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树品种学(知识材料)

果树品种学(知识材料)

1果树-----主要指能生产人类食用的果实、种子及其衍生物的木本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2果树品种学-----是果树学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果树品种的特征特性,分类方法,为进一步选育良种,发掘更多的果树资源,合理选择砧木和杂交亲本等提供科学依据,不断增加果树新品种,提高果树的产量和果品的品质做出贡献。

3为什么要研究果树品种学?品种间的性状千差万别。

4品种的概念-----品种:家养动植物群体5品种必要而充分的属性(景士西提出)(1)优良——在一定时期内主要经济性状上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2)适应——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3)整齐、稳定——可用适当的繁殖方式保持群体内不妨碍利用的整齐度和前后代遗传的稳定性;(4)特异性——具有某些可以区别于其它品种的标志性状。

6嫁接繁殖:一种用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有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物体的方法。

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

嫁接的具体方法有枝接和芽接。

枝接一般用一年生的枝条作接穗,芽接用芽作接穗。

7 品种是指——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8 种--------分类上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各级单位的起点。

同种植物的个体,起源于共同的祖先,有极近似的形态特征,且能进行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

既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特征,又不断的发展演化。

种以下分类单位:亚种,变种,变型。

9品种------品种是基于经济意义和形态上的差异,而不是植物分类中的一个分类单位;品种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人类所发现的,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

果树品种出现于七千至八千年前,古埃及文明10品种——来源:杂交育种11良种的作用:1 增加产量2 提高品质3 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4 减少污染、节约能源.5 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

良种良法配套适地试栽12我国果树资源概况:世界60多科2800种。

我国50多科近300种13果树分类:4.1 植物学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4.2 园艺学分类:依据生长特征、形态特征或果实构造等分类 4.3 品种分类植物学分类:(一)裸子植物纲(二)被子植物纲 1.单子叶植物 2.双子叶植物园艺学分类:4.2.1 依据果树生物学特性1.根据冬季叶幕特性分为:(1)落叶果树: (2)常绿果树:2.2.依据植株形态特性分类:(1)乔木果树:(2)灌木果树:(3)藤本果树:(4)草本果树:4.2.1 依据果树生物学特性3.依据果实构造分类:(1)仁果类:如苹果、梨、山楂、榅桲等(2)核果类:如桃、李、杏、樱桃、橄榄等(3)浆果类:如葡萄、猕猴桃、柿、番木瓜等(4)坚果类:如核桃、阿月浑子、板栗、椰子等(5)聚复果类:如草莓、菠萝、番荔枝等(6)荚果类:如酸豆、角豆树、苹婆等(7)柑果类:如桔、橙、柚、柠檬等(8)荔果类:如荔枝、龙眼等4.3 品种分类:1.按成熟期分类: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2.按品种来源分类:主栽品种地方品种实生品种芽变品种杂交品种3.按用途分类:鲜食品种制干品种制汁品种酿酒品种5 果树育种学原理:果树品种选育的任务——▲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利用引种、选种和育种等途径,按一定目标培育新品种▲采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繁育新品种▲防止新品种的混杂退化,保持良种的优良特性5.1 果树的主要育种目标1.产量2.品质3.成熟期4.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5.对病虫害的抗耐性通过遗传改良,增强园艺植物品种对病虫害的抗耐性,是减轻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6.对设施栽培的适应性:也就是培育专用的设施栽培品种,一般应要求耐弱光、耐低温、耐高湿5.2 果树种质资源5.2.1 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那么凡是携带遗传物质的载体就叫种质资源。

它可以是群体、个体、器官、组织、细胞、染色体或者DNA片段。

果树种质资源就是指决定果树植物各种性状的遗传信息载体的总称。

5.2.2 种质资源的类型▲本地品种资源:包括当前地方品种和主栽品种。

▲外地品种资源:▲野生植物资源: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抗病性和抗逆性。

▲人工创造的植物资源5.2.3 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种质资源工作是开展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2.保护种质资源的迫切性种质资源是培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保护种质资源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恶化,物种灭绝加速;森林砍伐,过度放牧,使大片草原变成荒漠;现代农业发展使种植种类单一,物种多样性流失。

保护种质资源刻不容缓。

5.3 育种方法引种。

选择育种——实生选种、芽变选种。

杂交育种——营养系杂交育种。

倍性育种。

诱变育种5.3.1 引种-------植物的种类和品种都在自然界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植物从其原分布区移种到新的地区,叫做植物的引种。

