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深静脉穿刺置管课件PPT课件
深静脉穿刺置管课件PPT课件
常见于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 原因:主要是由于穿刺操作不熟练,解剖结构毗邻关系
不清 表现:血色鲜红,喷出或快速流出 处理:a.立即拔针,指压5~10min,否则可发生血肿
b.若伴有胸膜刺破,胸膜腔负压作用,形成血胸, 肝素化、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应特别谨慎
并发症---- 气胸
大多因进针部位较低或进针过深,0.5~5%
– 60%的机会发现细菌定植
Dobbins BM, Catton JA, Kite P, McMahon MJ, Wilcox MH. Each lumen is a potential sourc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it Care Med 2003; 31:1688 –1690
CRBSI——致病菌
致病菌
N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7
肠球菌
4
阴沟肠杆菌
1
肺炎克氏菌
1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1
念珠菌属
1
三腔CVC应当从哪个腔取血
• 在CRBSI的病例, 40%的CVC仅一个导管 腔有细菌的明显定植
– 随机从一个导管腔留取血培养, 阴性结果的 可能性为66% (2/3)
• 总体而言, 对于CRBSI病例, 随机从一个 导管腔留取血培养, 阴性结果可能性为 40%
被推扁后贯穿 d.有回血,但导丝推进有困难,顶于对侧壁 e.导丝的刻度、弯头
避免空气进入 a.体位不合适,CVP低,深吸气 b.重视每一个操作环节,手指堵住针 尾
置管深度 a.男13~15cm,女12~14cm,小儿5~8cm b.过深,心律失常、影响监测结果
胸像确认管的位置 主动脉弓水平
并发症---- 误穿动脉
穿刺法
定位
胸锁乳突肌三角的顶端作为穿刺点 约在环状软骨水平,颈动脉外侧 针干与皮肤呈45°角,直指同侧乳头
体位
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 肩背部垫一薄枕,取头低位10°-15°
穿刺步骤(seldinger法)
消毒、铺巾 局麻定位
a. 2% 利多卡因 2ml b. 试穿,探明位置、方位和深度
DTD对于诊断CRBSI的意义
• 目的:
– 证实同时从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采取的血培 养阳性时间差(DTD)对于鉴别CRBSI和非 CRBSI的作用
• 设计:
– 前瞻性临床试验
• 研究对象:
– 15个月内总共9例CRBSI和24例非CRBSI
诊断: a. 应与心律失常,大面积肺栓塞,急性心梗, 心包填塞区别 b. 心尖部可闻及水轮样杂音 c. 超声波检查有助于诊断
处理 a.左侧头低位,通过导管抽吸空气 b.经皮行右室穿刺抽气 c.急诊行体外循环
并发症----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 明确的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 –导管培养阳性(半定量或定量) –拔除导管前外周血培养阳性 –两者为相同微生物
表现: a.大多为局限气胸,病人可无症状,自行闭合 b.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胸像确诊
处理: 胸腔穿刺,既可作为诊断,也可用于治疗
并发症---- 气栓
导管接头脱开,占气栓发生率的71~93% (100ml空气即可致命),宜用螺纹接头
表现: a.突发呼吸困难 b. 右室流出道阻塞,CO下降,缺血、缺氧
● 禁忌证
* 广泛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 穿刺局部有感染 * 凝血功能障碍 * 不合作,燥动不安的病人
准备工作
谈话签字 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感染指
标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体位
– 锁骨下静脉穿刺需要垫肩 – 颈内静脉穿刺需要平卧甚至头低脚高位 – 股静脉需要平卧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 可能的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 菌血症+ –插管部位脓性分泌物 –导管接头培养阳性 –导管血培养分离出相当于外周血培养5倍的 微生物或培养阳性差异时间大于2小时
• 非菌血症导管相关性感染 –导管培养阳性, 且为感染来源 –没有发生菌血症 –为排除诊断(没有其他能够解释感染的明显 病灶, 且拔除导管48小时内感染表现缓解)
什么是中心静脉
股静脉、外周(PICC)
适应证
治疗 a.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b. 长期输液治疗 c. 大量、快速扩容通道 d. 胃肠外营养治疗 e. 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 f. 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监测 a 危重病人抢救和大手术期行CVP监测 b Swan-Ganz导管监测 c PiCCO监测
穿刺置管
a.穿刺路径,保持负压 b.进入静脉,突破感,回血通畅,呈暗红色,
压力不高 c.置导丝,用力适当,无阻力,深浅合适,不
能用力外拔 d.外套管,捻转前进,扩管有度 e.沿导丝置导管
封管 回抽血顺畅,先以NS 5-10ml脉冲式
推入,再以肝素盐水1-2ml推入 固定 缝线 ,敷贴
注意事项
a. 进针深度: 一般1.5~3cm,肥胖者2~4cm b.注意病人体位和局部解剖标志 c.进针方向与角度不合适,静脉张力过低,
● 解剖特征
起始于颅底颈静脉孔,形成颈动脉鞘,全程由 SCM覆盖
上段位于SCM内侧,颈内动脉后方 中段位于SCM前缘下面,颈总动脉后外侧 下段位于SCM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
隙内,颈总动脉前外方
在胸锁关节处与SCV汇合成无名静脉
右侧颈内静脉优于左侧
a. RIJV与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 b. 右侧胸膜顶低于左侧 c. 右侧无胸导管
• 导管局部感染 –导管培养(半定量或定量) –(不)伴局部症状(红, 痛) –没有全身炎症反应
CRBSI发生机制
导管定植与感染: 插管部位的影 响
15 13.15
导管局部感染发 (病/10率00导管留置 )日
10
5
0 股静脉
6.29 颈内静脉
1.81 锁骨下静脉
Lorente L, Villegas J, Martin MM, Jimenez A, Mora ML.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tensive Care Med. 2004 Aug; 30(8): 1681-4. Epub 2004 May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