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基础知识名师点题试卷(一)一、判断题(40题,每题0.5分),要求考生判断所给出的命题正确与否。
1.我国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是专政职能。
()2.警察虽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但是警察同国家不一样,它不是阶段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治安行政处罚,是公安机关对于不履行治安法律、法规所确定的义务或者危及社会治安秩序,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依照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行政处罚。
()4.在发生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时,需要各警种联合作战,但允许各警种和人民警察有权对不属于其职责范围的事项拒绝执行。
()5.禁止与取缔,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于某些犯罪行为和违反治安管理、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宣布禁止,予以取缔,并对违禁者予以法律制裁。
()6.遇有拒捕、暴乱、越狱、抢夺枪支或者其他暴力行为的紧急情况,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武器。
()7.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城乡道路交通实行管理,预防和查处交通事故,对交通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保证交通安全与畅通。
()8.治安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预防、打击违法犯罪,查处治安案件,组织群众治安力量,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9.秘密工作需要公开工作进行掩护,秘密工作为公开工作创造条件;公开工作需要秘密工作作后盾,公开工作寓于秘密工作之中。
()10.加强行政管理是减少治安危害,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是直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基础工作。
()11.思想领导的实现途径是党以党的最高纲领、近期奋斗目标教育和武装人民警察,使他们既有远大的理想,又有求实的精神。
()12.在一切监督力量中,党委和政府对公安工作的监督具有第一位的意义。
党委和政府对公安工作的体验最直接,党委和政府的监督具有广泛性、普遍性。
()13.“准”,就是要注意策略,讲究工作方法,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要打得适时、有力,同时注意时间、地点、对象、节奏和宣传方法。
()14.治安工作社会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治安方面当家作主的体现,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治安事务的一个必然趋势。
()15.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由人民检察院执行。
()16.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将其拘留到酒醒。
()17.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处10日以下拘留或警告。
()18.实行收容教养的“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人,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
()19.故意是指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事实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20.根据《国家赔偿法》第2条的规定精神,公安赔偿必须同时具备主体要件、行为要件、后果要件、行为违法要件等四个要件才可以成立。
()21.外部监督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组织和公民个人,主要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监察监督、检察监督、行政诉讼监督、社会监督等。
()22.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就是在政治上、思想上、纪律上、作风上、工作能力上加强教育和训练,按照“依法治警、从优待警”的方针,把公安队伍建设成为忠诚可靠、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能够统一指挥、快速反应、秉公执法,能够应付政治事件和治安事件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
()23.警察应该保持中立,是“非政治化”,“非党派化”的。
()24.2003年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
()25.从《人民警察法》规定的纪律和义务的内容看,义务的规定侧重于对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影响,是保证人民警察履行职责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
()26.《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规定,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中有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不得报考人民警察。
()27.近30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围绕社会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把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的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28.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承担侦查和决定刑罪的职能。
()29.公安机关必须服从国家的意志,依法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30.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目标。
()31.公安机关的权力是由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公安机关履行职责,进行职务活动时依法采取的权力性措施和手段。
()32.治安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治安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33.公安教育与科研工作是为公安队伍提供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保障的专门工作。
()34.社区警务战略的要求是以社区为依托,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依靠社区,优化警务配置,规范警务运作,切实做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警民携手,预防犯罪,减少发案,共创安全社区,逐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
()35.单位违反治安管理时,既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同时也处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36.治安案件的处罚程序是指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调查和处罚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
()37.督察制度是为完善公安机关自我约束机制而依法建立的一种公安内部监督制度。
()38.公安赔偿是以违法的行为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客观损害后果为必要条件。
