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顾丽亚摘要:目的: 综述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覆盆子药材,提高临床用药安全和开发新制剂提供参考。

方法: 查阅关于覆盆子的国内外文献。

结果与结论: 覆盆子为中国药典收录的常用中药,主要化学成分有萜类、黄酮、生物碱和酚酸类等,有显著的抗肿瘤、抗氧化、降低血糖血脂、抗衰老和抗炎等药理作用,进一步开展覆盆子中化学成分的作用机制和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覆盆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覆盆子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 Rubus chingiiHu 的干燥果实,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因叶裂如掌也称掌叶覆盆子,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

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和养肝明目之功效,用于遗尿尿频、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目暗昏花等〔1〕。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已经对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

为了更好的对其开发利用,深入研究其治病的药效物质基础,本文仅对近年来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覆盆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二萜(苷) 、三萜(苷) 、黄酮(苷) 、甾体、生物碱等。

1.1 二萜(苷)Takashi 等〔2〕从覆盆子叶中分离得到 5 个 ent-labdane 型二萜糖苷: goshonosidies F1~ 5。

见表 1 所示。

表 1 ent-labdane 型二萜糖苷化合物化合物 Mr 分子式goshonosidies F1 468 C25H40 O8goshonosidies F2 468 C25H40 O8goshonosidies F3 628 C31H48O13goshonosidies F4 614 C31H50O12goshonosidies F5 630 C31H50O131. 2 三萜(苷)从覆盆子中分离得到的三萜(苷) 类成分有 14 个,见表 2所示。

表 2 覆盆子中三萜类成分化合物 Mr 分子式文献Fupenzic acid 484. 3 C30H44O53oleanic acid 456. 7 C30H48O34ursolic acid 456. 7 C30H48O34maslinic acid 472 C30H48O442α-hydroxyursolic acid 472 C30H48O44arjunic acid 488 C30H48O542a,3a,19a-trihydroxyolean-12-ene-28-oic-acid 488 C30H48O55sericic acid 504 C30H48O65hyptatic acid 504 C30H48O65euscuphic acid 488 C30H48O55tormentic acid 487 C30H48O562α,19α,24-trihydroxyurs-12-ene-3-oxo-28-acid 502 C30H46O66nigaichigoside F1 766 C36H58O1172α,19α-di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 486 C30H46O571. 3 甾体从覆盆子中分离出的甾体类物质有β-谷甾醇〔3〕,胡萝卜苷〔12〕,豆甾-4-烯-3β,6a-二醇〔5〕,stigmast-5-en-3-ololeate〔13〕。

1. 4 香豆素类从覆盆子中已分离出的素类化合物有七叶内酯( esculetin) 、七叶内酯苷( escu-lin) 、欧前胡内酯 ( imperatorin)〔8〕,hexacosyl p-cou-marate〔12〕。

1. 5 酚酸类和有机酸覆盆子中酚酸类有莽草酸〔4〕,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鞣花酸、没食子酸〔12〕,有机酸类包括硬脂酸、三十二烷酸〔12〕、十六烷酸〔6〕。

1. 6 生物碱类目前从覆盆子中已经分离出 7 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主要是喹啉、异喹啉、吲哚类生物碱,分别为: 4-hydroxy-2-oxo-1,2,3,4-terahydroquino—line-4-carboxylic acid、methyl 1-oxo-1,2-dihydroiso-quinoline—4-carboxylate、1-oxo-1,2-dihydroisoquinoline-4-carboxylic acid〔6〕,2-hydroxyquinoline-4-carboxylicacid〔11〕,rubusine、methyl ( 3-hydroxy-2-oxo-2,3-di-hydroindol-3-yl) -acetate、methyldioxindole —3-acetate〔14〕。

1.7 其他覆盆子中含有二十二烷酸丁酯( butyldosocanoate) 、二十五烷醇( pentacosanol)〔5〕,三十一烷〔9〕,三十烷醇〔6〕,二十六烷醇、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liballino、1H-2-indenone,2,4,5,6,7a-hexahydro-3-( 1-methylethyl) -7a-methy〔13〕,短叶苏木酚酸甲酯( methyl brevifolin-carboxylate) 、葡萄糖( glucose) 和甲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methy-β-D- glucopyranoside)〔7〕。

有文献〔15〕报道覆盆子水提物中含有鸟苷、腺苷、尿苷等核苷类成分。

2 药理作用2. 1 抗肿瘤作用将覆盆子水提取物干燥,用肿瘤细胞培养液( DMEM) 溶解,得到不同浓度的覆盆子浆。

采用 MTT 法、形态学检测覆盆子浆对人原发性肝癌增殖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各个浓度的覆盆子浆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现出与药物浓度、作用时间的依赖性〔16〕。

