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_切削液
(2)表面活性剂的种类: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牌号很多,但按 其性质和分子结构,大体可分为四类:阴离子型、阳离子型、 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在配制乳化液时,应用最广泛的是阴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点是乳化性能好,并有一定的清洗 和润滑性能,有的还有—定的防锈性能,但抗硬水能力差,易 起泡沫。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乳化液和水溶液中不产生离子,所以 不怕硬水,也不受ph值(酸碱值的大小)的限制,而且分子中的 亲水、亲油基可根据需要加以调节。 (3)乳化稳定剂:乳化液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 是使乳化油中的皂类借稳定剂的加溶作用与其他添加剂充分互 溶,以改善乳化油及乳化液的稳定性;二是扩大表面活性剂的 乳化范围,提高稳定性。但是,在使用乳化稳定剂低分子醇时, 应特别注意,因它同时又是破乳剂,如用量过大会造成油水分 层。
第四节 切削液的选择和使用 使用方法
1.浇注法:速度慢,压力低,难到最高温度区。
浇注后刀面比浇注前刀面效果更好很多。
2.高压冷却法:比如用于深孔加工中。 3.喷雾冷却法:雾化装置,切削液雾化,小液滴 迅速汽化。
切削液的性能要求: 1.热容量大,导热性好,具有较好的冷却作用。 2.具有较高的油性或在金属表面的吸附作用。能 使形成的吸附薄膜具有较高的强度,牢固的吸 附在金属表面,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 3.防锈性好,对金属不起腐蚀作用,不会因腐蚀 而损坏机床和工件的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4.表面张力低,易于均匀扩散,有利于冷却和洗 涤作用并具有较好的润滑性。
切削液的润滑作用,只是在切屑、工件与刀具界面 间存在油膜形成流体润滑摩擦时,才能得到比较好 的效果。 但在很多情况下,当切屑、工件与刀具界面间承受 的载荷增加,温度升高,油膜的厚度便要减薄。如 载荷与温度继续增加,则油膜厚度进一步减薄,一 直到相当于金属表面的凹凸不平度时,流体油膜便 部分地被破坏,而由凸起的金属峰尖直接接触,起 不到良好的流体润滑作用。 但是由于润滑液的渗透和吸附作用(见下一页PPT), 部分接触面仍存在着润滑液的吸附膜,起到减小摩 擦系数的作用,这种状态就称之为边界润滑摩擦。 边界润滑时的摩擦系数值大于流体润滑,但小于干 切削。 在金属切削加工中,大多属于边界润滑。
切削液渗入的途径
见课本图8-1 1.前后刀面的毛细管现象 2.切屑和前刀面相对运动产生泵吸现象滑、高温 边界润滑、高压边界润滑和高温高压边界润 滑四种。 一般的切削油在200℃左右即失去其润滑能力, 因此只适用于低温低压边界润滑摩擦。 而在某些切削条件下,切屑、刀具界面间可 达到600—1000℃左右的高温和1.5— 2.0GPa(150—200kgf/mm2)的高压,这就 形成了高温高压边界润滑,或称极压润滑。
乳化液长期使用以后,容易变质发臭,这是由于细菌繁殖的结果。只要加入 万分之几的防霉添加剂,即可起到杀菌和抑制细菌繁殖的效果。但防霉添加 剂会引起操作者皮肤起红斑、发痒等,所以一般不用。
4.抗泡沫添加剂 切削液中一般都加入防锈添加剂、乳化剂等表 面活性剂,这些物质增加了混入空气而形成泡 沫的可能性。如果泡沫过多,会降低切削液的 效果。若加入百万分之几的抗泡沫添加剂(如 二甲基硅油),可以有效地防止形成泡沫。在 高速强力磨削时,由于会产生比较多的泡沫, 所以必须在磨削液中添加适量的抗泡沫剂,并 作消泡试验。
