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专题《摩擦力》考题归类

中考物理专题《摩擦力》考题归类

中考物理专题《摩擦力》考题归类摩擦力是中考的常考点,主要考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比较或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及其有关问题,涉及对摩擦力的正确认识和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现将摩擦力考题整合归类,以供复习备考参考。

一、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依据摩擦力的定义判断。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其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先分析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力物体相对于接触物体(施力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再由“方向相反”确定摩擦力的方向。

例1 (2017·衡阳)如图1所示,一方形木块从斜面上滑下,请画出木块下滑时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解析:木块从斜面上滑下,木块与斜面接触且相对于斜面向下运动,故木块下滑时受到斜面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如图2所示。

例2 图3甲所示是快递分拣输送机,图3乙所示为它的工作过程简化图,转动轮带动水平传送带向右运行。

当传送带上的货物A加速运动时,货物A所受的摩擦力是(选填“阻力”或“动力”)。

解析: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力、其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阻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其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货物A与传送带接触,传送带水平向右运行,A相对于传送带有向左滑动的趋势,故A 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A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方向与A的运动方向相同,故货物A所受的摩擦办是动力。

例3 汽车加速运动时,前、后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为( )A.前、后轮均向前B.前、后轮均向后C.前轮向后,后轮向前D.前轮向前,后轮向后解析:一般汽车的发动机是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后轮工作的(后轮驱动),当汽车加速运动时,后轮(驱动轮)转动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因而地面与后轮之间会产生阻碍这种相对运动趋势的摩擦力,方向向前;当汽车向前运动时,前轮(从动轮)随整车一起向前运动,相对于地面有向前运动的趋势,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后。

答案:C。

【点拨】(1)两物体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两物体相对静止时,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注意“运动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的区别,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 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二、比较摩擦力的大小依据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比较;对于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力的条件分析比较。

例4 如图4所示,同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关于图甲、乙中物块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f 甲和f 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f甲>f 乙B. f 甲=f 乙c. f 甲< f 乙D.无法判断.解析:物块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向右运动,水平面对物块的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左。

可采用两种方法分析解答:(1)由甲、乙的图示情景可知,同一物块的两种不同放置方式中,物块对接触面的压力相同(等于物块的重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积(受力面积)大小不同,甲中的受力面积比乙中的大;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故图甲、乙中物块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 甲=f 乙。

(2)图甲、乙中,物块受到的拉力F 相等,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甲中,F f =甲;乙中,F f =乙,故f 甲=f 乙。

例5 (2017·西宁)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小王同学利用同一木块进行了如图5所示的三次实验。

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1F 、2F 、3F ,则1F 、2F 、3F 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1F >2F >3FB. 1F >2F >3FC. 1F =2F =3FD. 1F >2F =3F解析: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弹簧测 力计的拉力和木板对它的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因此,通过比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

由图示情景可知,1F 与2F 相比,接触面所受的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毛巾的粗糙程度大,摩擦力大,故1F >2F ;2F 与3F 相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不同,木块上放砝码的压力大,摩擦力大,故2F >3F 。

答案:A 。

【点拨】比较摩擦力大小的两种方法如下。

(1)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比较。

压力一定时,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粗糙的摩擦力大;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比压力,压力大的摩擦力大。

(2)根据平衡力的条件比较。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所受的力为平衡力,由动力比较摩擦力的大小,反之,由摩擦力比较动力的大小。

三、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变化依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判断。

分析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变化,确定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情况;通过改变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例6 (2017·长沙)班级大扫除,小天发现许多现象与摩擦有关,其中减小摩擦的措施是( )A.擦玻璃时把抹布压紧在玻璃上去擦B.书柜下装有滚轮便于移动位置C.黑板擦的刷面选用更粗糙的材料制成D.水桶的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解析:擦玻璃时把抹布压紧,通过“压紧增大压力,增大摩擦;书柜下装有滚轮,通过“滚轮”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黑板擦的刷面选用更粗糙的材料、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通过“粗糙”和“凹凸不平的花纹”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捺:答案:B 。