()39.社会监督能产生直接的法律后果,但一般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
()40.编制管理必须坚持统一管理、严格审批、服务实践、协调发展的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35题,每题1分),要求考生在题干后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
1.我国公安机关的宗旨是()。
A.维护国家安全B.维护社会治安C.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建立近代警察制度较早的国家是()。
A.法国和德国B.美国和英国C.法国和英国D.中国和日本3.我国公安机关同人民之间的关系是()。
A.公安机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B.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C.人民群众是公安机关的管理和专政对象D.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是公安工作最大的政治优势4公安机关要有力地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积极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尤其是()的严重犯罪活动。
A.经济领域B.社会领域C.文化领域D.政治领域5.劳动教养是()的一种方法。
A.处理敌我矛盾B.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惩罚犯罪D.惩罚不道德行为6.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公安机关的各项权力,都是由国家法律和法规规定的,反映国家的意志B.行使公安权力是一种执法行为,必须在法定权限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不得超越法定权限范围和滥用职权C.行使公安权力的行为不受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制约和监督D.公安机关权力具有特殊强制性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公安机关的职责,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所决定的B.公安机关的职责,是由公安机关的任务所决定的C.公安机关的职责,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D.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是由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决定的8.关于公安工作,下列哪一说法不准确?()A.公安工作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行政行为B.公安工作的内容主要是由公安法律、法规所确定C.公安工作必须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来实施D.公安工作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工作9.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不由公安机关担负执行工作?()A.有期徒刑执行B.管制执行C.剥夺政治权利执行D.驱逐出境执行10.取保候审属于刑事司法工作中的()。
A.刑事侦查工作B.羁押工作C.执行刑罚工作D.刑事强制工作11.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就是要求公安机关必须无条件地置于党中央及各级党委的领导之下,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削弱、抵制、损害或者摆脱党的领导。
A.无条件性B.全面性C.直接性D.绝对性12.()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基本力量。
A.人民群众B.各级政府C.各级党委D.人民警察13.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的对象是()。
A.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B.严重危害公民生命健康的犯罪分子C.严重危害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D.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14.()是人民群众在社会治安方面当家作主的体现,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治安事务的一个必然趋势。
A.警民结合形式多样化B.保安科技群众化C.治安工作社会化D.公安群众工作信息化15.关于讯问犯罪嫌疑人,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讯问犯罪嫌疑人只能由办案人员进行B.讯问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3人C.讯问时应让犯罪嫌疑人陈述有罪的情况或无罪的辩解D.讯问时可不制作讯问笔录16.收容教育的期限是()。
A.6个月至1年B.6个月至1.5年C.1年至2年D.6个月至2年17.对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期限,应当从()起算。
A.最早一次行为或行为开始的那一天B.最早一次行为或行为终了的那一天C.最后一次行为或行为开始的那一天D.行为终了的那一天18.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违反治安管理的,()A.从轻处罚B.免予处罚C.应当给予处罚D.严加管教19.劳动教养人员在劳动教养期间进行违法活动,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延长劳动教养期限,但累计()。
A.不得超过半年B.不得超过1年半C.不得超过1年D.不得超过2年20.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
A.3个月B.12个月C.4个月D.6个月21.扣押物证、书证是指侦查机关依法强制收取和扣留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文件的一种侦查方法。
关于扣押物证、书证,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A.向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收集或者调取证据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B.扣押物证、书证时应持有公安机关介绍信和侦查人员工作证C.在现场勘验或者搜查中发现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物证、书证需要扣押的,由侦查人员自行决定D.如发现违禁品,无论是否与案件有关,都应扣押,并及时送交有关部门处理22.《国家赔偿法》确立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为()。
A.过错原则B.非过错原则C.公平原则D.违法原则23.警衔设()。
A.五等十二级B.五等十三级C.四等十三级D.四等十二级24.人民警察的义务来源于()。
A.人民警察的职责B.人民警察的职权C.法律的规定D.国家的任用行为25.人民警察的纪律主要有下列四个方面: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
A.职业道德B.文明执勤C.行动纪律D.工作纪律26.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主要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部工作运转程序和()。
A.公安民警与党委、政府发生联系的活动B.公安民警对外发生联系的活动C.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发生联系的活动D.公安民警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生联系的活动27.警察的本质是()工具,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A.阶级统治B.治理社会C.维护法律D.惩罚罪犯28.治安行政管理工作是公安机关运用国家赋予的(),依据法律、法规从事行政管理方面的各项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