2.润滑作用:能减少切削刀具与工件间摩 擦。 润滑液能浸润到刀具与工件及其切屑之间,减 少摩擦和粘结,降低切削阻力,保证切削质量, 延长刀具寿命。 金属切削时切屑、工件与刀具间的摩擦可分为 干摩擦、流体润滑摩擦和边界润滑摩擦三类。 真正的干摩擦只发生在绝对清洁的摩擦表面间, 这时摩擦系数很大。如在真空中两金属表面间 的摩擦系数可达10—100
2.防锈添加剂
为了使机床、刀具、工件不受腐蚀,要在切削液中加入防 锈添加剂。它是一种极性很强的化合物,与金属表面有很 强的附着力,在金属表面上优先吸附形成保护膜,或与金 属表面化合形成钝化膜,保护金属表面不与腐蚀介质接触, 因而起到防锈作用。常用的防锈添加剂,可分为水溶性和 油溶性两大类: 1)水溶性防锈添加剂:水溶性防锈添加剂的品种很多,其中以亚硝酸钠在
(1)含硫的极压添加剂:
在切削液中引入硫元素有两种方式,一是用元素硫直 接硫化的矿物油,叫硫化切削油;二是在矿物油中加 入含硫的添加剂,如硫化动植物油、硫化烯烃和硫、 氯化动植物油等,制成极压切削油。硫化切削油对铜 及铜合金有腐蚀作用,加工时气味大,已逐渐被极压 切削油所代替。含硫的极压切削油在金属切削过程中 和金属起化学反应,生成硫化铁。硫化铁没有像氯化 铁那样的层状结构,比氯化铁摩擦系数大,但熔点高 (硫化铁熔点1193℃,二硫化铁熔点117l℃),硫化膜 在高温下不易破坏,故切削钢件时,能在1000℃左右 的高温下,仍保持其润滑性能。
在流体润滑中,润滑液的承载能力,随润滑 液的粘度增加而增加。而在边界润滑中,由 于不存在完全的油膜,其承载能力已与油的 粘度无关,而取决于润滑液中的“油性”。 所谓“油性”,是指在动植物油脂中,包含 着对金属有强烈吸附性的原子团,能在切屑、 工件与刀具界面间形成物理吸附膜,即润滑 膜。
在一般金属的低速精加工(低温低压)切削时,主要 是添加动植物油脂的油性添加剂(或直接采用动植物 油)。(称为物理吸附作用) 但是,大多数难切削金属的加工,属于极压润滑状态, 此时油性添加剂在金属摩擦表面所形成的润滑膜,也 将被高温高压所破坏,这就必须依靠极压添加剂形成 另一种性质的润滑膜。这层润滑膜是极压添加剂在高 温高压下,进入切屑、工件与刀具界面间,和金属发 生化学反应所生成的氯化铁、硫化铁等化学吸附膜, 使边界润滑层具有较好的润滑性。(称为化学吸附作 用) 由上述分析可知:大多数的金属切削过程是在边界润 滑摩擦条件下进行的,采用恰当的能适应这样摩擦状 态的切削液,就有可能改善切削过程的摩擦条件,达 到提高切削效果的目的。
3.洗涤作用:当金属切削中产生碎屑(如切铸铁)或粉 屑(如磨削)时,要求切削液具有良好的清洗作用。 使切屑或磨料粒子被冲洗而离开刀具和工件的加工 区,以防它们相互粘结及粘附在工件、刀具和机床 上妨碍加工过程的正常进行。 清洗性能的好坏,与切削浓的渗透性、流动性和使用 的压力有关。为了增强切削液的渗透性、流动性, 往往加入剂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和少量矿物油,用 大的稀释比(水占95%—98%左右)制成乳化液或水 溶液,可以大大提高其清洗效果。为了提高其冲刷 能力,及时冲走碎屑及粉屑,在使用中往往给予一 定的压力,并保持足够的流量。
(3)含磷的极压添加剂:
在切削液中,常用的含磷添加剂是有机磷酸 酯或硫代磷酸锌。这类添加剂有中等的极压性 能,与钢铁接触即被吸附,并起化学反应,生 成磷酸铁化学润滑膜,降低摩擦、减小磨损的 效果比含硫、含氯的极压添加剂更为良好。 为了得到效果较好的切削液,往往在一种切削 液中加入上述的两种或三种添加剂,复合使用, 以便切削液迅速进入高温切削区,形成牢固的 化学润滑膜。
第二节
作用机理