例7 (2016·黄冈)山体滑坡是一种强降雨天气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强降雨时,由于雨水浸入,有些本来不够稳固的山体的不同地质层(板块)之间摩擦力 ,部分山体在 作用下向下滑动而导致山体滑坡。

请你提出二项避免山体滑坡的措施: 。

解析;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强降雨时,由于雨水浸入,有些本来不够稳固的山体的不同地质层(板块)之间渗入水,使得接触面变光滑,摩擦力变小;平时不够稳固的部分山体在其重力与所受的摩擦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强降雨时摩擦力变小,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而导致山体滑坡。

避免山体滑坡的措施是:加固山体、植树造林、合理导流、定期检查上坡地表的变化、增加植被等。

例8 (2017·兰州)在平直的路面上用10 N 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物体,物体静止不动。

增大推力使物体开始运动、当推力为30.N 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撤去推力后,物体运动速度逐渐减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用10 N 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物体时,物体所受摩擦力为零B.撤去推力后,物体所受摩擦力逐渐减小C.物体运动速度减小的过程中,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D.物体在该路面运动时所受摩擦力大小始终不变解析:用10N 的力推物体时,物体静止不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等于推力,为10 N;当推力增大到30 N 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推力,为30N;由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故物体运动速度减小的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物体在该路面运动时,因路面受到的压力及路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故所受摩擦力大小始终不变。

答案:D 。

【点拨】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变化:(1)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两个因素分析。

增大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则摩擦力变大: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物体接触面 分离(加润滑油、使物体接触面形成一层气垫、磁悬浮),则摩擦力变小。

(2)物体静止时,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实际受力情况有直接关系,摩擦力随动力的增大而增大,且二力大小相等。

四、计算摩擦力明确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弄清物体的运动状态,依据运动和力的关系,利用平衡力的条件求出摩擦力的大小。

例9 如图6甲所示,重为4N 的正方形铁块,被水平吸引力吸附在足够大的竖直磁性平板上处于静止状态,此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若对铁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 拉=9N 的作用,铁块将沿该平板匀速向上运动,如图6所示,此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

解析:甲中,铁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 而有竖直向下运动的趋势,平板对铁块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因铁块处于静止状态,重力与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4N f G ==甲。

乙中,铁块沿平板向上运动,平板对铁块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此时,铁块在竖直向下的重力G 、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 乙和竖直向上的拉力F 拉的作用下,沿平板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三力为平衡力,由平衡力的知识可知,铁块受到的向上的一力与向下的力大小相等,即F G f =+乙拉,故此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9N 4N 5N F G f F G =+=-=-=乙拉拉。

例10 (2016·重庆)如图7所示,在15 N 的水平拉力F 作用下,木板A 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体B 相对于地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 ,则B 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 (选填“左”或“右”),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N 。

解析:以B 为研究对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 ,则弹簧测力计对B 的拉力为3 N ,方向向左;A 向右运动,B 相对于A 向左运动,故B 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右。

由于B 相对于地面静止,在水平方向上,弹簧测力计对B 的拉力与A 对B 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为3 N 。

以A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 =15 N;A 分别与B 和地面接触,B 对A 的摩擦力与A 对B 的摩擦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 受到B 的摩擦力B f =3 N ,方向向左;A 相对于地面向右运动,则地面对A 的摩擦力f 地方向向左。

因此,A 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 和B 对它向左的摩擦力B f 、地面对它向左的摩擦力f 地三个力的作用,因A 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处于平衡状态,三力平衡,即B F f f =+地,故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15N 3N 12N B f F f =-=-=地。

例11 (2017·襄阳)如图8所示,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当B 受到5N 的水平拉力时,三个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A 与B 之间、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N 和 N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