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为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提高全区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推动健康XX建设,助力脱贫奔康,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XX-XX)的通知》(国发〔XX〕37号)、《XX 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XX-XX)》(XX府发〔XX〕53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和特色化,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加快建设“五个XX”,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发展目标
1.到XX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50%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占90%以上,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全民健身成为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具有XX 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2.城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
3.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更加健全。
全区建有体育总会、行业体协、单项体协等各类社会组织,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数达到2个。
全民健身指导站点数达到240个以上,每万人拥有晨晚练站(点)5个以上。
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达到20人以上。
4.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全区各地积极开展足球、篮球、柔力球、太极拳、广场舞等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把柔力球运动项目打造成我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全民健身设施体系。
以承办省运会赛事项目为契机,加强城乡体育场地建设,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健身设施,逐步实现体育设施均等化。
按照提总量,优布局,增功能的原则,重点推进四大工程:一是完善和提升区澳援文体中心功能,建成“一场一馆”的县级公共体育设施。
二是建成7个乡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推进乡镇(街道)建设以足球场、灯光篮球场或健身广场为主体的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力争覆盖主要人口聚居地。
三是紧扣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全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
四是着力构建“15分钟体育健身圈”,结合城市公园、城区绿道、生活小区建设,
增加体育健身设施和服务。
实施新建居住小区按“室内人均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
(二)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重点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增量提质工程。
在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体育社会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向行政村(社区)延伸,鼓励支持民间自发的草根体育组织发展壮大。
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升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发展水平,不断增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
二是人才培养工程。
制定实施体育社会组织骨干人员培养计划,按照“有主题、有内容、有实效”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骨干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持续发展、服务健身的能力。
三是实施等级评估工程,根据体育社会组织“A”级评估标准及办法对社团组织评级,按不同等级给予经费奖补。
四是特色创建工程。
体育社会组织在实现“三化”“五有”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活动基地、打造品牌活动,创建特色团队。
五是购买服务工程。
加大对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全民健身的政策支持,继续推进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丰富购买项目,完善购买办法,强化绩效评估,引领体育社会组织做大做强。
(三)打造全民健身活动品牌。
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按照“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社会化”的要求,积极构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内容新颖、实效突出、贴近生活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不断拓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实现区域全覆盖,区每三年,乡镇(街道)两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运动会,各系统、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形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