覆盆子水提取物对基质金属蛋白酶( MM-13)为0. 036 μg / mL。

也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明显正比关系,其 IC50提示在覆盆子中可能含有对 MM-13有抑制作用的先导化合物〔17〕。

2. 2 降血糖血脂作用采用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模型,连续给予 0. 40、0. 80、1. 20 g/kg 水提取物,观察其对空腹血糖和给葡萄糖后糖耐量以及曲线下面积的影响,同时设置模型对照组,结果显示,湖北掌叶覆盆子水提取物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18〕。

采用预防性大鼠脂质代谢紊乱模型,50 只大鼠根据血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随机分成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掌叶覆盆子叶 0. 5、1. 0、2. 0 g/kg 剂量组。

选择高血脂症人群 112 名,随机盲法按血脂水平、年龄、性别、饮食等因素均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饮用掌叶覆盆子叶袋泡茶每日 3 次,每次 2 g,连续 30d。

动物实验中,覆盆子叶 1. 0、2. 0 g / kg bw 剂量组大鼠血清 TC、TG 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 P <0. 05) 。

人群试验中,试验组试验结束时的 TC、TG 与试验前以及对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5) ; 试验组降血脂的总有效率为 80. 4%。

结果表面,湖北掌叶覆盆子叶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19〕。

2.3 抗氧化作用覆盆子糖蛋白粗提取物可显著增强小鼠血清、肝脏、脑组织中过氧化氢酶( CAT) 、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活性,有-·) 一定的还原能力,并可有效清除羟自由基( ·OH)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和DPPH 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20,21〕。

覆盆子粗多糖及纯化多糖对氧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22〕。

覆盆子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 分别为 17. 9、位对 DPPH 自由基也具有显著的清除能力。

其半抑制浓度( IC503. 4 和4. 0 μg/mL,从中分离出的山柰酚、香草酸和椴树苷清除能力较强〔14〕。

覆盆子的水提取物能保护大鼠原代肝细胞对叔丁基过氧化氢( t-BHP) 诱导的氧化应急,显著限制细胞活力的减少〔23〕。

2. 4 抗血栓作用覆盆子叶的 70% 乙醇提取物在体内体外试验中有显著的抗血栓作用,分离出来的山奈酚、槲皮素和椴树苷能明显延迟血液中血浆复钙时间( PRT)〔24〕。

2. 5 抗衰老选用 D-半乳糖衰老模型考察 tiliro-side 的抗衰老作用。

结果表明,口服 60 mg / kg 体重、20 mg/kg 体重的 tiliroside,均可显著改善 D-半乳糖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升高脑组织 SOD 活性( P <0. 05) ; 口服 60 mg/kg 体重的 tiliroside,还可以降低肝组织 MDA 含量和脑组织 MAO 活性( P <0.05) ,显示出 tiliroside 在抗衰老方面的应用前景〔5〕。

含有覆盆子的古方“五诱导的认知障碍,在体内降低乙酰胆碱酶的活子衍宗方”能显著改善由 Aβ25-55性,增加乙酰胆碱的含量,体外能显著增加细胞的活力,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减少乳酸脱氢酶和丙二醛的释放,该方也能显著减少细胞的凋亡率,阻止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

提示该方对阿尔茨海默病( AD) 治疗中有潜在的保护作用〔25〕。

2. 6 抗炎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正常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承担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正常皮肤的功能,比如老化、愈合、发育以及皮肤的炎症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诱导产生金属基质蛋白酶( MMP-1和 MMP-9) ,覆盆子能抑制 MMP-1 的活性,能显著抑制 TNF-α诱导产生的白细胞介素-8( IL-8) 的分泌,可用于治疗皮肤细胞的炎症反应〔26〕。

2. 7 毒性对湖北掌叶覆盆子叶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最大耐受量法) 、遗传毒性试验和 90 d 喂养试验。

结果显示,湖北掌叶覆盆子叶对昆明种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为无毒级; 遗传毒性试验(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Ames 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 结果均为阴性; 按 2. 5、5. 0、10. 0 g/kg 对 Wistar 大鼠连续经口灌胃给予 90 d,动物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和死亡〔27〕。

3 结语覆盆子作为传统的补肾助阳中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使用历史。

研究者从中分离出萜类、黄酮、生物碱、香豆素类等成分,并对分离得到部分化合物进行了初步药效学筛选,在抗肿瘤、抗衰老、清除自由基等方面有明确的活性,但还远远不够,还应该进一步扩大筛选范围,同时对其寡糖、多糖、核苷类成分进行分离研究,为揭示其补肾固精的物质基础和开发新型中药提供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