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为人处世心态

大学生为人处世心态

●建立积极的心态●建立忠诚的心态●建立谦虚待人的心态●建立奉献的心态●建立同理心态一个人为人处事的能力,也是情商高低的表现。

善于处事的人,在社会和单位里深受大家欢迎,工作开展顺利,事业发展通达,处处有人相助。

善于处世,并非就是拍马溜须,处处讨好别人。

那么,如何处世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处世之道。

笔者认为,为人处事的关键所在,是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所谓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指一个人想问题或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表现出来的行动要基本正常,没有太大的偏差。

这方面的素质,一方面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是最重要的还在于后天的养成。

其健康心理的养成,涉及到诸多方面,就其主要因素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积极的心态心态有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之分。

积极的心态是从正面看问题,乐观地对待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

这对一个人的为人处事至关重要。

因为,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麻烦和困扰:工作不称心,事情处理不公平,经济条件不宽裕,健康欠佳,期望中的事情落空,好心未得好报,受冤枉挨批评等等。

对这类事情,如能持积极心态,心里就会想得开,心胸也就会豁达,就能妥善对待、处理好这些事情,工作顺利,心情舒畅。

如果总是想不开,越想越气,自控能力减退,情绪失去控制,言行也就出现反常现象。

甚至为了一点小事,大闹一场,出言不逊,开口伤人,使你的人品大为降格,人际关系受损。

事后冷静下来一想,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根本不值得。

如果你想正确对待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麻烦,妥善处理周围环境中的困扰,则首先应树立积极的心态,用乐观态度看待人生,用客观的眼光分析环境,用同理心处理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了积极的心态,你就会发现人人都很可爱,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想,事出有因,并非恶意,一切事情均可谅解。

一些麻烦之事,也将不复存在。

而消极的心态是从负面看问题:看社会,一片黑暗;看同事,没一个好人;看工作,一塌糊涂。

也就是看到什么都不顺心,看见谁都不顺眼。

这是消极心态者的典型特征。

有的消极心态者,一谈到领导就有气,反正当领导的没一个好人,一律攻之。

这个领导决策不正确,那个领导决策有失误;这个领导不民主,那个领导没魄力;这个领导作风不正,那个领导能力不强等等。

当领导的一点优点都没有。

一谈到同事时,很快就能挑出一大堆毛病,某某干工作是有目的的,是有所图的,否则他能那样干吗?某某的那项工作干砸了,你知道吗?某某的能力太低,他能干什么?无论谈论谁,都能说出一些毛病来。

在谈到本单位的工作时,那就更没有好了,组织纪律松散,规章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差,福利水平低,思想工作弱,缺乏凝聚力,任务不饱满,领导不得力等等。

凡是存在一点问题,就把它扩大化,全盘否定,把整个单位说得一无是处,把大家的业绩全部抹煞。

此种消极心态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情商低下者。

到处说领导的坏话,挑同事的毛病,打击一片,攻击一切,为人处事能力低下,这对青年的发展是极为有害的。

建立忠诚的心态一个人是诚实还是虚伪,是真诚还是奸诈,是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重要标准。

谁也不喜欢和一个不诚实的人打交道,谁也不希望与一个虚伪的人共事,这一点众所周知。

既然如此,做人就要诚实。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忠诚的心态呢?首先,要认识到建立忠诚心态的作用及意义。

“诚能动人,至诚可以胜天。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知道了真诚的作用。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就是典型一例。

诸葛亮被刘备的真诚所感动,鞠躬尽瘁,为辅佐刘备成就大业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诸葛亮之所以如此,是刘备真诚所致。

大事如此,小事也不例外。

宋太祖有一次出兵打仗接纳了许多降兵,降兵怀疑宋太祖不能善待他们,宋太祖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便从中挑选了一些勇士作为自己的近卫军,环绕在自己的营盘周围安然而睡,结果降兵大为感动,成为一支劲旅。

可见你对别人真诚,别人也会竭诚待你。

在为人处事中,忠诚的心态,好比一个水源,水源清,水流则清。

即你对别人真诚,别人对你也就真诚,在这方面唐太宗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有一位臣子向唐太宗上奏:“君王应远离佞臣。

”唐太宗觉得奇怪,于是问:“谁是佞臣?”臣子回答:“臣并没有说是谁,但是有辨别的方法可以供陛下参考。

陛下可以在群臣面前装出很生气的样子,来试一试群臣,要是能够始终遵守道理,不屈服于陛下的就是刚直之臣;如果害怕陛下盛怒,而违背自己的心愿,心不甘情不愿地尊从陛下,就可以说是佞臣。

”但是唐太宗并不采纳他的意见,说:“水源清澈时,水流也会清澈。

为君之人,做出欺骗的行为,又如何要求臣子正直呢?朕只是诚心诚意地想治理好天下而已。

”唐太宗的意思十分明白,上任诚,下用情,这好比水一样,水源清,水流也清。

此道理也适用于同事之间,在为人处事中,仿对别人真诚,别人也就对你真诚。

其次,是如何做到忠诚的问题。

所谓忠诚,不是花言巧语,也不是做表面文章。

若内心不诚,话说的再好听也不会有好的效果,相反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若内心忠诚,表现于外的就无所不调了,即使拙于表达,拙于表情,仍无损你内心的诚;或者因为拙的关系,反而衬托出你的朴,诚而且朴,效力更大。

