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

关于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

中和乡人民政府
关于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
各村(居)委会:
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社区)民主自治机制,提高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强化对村干部的有效监督、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根据四川省村务公开协调小组文件《四川省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关于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意见》(川村发[2011]3 号)、《大竹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竹村务公开[2012]1号)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群众民主监督的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村级民主监督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二、工作目标
1、健全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

整合现有的村(居)务公开监督小组、村(居)民民主理财小组等监督组织的职能,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形成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

全乡在2012 年3 月底前,在全乡所有村(社区)建立起村(居)务监督委员会。

2、健全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

认真落实村(居)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方法,“四议”是指: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是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一监督”是指:重大事项的决议和决议实施全过程要自觉接受党员、村民的监督。

健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3、构建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向村延伸,健全完善村组干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三、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设置及产生方式
1、设置及人员组成。

各村、社区挂牌设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统一名称为“大竹县中和乡××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或
大竹县中和乡××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由3—5 人组成,村(居)民在3000 人以下的设3 人,3000 人以上的设5 人,其中主任1 名。

牛心村、狮子村、环山村设3人,清凉村设5人。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由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任期与村(居)民委员会任期同步。

2、成员资格条件。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应当遵纪守法、坚持原则、诚实守信、公道正派、群众信任、熟悉村情,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监督意识,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参与监督能力。

并有一定的文化和财会知识等,原则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在本村常住。

村(社区)组干部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3、产生方式。

(1)由村党组织推荐或村民(村民代表)联名推荐,提出多于设置人数(一般应多于1 人以上),实行差额推选。

(2)召开村(居)民代表或村(居)民会议进行无记名投票,以得票多者当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撤换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推选结果报乡党政办备案。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立以后,原村(居)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的职能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行,有关档案资料应及时移
交,由专人保管。

四、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运行管理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民主决策、集体研究决定监督事项。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也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决定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会议。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才能召开,决议事项经参加会议的全体委员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每年向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至少报告一次工作,同时进行年度信任度测评,测评信任票未过半数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应主动辞职或责令其辞职。

拒不辞职的,依法按程序予以罢免。

缺额人员按相关程序进行补选。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应当建立真实、准确、完整、规范的工作档案,包括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选举文件和选票、会议记录以及履行职责形成的相关记录等文本资料。

五、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和履职方式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在乡(镇)纪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独立行使监督权,接受群众监督,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一)职责
1、监督本村、社区贯彻执行党和政府“三农”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情况;
2、监督村、社区财务收支,集体资产经营、处置与管理以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3、监督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4、监督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决议、决定事项执行情况;
5、监督村、社区、组干部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
6、提高村(居)民委员会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确保村级事务重大事项决策和实施的公开、公平、公正。

7、监督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授权的其他事项。

(二)履职方式
1、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村(居)民代表会议。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列席村“两委”会议。

2、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加强村级民主监督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和配合村民委员会等村级组织正确履行职责,引导村民支持村“两委”的工作,协助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

3、主动收集并认真受理村民对村(居)务管理和村组干部
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村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反映村(居)民对村(居)务管理的意见建议,保障村(居)民对村级事务的监督权利。

4、实施相关事项审查、核实,走访群众及开展现场监督等。

必要时可提请有关机构对村集体资产进行审计监督。

5、召开质询会议,对村(居)民委员会和村、社区、组干部在管理村(组)务过程中失职和过失行为进行质询。

6、及时向村(居)“两委”反映在村(居)务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并督促处理,适时向村(居)民代表会议和村(居)民会议报告村务监督情况。

7、及时向乡党委、政府和纪委反映村、社区、组干部涉嫌违法违纪和拒不接受监督等情况。

六、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准备阶段(3 月1 日至3 月10 日)。

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目的和意义,扩大监督委员会工作影响力,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积极营造建立村监会的良好氛围。

(二)推选阶段(3 月11 日至3 月20 日)。

各驻村干部到村、社区指导选举产生村(居)务监督委员会。

七、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要求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要做到“五有”,即有人员、有办公地点、有牌子、有制度、有工作记录,办公地点由村、社区居委会提供。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不脱离生产,以义务监督为主,开展工作时的误工,以实误实评的方式由村(居)委会予以补助。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