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音乐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晓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视唱练习对钢琴演奏的帮助姓名:学号:院系:音乐学院专业:音乐学年级: 2014级指导教师:视唱练习对钢琴演奏的帮助中文摘要随着音乐热潮的兴起,钢琴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练习。

钢琴不仅仅是练习的乐器,更是一种表演的乐器。

而在西洋乐器中,钢琴也有着“乐器之王”的美誉。

这对钢琴的教学与演奏提出了更系统,也更严谨的要求。

钢琴的演奏除了有技术层面的要求,更多的是对情感的诠释、作品的理解和作曲家风格特色等等方面的的表达。

这些都不是只有纯粹的钢琴练习就能达到的。

在钢琴的教学和演奏过程中,有一个词被频繁提起,那就是——乐感。

表演者对演奏或演唱作品的理解和表达,就能称之为乐感。

在音乐表演中,作品的诠释是否到位、情感是否贴切都以乐感为体现。

这使得乐感成为判断一位演奏者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乐感并不是天生就拥有的,在后天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视唱练习、反复的听、反复的唱以得到我们需要的音响效果。

特别是具有音乐性的视唱练习,是培养乐感,提高钢琴演奏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传统意义上的视唱练习,过于关注音准的问题,从而忽略了对旋律表演性以及乐曲整体性的表达。

这让视唱练习成为单纯的音准练习,没有达到锻炼乐感能力的目标。

在视唱练习中,有许多方面都能够对乐感能力有着锻炼的作用,比如节奏感的培养,和声感到培养,音量、力度感的培养等。

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对视唱练习的重视,从各个方面锻炼视唱能力,提高视唱水平,才能使乐感能力得到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丰富钢琴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钢琴的演奏水平,达到练习视唱的目的。

关键字:视唱练习,乐感,钢琴演奏目录中文摘要 2一、绪论 3二、视唱的重要性 4(一)视唱练习的一般状况 4(二)视唱练习的重要性 4三、如何培养良好的视唱习惯 5(一)对于音准的培养 5(二)对于节奏的培养 6(三)对于音量和力度的培养 7(四)对于和声听觉的培养 7四、视唱练习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7(一)视唱对乐感的帮助 8(二)音准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8(三)拍子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9(四)节奏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9(五)力度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10(六)和声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11(七)调式的表现功能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12结论 13致: 14注解: 15参考文献: 15一、绪论钢琴演奏的道路上,我们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科学的方法得到良好的效果以及完美的演奏技术。

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练习方法,加以刻苦练习,就能取得成功。

而一个成功的钢琴演奏者所拥有的,绝不仅仅只有技术而已;还有充满感染力的音乐表现力,使听众引起共鸣的音乐魅力。

这些都不是一个只有技术的演奏者可以达到的。

除了完美的演奏技术,表演者更需要的是“乐感”。

有了良好的乐感能力,才能把谱面上音符变成富有旋律性的乐音;有了良好的乐感,才能将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意境,通过乐音表达出来;有了良好的乐感,才能更准确的理解作曲家的所思所想;有了良好的乐感,才能更全面的呈现曲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良好的乐感又需要通过科学的、全面的视唱练习得到。

视唱练习所必备的也不仅仅是简单音准而已,还有各种各样的节奏型,色彩丰富的和声,种类繁多的表情记号和力度变化记号等许多方面。

只有加强对视唱练习的重视,才能提高乐感能力,从而提高钢琴演奏水平。

二、视唱的重要性(一)视唱练习的一般状况在传统的视唱练习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在音准的训练上,使得学生认为:只要有正确的音准,就等于是学好了视唱。

导致了学生们只是一味的反复模仿,使视唱成为单纯的模唱。

这种学习方法的单调性,不仅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而且也让他们对这门课程的真正涵也发生了本末倒置的理解,认为视唱就是把书上的几百条视唱曲唱下来就好了,甚至背下来,就学会视唱了。

而在练习中,学生花太多的精力在“唱名”上,也导致他们忽略了视唱曲原本的旋律性和音乐美感,使得视唱曲成为单纯的练习曲,而不是具有旋律性的乐曲。

这也改变了视唱练习的最初要求——培养学生乐感的要求。

学生通过这样的视唱练习所得来的,不过是麻木的音准和没有乐感可言的句子而已。

(二)视唱练习的重要性视唱是通过视觉来进行识谱的,它不仅仅是练耳的基础,也是积累音乐语汇和音乐听觉经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学生视唱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熟练音符间的关系,像掌握语文词汇一样的掌握音符,这样才能做到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所有的旋律都是由音符组成的,熟练视唱也就是熟练音符的过程,像这样循环往复,才能达到视谱即唱的目的。

第二,就是通过声音作用于听觉,积累听觉经验。

听觉经验,是理解音乐的基础,而音乐理解则直接关系到音乐的表达。

积累大量的听觉经验,也可以促进对多声部听觉的能力以及对和声音响的理解和分辨。

视唱是一门基础课,其最终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准确的拍子、节奏和良好的音准及乐感能力。

因此,视唱所要训练的容是十分的丰富的,包括音准、节奏、表情、读谱等等。

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既要将每一方面单独训练,又要有将他们统一起来的能力。

比如说“音准”,在不同的节奏中,音准的准确度也有难易之分,而在不同的速度和表情下,音准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感。

而读谱的敏锐度,是影响视唱是否完整的最根本的原因。

因此,在视唱练习时,必须将各项的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统一起来,多方面渗透,多方面成长。

