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刚石、石墨、C60》教案

《金刚石、石墨、C60》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探究并了解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4)通过对金刚石、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理解并会应用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制作和实验探究培养合作能力、动手能力;
(2)会对展示的资料、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关于碳的一些前沿科学的发展,认识到人类利用科学改造自然,建设美好家园的本领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2)学会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3)树立正确的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三教具准备: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视频;石墨导电的实验;活性炭吸附实验;铅笔(2B HB 6H)若干的实验。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1、由[名钻欣赏]片段引出金刚石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的探究。

播放金刚石的视频
学生总结:金刚石--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教师引导学生相对应地总结出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由铅笔小知识引出石墨。

通过铅笔小实验的探究去了解石墨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总结:石墨--天然存在最软的物质之一,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教师引导学生相对应地总结出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视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自已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金刚石和石墨特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二、探究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的原因;
探究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1、由金刚石与石墨的化学式分析得出他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

从而得出由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都同样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为什么一个坚硬无比,一个却质地松软?(设疑,探究,解疑)得出结论: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的原因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即物质内部结构不同,那么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是什么关系?(通过表格探究出结论)
[设计意图]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成建筑用的砖,把金刚石、石墨比喻成用砖盖成的建筑物,指出两种“建筑物”外形不同,牢固程度也存在差异,并绘出简单的图形。

通过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这句关键词语。

三、介绍四种无定形炭,尤其是木炭与活性炭的吸附性
1、目前甲流正在蔓延,我们出行都要带口罩,防止病毒传染。

口罩除有防尘的效果外,还具有吸附、拦截、阻断病毒的作用。

猜想一下,你认为口罩中加入了具有什么性质的物质?-----引出活性炭
2、木炭和活性炭的探究小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总结:活性炭和木炭都具有吸附性。

3、运用刚学到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说说活性炭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4、简单介绍焦炭和炭黑的小知识。

[设计意图]由口罩、竹炭店、新房子的甲醛吸附剂等引出活性炭,说明活性炭已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中。

离我们很近,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

再动手小实验感受活性炭的吸附性。

四、介绍C60分子及碳纳米管
1、C60分子—完美的对称结构: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与足球拥有完全相同的外型。

主要应用于材料科学和超导体方面。

2、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以新的形态存在的碳单质又相继被发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的用途也将不断扩大。

3、课堂延伸:人造金刚石
教师寄语:
在科学的征途上有许多险阻,只要我们无所畏惧就一定会成功,从古代的四大发明中使用用木炭制黑火药到现代的人造金刚石。

人类从未放弃过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只要你努力探索科学知识,科学就悄悄来到你的身边;当你勇敢地揭开科学的面纱时,科学便将神奇展现在你的眼前;愿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不畏艰险,化压力为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打造成一颗无坚不摧的金刚石!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关于碳的一些前沿科学的发展,学会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认识到人类利用科学改造自然,建设美好家园的本领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总结]
[布置作业]
1、结合上课所学知识和三导P56-57学习指导(一、碳的单质)自主
归纳总结知识点在笔记本上。

2、做三导练习P57 1-9题。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碳单质家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