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4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第34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6
(2)不同点 ①经济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有农场,美国玉米带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 营。 ②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门化和经济专门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 ③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33
4.(2020·温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黑龙江省黑土分布广泛,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中玉米是其主要
粮食作物之一。下图为黑龙江省简图。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34
材料二 下图为图中甲地(坡度在 0°~5°之间)不同坡向黑土流失形成的沟壑密度和 毁地面积统计图。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35
(1)指出 1971-2010 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变化及此变化所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 (2)简述黑龙江省春季低温对玉米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3)说明黑龙江省发展玉米-大豆轮作对黑土起到的保护作用。 (4)比较甲地阴、阳坡黑土流失的主要差异,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该农业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A.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C.实现清洁化生产 2.制约该镇坝区粮食种植的主要因素是 A.昼夜温差大,光线强烈 B.旱雨季分明,地表缺水 C.地势高差大,土壤贫瘠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消除环境污染 D.提高土壤肥力
上一页
度高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
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 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
人口密度决定人均占有耕地面 积,影响商品率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8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生产技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
技术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
力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2
微点 1 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3
微点 2 图示法理解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4
微点 3 市场条件对美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重要,它决定了美国农业生产的类型和 规模,最终影响了美国农业带的类型与生产规模。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图解思路】
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且变
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6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
地形
而决定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8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1
(4)具体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解决措施
水资源缺乏
发展___节__水_____农业,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
农产品农药 残留超标
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侵蚀
_休___耕__与__轮__作____ 免耕
粮食短缺
基因工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9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B 2.C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
3.(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 1957 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人口 20 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 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 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37
答案:(1)种植北界向北移动(向北扩展或者面积变大都是错的)。北部以山地为主,平 原少;北部纬度高,气温低,气候风险加大。 (2)有利:低温病虫害少;春季蒸发弱(降雪多),土壤湿度大,可以缓解春旱。 不利:冻害严重;播种时间延迟(土壤解冻晚,不利于播种;生长期缩短),影响产量 和品质。 (3)可以固氮(均衡养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土壤污染小);提高肥力。 (4)阴坡黑土流失严重(或阳坡黑土流失不严重或涉及比较即可)。阴坡冬季位于西北季 风的迎风坡,降雪多,春季融雪多,水土流失严重;夏季蒸发弱,土壤湿润,下渗 少,地表径流多,流水侵蚀严重。
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 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
水源
定枯水期农业产量
山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7
(2)社会经济条件 条件 工业 基础
交通
人口
具体影响
典例
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 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机械化程
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
政策
生产的积极性
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
市场
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 欧洲奶酪市场广阔,奶酪产业规
信息
规模
模大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9
(2020·昆明质检)下图为滇东北某镇的坝区农业生产模式现状图。据此回答 1~3 题。
大部分属温带和__亚__热__带____,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_平__坦__开__阔___ 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
有_密__西__西___比__河___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4
(2)社会经济条件 ①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_经__济__效__益___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②完整而便捷的_交__通__运__输__网___络__——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 门化的发展。 ③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5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 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糖
农产品品质
分含量高,品质好
气候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 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作
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物一年三熟,东北作物一年一熟
农业带 A__乳__畜__带____ B__小__麦__带____
位置 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
中部(冬小麦) 北部(春小麦)
区位条件 气候湿冷,适于牧草生长;市场 巨大(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地 势低平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7
农业带
位置
区位条件
C_玉___米__带____
北部(春小麦) 中部和北部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降水集中、 热量充足
D_棉___花__带____
35°N 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
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F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西部山区
地形以山地、高原、山间盆地为 主,气候干旱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8
(4)目的: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意义: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 农业劳动生产率。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5
微点 4 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比较 (1)相同点 ①我国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 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 ②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 适宜玉米生长。 ③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种植面积比例在 50%以上。 ④玉米单产都较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5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含义: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_专__业__生__产__区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