视唱除了解决最基础的音准、节奏、表情外,还必须注意培养乐感能力,这是学生在视唱学习时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在传统的练习中,学生将注意力大多都集中在“唱名”上,从而忽略了视唱曲原本的旋律性和音乐性,这就使得教师必须时刻提醒学生,将每一首视唱曲都当做歌曲来唱,将歌唱的方式和视唱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唱视唱的同时,也注意到旋律的美感,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表达曲子的风格特征。

虽然初期接触的视唱一般都以功能性居多,因此或多或少就忽略了视唱练习原本的音乐性,虽然这个时候的视唱曲都较简单,但那种没腔没调的演唱,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视唱练习原本的目的。

所以,即便是最简单的视唱练习,也要将其旋律性和音乐性给唱出来,将对乐感的重视,从最简单说视唱练习开始。

在练习中运用科学的视唱方法,要能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耳到、手到”,也就是说,看一看曲谱的调号、拍号等出现的各种记号;想一想这首乐曲是什么调,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对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对比该有什么样的处理;把曲谱准确地、富有表情地唱出来;唱的时候要注意听清楚音准、节奏、速度等是否正确;边唱边打拍子,注意拍点的准确性,借助手的动作把握好速度的快慢以及节拍的强弱。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视唱习惯(一)对于音准的培养音准,就是人们对乐音高度准确性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其中包括听辨能力和唱奏能力。

音准取决于音乐听觉和演唱、演奏器官的状态与能力。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 要求具有准确地辨别出乐音高低的能力,有同时能在心中把某一音高度“想”出来, 再与其他演唱、奏器官协调动作, 迅速而准确地唱、奏出来。

这就是音准的含义。

训练音准与在音准上的表现能力, 分为以下两种。

1.绝对音准感到定义。

即凭经验能确定某个音的准确高度。

这不是每个学习音乐的或从事音乐工作的人都能做到或必须做到的。

但是,有这种绝对音准的人,通常音乐修养较高。

绝对音准通常以a 的高度作为训练标准。

从事音乐专业的人或多或少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绝对音准能力。

他们对某个调性, 某个音特别敏感, 能立刻“想”出来或唱出来。

教师则可以积极利用这些条件来发展他们的绝对音准感。

2.相对音准感的定义。

即依据某个音的高度, 辨别出其他音高的能力。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音乐能力。

但是, 这种相对音准的能力, 不仅仅是根据某音而确定其他音的能力, 更应该具有达到符合调式风格的音准的能力。

按照调式音准来要求学生的唱、奏能力和听觉能力, 培养一种较高的音乐修养,这是对大部分学生的要求。

(二)、对于节奏的培养节奏是音乐的“骨骼”, 是音长短、快慢、强弱、延长、休止、抑扬顿挫的总和。

一个人对于这种现象,能在听觉上分辨出,或者是心里想象出,并与演奏、演唱器官相配合,所表现的能力,就是节奏感。

节奏训练又是视唱练耳课的重要容。

学生很反感纯粹的技术训练,要在其中注入新的活力, 就必须在节奏在的韵律美即“抑、扬、顿、挫”上下功夫。

节奏的训练,既要有节拍,有要有节奏。

节拍是训练的基础,但不是最终目的。

乐感是通过节奏来表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节拍与节奏是统一的。

就是在节拍的基础上,演变各种各样的节奏。

反过来,各种节奏变化又以一定的节拍来规;2.节拍退居其次,主要突出节奏的意义。

为了使节奏有流畅的表现,甚至可以超越节拍的规,使得节拍有了失真的感觉,但节奏是正确的。

比如在演奏舒伯特《军队进行曲》的低音伴奏时,如果把第一个十六分音符稍微延迟一下,就能获得更加轻巧、更有弹性的表现;如3.节奏的完整性要从整体去体验,而不能用“数拍子”来完成。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复杂的节奏反而变的更容易了,比如肖邦的波兰舞曲,马祖卡等舞曲,就主要是依靠风格来演奏的。

如果按照谱面上的拍子来演奏,就显得呆板又困难,但如果是从节奏的风格上去训练,则容易了许多;很多时候,必须依靠节奏的风格来训练,才能演奏出美感来。

如演奏斯特劳斯的圆舞曲,单纯的数拍子,是不能得到圆舞曲轻盈优美的效果的。

如:4.广义上的节奏包含有速度的意义。

没有了速度,节奏就是不完整的,速度的基本要求如下:始终如一的均匀的速度和对于绝对速度的感觉,心想象和表现能力。

(三)对于音量和力度的培养音量和力度,简单的说,就是艺术的处理音乐中的强、弱、音量、力度的能力。

这是在音准、节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更高程度的要求。

音量由力度控制,它是对乐句处理最基础的能力。

要想培养这样的能力,首先要理解音量、力度的变化是什么。

1.基本力度 (由弱到强) ppp p mp mf f ff fff变化力度 Cresc 很弱弱中弱中强强很强极强2:基本力度(由强到弱) fff ff f mp p pp ppp变化力度 dim 极强很强强中弱弱很弱非常弱只有理解了这些变化的对比意义,才能在丰反复的视唱练习中得到训练,明确这些变化在乐句和曲子中存在的意义和作用。

(四)对于和声听觉的培养和声,包括音程和多声部。

巴赫的创意曲则是多声部的典型代表。

演唱或演奏巴赫的创意曲,也是对和声听觉的一种锻炼和理解。

巴赫对于创意曲的操作,并不是把练技术当作最后的目的,而是把声部的清晰、乐意的设计当作必经的过程,把作曲作为最终的目的。

巴赫作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巴赫的作品中也有着鲜明的巴洛克时期的色彩。

其特点为:第一,在主旋律声部上进行与多条旋律声部的叠加。

其表现出一种交替起伏、相互响应的音乐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