引种成功的标准:(1)能正常生长、开花、结实(2)能保持原有的产量和品质等经济性状。

(3)能用适当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

5.3.2 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的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而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

群体的变异是选择的基础。

包括:芽变选种。

实生选种。

芽变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的变异。

芽变选种是指对由芽变发生的变异进行选择,从而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用种子繁殖称为实生繁殖。

利用实生群体中存在的普遍变异,可进行实生选种。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途径获得新品种叫杂交育种。

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类型间配子的结合产生杂种的过程。

5.3.4 倍性育种(1二倍体(2单倍体(3多倍体诱变育种——人为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有机体发生遗传物质突变,后经选育称为新品种的途径。

6 品种描述规范6.1 植物学性状描述叶、花、果实、种子、树体6.2 农业性状描述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外观、果实品质特性、果实贮藏性、繁殖特点及抗性6.2.5 果实贮藏性最适食用期、耐储性、果面变化、储藏病害6.2.6 繁殖特点及抗性最佳繁殖方法、嫁接亲和力、扦插生根能力、砧木致矮程度、砧木固地性、抗逆性、抗病性、抗虫性苹果, 蔷薇科苹果属。

多年生落叶乔木。

苹果是世界重要果品之一,现代苹果的生产范围遍及各大洲,栽培历史久远。

栽培苹果主要源于亚洲中、西部。

中国古代所谓柰,既指中国绵苹果,同时也包括沙果、槟子等小苹果类。

1 种质资源苹果属植物原产并分布于欧、亚及北美三大洲,约有35个种。

我国是苹果属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原产我国的苹果属植物达24种。

苹果属栽培种主要包括: 苹果、花红、楸子等。

2.1 苹果按成熟期分类:早熟品种:贝拉、早捷、藤木1号、美国8号、珊夏等。

中熟品种:嘎拉、津轻及红津轻、摩里士、新红星、乔纳金及新乔纳金、王林、北海道9 号、陆奥、北斗、丹霞、秦冠等。

晚熟品种:富士、澳洲青苹、粉红女士、金星等。

梨, 蔷薇科梨属。

多为落叶乔木。

我国梨的栽培历史约有3000年。

2 品种分类:2.1 四大系统(白梨、砂梨、秋子梨、西洋梨)+新疆梨2.2 按成熟期划分:极早熟、早熟、中熟、晚熟2.3 按果皮颜色分类:黄皮梨、绿皮梨、褐皮梨、红皮梨2.4 按倍性分类: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

2.1.1 白梨系统:起源分布:形成于我国华北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平原、山西以及陕西、甘肃、河南、辽宁部分地区。

适应性:喜干燥冷凉气候,耐寒性比秋子梨弱, 强于砂梨,一般最低温度低于-25℃发生冻害。

对土壤肥水要求严格。

果实特征:一般倒卵圆形或卵圆形,中型果(100~250g),果皮黄绿色,萼片多数脱落。

不经后熟即可食用,质脆多汁,石细胞较少,微有香味,较耐贮藏。

代表品种:河北定县鸭梨、赵县雪花梨、山东莱阳茌梨、安徽砀山酥梨、延边苹果梨、辽宁绥中秋白梨、栖霞大香水、黄县长把梨、四川金川鸡腿梨、金花梨、汉源白梨2.1.2 砂梨系统起源分布:野生于我国长江流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华北和东北南部也有少量栽培。

日本梨也属本种。

适应性:适于温暖多湿的气候,抗热、抗旱、抗酸、抗砂力强,不耐粘土和高pH。

抗寒力差,耐-20℃左右的低温。

果实特征:一般为圆形或近球形,大型果(>150g),果皮褐色,多数脱萼,不经后熟即可食用,质脆,致密,味甜,少香味,肉质较粗,石细胞略多,不耐贮藏。

代表品种:四川苍溪雪梨、云南呈贡宝珠梨、浙江义乌早三花、严州雪梨、福建政和大雪梨、广西灌阳雪梨、贵州威宁大黄梨;2.1.3 秋子梨系统起源分布:野生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前苏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以及朝鲜等地。

适应性:可耐-37℃低温,个别品种可耐-52℃低温,是梨属植物最抗寒的种。

抗酸性土壤、抗砂、抗干旱,耐瘠薄。

对土壤和肥水要求不严。

温度过高品质不良。

对黑星病、火疫病的抵抗力强。

抗多种病害。

果实特征:近球形或扁圆形,多为小型果(30~50g),果皮黄绿色,宿萼,多数需经后熟方可食用,甜酸适口,味浓,有郁烈芳香,但质粗,石细胞多,大多不耐贮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