传统皮影戏曲目的同时,还结合农村实际,自编剧目到百姓中传唱,深得山乡村民的喜爱。
2015年,丁永发的皮影艺术团凭借一出皮影戏《杨宗保破阵》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银奖。
李加文,男,安源区城郊管委会略下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书记、萍乡市西郊花木公司董事长。
李加文曾是一名默默无闻的煤矿工人,后随大流,自己做起了“煤老板”。
但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家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为改变这一现状,李加文在国家关井压产政策实施前,决定退煤还绿,组建了一个花木公司,开始了人生的二次创业。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公司规模不断壮大。
略下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成立后,李加文义不容辞担任党支部书记,利用公司现有的优势带领当地农民一起创业,并想方设法为群众拓宽致富门路。
李加文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他热爱公益、热心帮扶困难群众,还积极为略下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全力以赴支援新农村建设。
李加文的付出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在当地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曾会和,男,上栗县赤山镇丰泉村人。
在丰泉村有一座傩神庙,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庙中保存着不少傩面具,而在这座庙中,始终能看到曾会和老人每天忙碌的身影。
曾会和今年76岁,为了完成老父亲的生前遗愿,他主动提出申请守庙,这一守就是十年。
十年来,为了方便人们随时朝拜,他放弃住在舒适的家里,以庙为家。
他每天早上5点起来,上香、点灯、添香油、抹神案……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这座傩神庙上,就算生病住院他都不忘安排老伴前来替他守护。
在他的看护下,傩神庙从未发生过损坏情况。
如今,曾会和因年迈多病,不得不在今年年后忍痛离开了自己呵护了十年的庙宇。
但无论如何,老人十年的陪伴和付出使这座傩神庙依旧保持着原来的面貌,传承着人们的信仰。
孔麦萍,女,湘东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孔麦萍所在特殊学校的孩子有的聋哑、有的自闭、有的患有癫痫或不同程度的智障,但在孔麦萍心中,学校的126个孩子都是一样的,一样有受教育和被尊重的权利,一样有被爱和追求梦想的权利,为此,她付出了所有的心力和智慧。
为了让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学习生活,她四处奔波筹建新校区;为了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她带领班子成员住进学生宿舍,手把手教他们自理能力、生活常识;为了孩子们都能学到知识,她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制订教学计划;为了让孩子们自立自强,迈出学校能像正常人一样受人尊敬,拼搏生活和事业,她克服重重困难,让每个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大爱无言,润物无声,11年来,她默默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快乐无忧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