1.冷却作用:在工件切削加工过程中,能及时而迅速的 降低切削区的温度,即降低通常因摩擦引起的温升、 冷却也影响切削效率,切削质量及刀具寿命。 在刀具材料的耐热性较差、工件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 大以及两者的导热性较差的情况下,切削液的冷却作 用显得更为重要。 切削液冷却性能的好坏,取决于它的导热系数、比热 容、汽化热、汽化速度、流量、流速等。一般地说, 水溶液的冷却性能最好,油类最差,乳化液介于两者 之间而接近于水。 切削液本身的温度对冷却效果影响很大。过高,冷却 差;过小,粘度大,冷却差。
4.防锈作用:应有一定的防锈性能,防止工 件和机床生锈。如提高防锈性能,还可 部分取代工序间防锈。 在气候潮湿地区,对防锈作用的要求显得更 为突出。
第三节
切削液的添加剂
1油性添加剂和极压添加剂
油性添加剂主要应用于低压低温边界润滑状态,它 在金属切削过程中主要起渗透和润滑作用,降低油 与金属的界面张力,使切削油很快渗透到切削区, 在一定的切削温度作用下进一步形成物理吸附膜, 减小前刀面与切屑、后刀面与工件之间的摩擦。 在极压润滑状态下,切削液中必须添加极压添加 剂来维持润滑膜强度。常用的极压添加剂是含硫、 磷、氯、碘等的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高温下 与金属表面起化学反应,生成化学吸附膜,它比物 理吸附膜的熔点高得多,可防止极压润滑状态下金 属摩擦界面直接接触,减小摩擦,保持润滑作用。
5. 乳 化 剂(表面活性剂)
乳化剂是使矿物油和水乳化形成稳定乳化液的关键性物质。它 能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坚固的吸附膜,使油很均匀地分散在水 中,形成稳定的乳化液。 (1)乳化液形成的机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油水本来是互不 相溶的,经过高速搅拌也能形成分散体,但静置后不久还会分离。 若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再加搅拌混合,油就会以微小的颗粒分散 在水中,形成稳定的乳化液,即使静置也难分离。这是因为表面 活性剂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的分子是由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 两个部分组成助。极性基因是亲水的,叫做亲水基团,可溶于水; 非极性基团是亲油的,叫做亲油基团或憎水出由,可溶于油。 加入油和水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定向地排列吸附在油水两相界面 上,极性端朝水,非极性端朝油,把油和水连接起来,降低油— 水的界面张力,使油以微小的颗粒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 的水包油(0/w)乳化液。这时水为连续相,称为分散介质或外相; 油为不连续相,称为分散相或内相。反之就是油包水(w/o)的乳 化液。在金属切削加工中应用的是水包油(o/w)的乳化液。 表面活性剂在乳化液中,除了起乳化作用外,还能吸附在金属 表面上形成润滑膜,起油性添加剂的润滑作用。
(2)含氯的极压添加剂:
常用的含氯极压添加剂有氯化石蜡(氯含量为40 %—50%)、氯化脂肪酸或酯类等。氯的化学性 能活泼,在200—300℃时即能与金属表面起化 学反应。氯化物的摩擦系数低于硫化物,故含 氯极压添加剂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含氯极压 添加剂的切削液约可耐600℃的高温,特别适合 于切削合金钢、高强度钢、钼以及其他难切削 材料。氯化石蜡等有腐蚀性,必须与油溶性防 锈添加剂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