在为人处事中,最忌讳的是欺骗,一旦别人对你有所提防或有所怀疑,你想真诚待人,别人也许认为是一种虚伪。

所以,无诚不信,无信不诚,你要诚,先要修信,修乃能立信,立信乃能行诚。

因此,人在社会中,不要有欺骗行为,否则你的为人处事将不受欢迎。

也许有人说,我真诚待人,但却得不到真诚的回报,由此便对真诚产生了怀疑。

其实不必怀疑,诚是肯定有效的,不会有什么例外,若发生例外,也只是你诚的力量太弱,还不足以打动对方的心罢了,这叫诚之未至,你应该增加你的诚,直到足以打动别人的心为止,任何事都要“反求诸己”,不必“求助于人”,这是用真诚感动他人的惟一原则。

建立谦虚待人的心态在他人面前,适当的谦虚是一种美德,一个人只要做出谦虚的姿态,自然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如何才能做到谦虚待人呢?1、切勿自吹自擂和夸夸其谈。

当你做了好事,为人所知后,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佩,若自己翻处自吹自擂,其结果却恰恰相反,人们就会产生反感。

即使是自己的好朋友也是如此,因为这种自良好,自视清高的人,最需要的不是朋友,众。

时间久了,朋友就会敬而远之,不当你了。

凡是真正有修养的人,一般都不会轻易说自己,更不会自吹自夸。

他们自己很清楚,每天你看别人,别人也在看你,是好是坏,是褒是贬,自会有人评价,用不着自吹自夸。

俗话说:脸是自己的,面子是别人给的。

此话颇有道理。

你若真的出色,别人就会赞赏你,自然就会给你面子。

若是自已吹自己,即使你有点出色,也会由于自吹,而使别人视而不见。

此外,有些人总喜欢表功,说自己能耐别人不行或者把功劳都归于自己:没有我的帮忙,他的工作能那么出色?这件事如果我去做,一定会好得多。

不是我,他会有今天?这些自夸的话,每说一遍,你的形象就会在别人的心目中下降一个点。

你的为人处事如何,就从这些点滴小事上看起的。

2、多听少说,切勿争辩。

有些人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显示一下自己,事事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当自己的看法与他人相同时,英雄所见略同,倍感高兴。

当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不一致时,非要争个高低不行,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争辩是一个既费精力又伤感情的事情。

如果因为原则问题,是你的职责所在,为了辩明是非,唇枪舌战、面红耳赤都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是一个学术问题,为了辨明其道理,加深对其了解,从多方面听取一下意见,加以论证,找出其考虑不周之处,争论一场也有其必要。

然而,在日常交往中,交谈的话题大部分都是非原则、非学术方面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必要争论不休,也没有必要辨明其是与非。

一个人博学多才见多识广是一件好事,但用在与人争辩上,那就不好了。

博学多才应用在工作上或当别人请教你时,再热情发表你的高论,这时显示的也是你的才能,体现的是你的为人。

不与人争论,不但不会损伤你的形象,反而会提高你的威望。

与人不争,不失三分智。

对于一些琐碎小事与人争论,分个高低,并不是好事,有百害而无一利。

首先它浪费时间和精力;第二损害他人的自尊心,引起对你的反感;第三它使人容易犯挑剔、钻牛角尖的毛病;第四使他人不愿意与你商讨问题,一商讨就要争论,一争论就像吵架。

由此使你信息闭塞;第五它容易使人养成骄傲、好斗的品性;第六容易失去朋友,将自己孤立起来。

由此可见,争论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

如能克服与人争辩的毛病,处处尊重别人的意见,那么你自己的意见也能为他人所尊重。

因为尊重总是双方的,这样,既让别人承认了你的见解,又维持了较融洽的人际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3、多加赞赏,切勿揭短。

赞赏他人,实质上也是抬高他人,这也是一种谦虚的表现。

喜欢他人赞赏,是人的本性。

要想搞好人际关系,就应善加运用这一法宝。

赞赏他人,是看到了他人的长处,找到了他人的优点,发现了自己向他人可学习之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这样一来,由于你赞赏了对方,对方高兴;学习了对方的长处,丰富了自己。

与己与对方都有好处,一举两得。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挑剔别人的毛病,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即使看到了也吝啬于表扬。

所以,在人际交谈中,喜欢谈论别人的短处。

人的短处,一般不是什么好事,往往是不愿让别人提及的。

有些人为了抬高自己,专揭人之短,贬低别人,挫伤别人的自尊心。

这种人不但使别人声望受挫,而且露骨地显示出他的卑劣。

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切勿道人之短。

首先,不可在谈话中打听别人的隐私。

其次,不可知道别人一点短处就到处宣扬。

天下之大,话题数不胜数,何必一定把别人的短处当作话题呢?揭人之短的话,有的人是无意之中说出来的,有的人是专门挑拨是非的,把别人的短处说得有声有色,故意扩大影响,贬低他人。

这种做法是无意也好,有意也罢,会有什么结果呢?不妨设身处地想—想,假如你是被害人,你会做何感想呢?如果你觉得真是可恶之极,那么请你也就不要道人之短了。

总之,做人还是谦虚一点,夹着尾巴,是有好处的。

建立奉献的心态有人说,提倡奉献精神,是否有点唱高调。

我们说,在为人处事中,奉献是需要的,至少不能太自私了。

如果一个人处处考虑自己,事事斤斤计较,肯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即使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也是如此。

自私,是为人处事的大敌。

大亏的人。

有些人是在干活时不愿付出,能躲就躲,能不干就不干,有时装糊涂,看见别人忙得不亦乐乎,自己却视而不见。

但一到分利时,他却比谁都积极,少给他一分钱都不干,开始斤斤计较,引起大家的反感,因小失大,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召有些人能力不大,红眼病却很厉害。

自己干事,没那个能耐,但看到别人干成了事,有了收成,自己得不到,心里却很难受。

于是,就说三道四,制造矛盾。

这也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

有少数人,没有利就不干事。

把一切工作都与\'个人利益挂钩。

不管是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还是同事间的事务往来,一切都建立在金钱的关系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