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与婚姻咨询与治疗

家庭与婚姻咨询与治疗

《家庭与婚姻咨询与治疗》●没有经过源家庭的工作,没有自我体验,不了解自己的源家庭对当前自己的思维、情绪与行为的作用的治疗师,就如同一个X光透视医生,用一张已经为自己透过的X光片子,为另一个人做检查。

结果他得到的是自己的情结和病人问题结合在一起的诊断。

●什么是家庭治疗→家庭治疗就是通过改变家庭成员围绕症状所表现出来的交往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症状的一种治疗理论和治疗方式。

这个定义至少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1)症状的形成源于家庭成员的不良交往方式,即便不是如此,症状的维持也是家庭成员不良交往方式强化的结果;(2)通过改变家庭成员的不良方式可以达到治疗症状的目的。

●家庭治疗的适应症→1、家庭治疗有冲突,经过其他治疗无效。

2、“症状”在某个成员身上,却反映了家庭系统有问题:个体症状与家庭交流方式有关。

3、在个别治疗中不能处理的个人冲突;家庭中有处于青少年期的成员。

4、家庭对于患病成员的忽视或过分焦虑于治疗。

5、家庭对个体治疗起了阻碍作用。

6、家庭成员必须参与某个病人的治疗。

7、个别心理治疗没有达到预期在家庭中应用的效果。

8、家庭中某人与他人交往有问题。

9、家庭中有一个反复复发的慢性精神疾病病人。

10、家庭治疗的禁忌症:重性精神病。

●西蒙指出:只有人们生活在一起,就会组成一个合作系统,在其中,一个人的行为,会对另外的人产生心理问题。

●治疗师要花一定的时间来了解自己的源家庭,例如通过自我体验或家谱图形式探讨自己家庭中的相关的一些问题。

※关于对人性的理解1、婴儿期——渴望母爱(0—3岁)2、幼儿期——渴望游戏(3—6岁)3、青春期——渴望独立4、青年期——渴望爱情5、中年期——渴望成功6、老年期——渴望长寿◎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应,心理活动具有普遍的规律性,任何心理治疗的理论都建立在对人性的基础上。

对人性理解的三个层面:人际人性、情绪情感、欲望。

一、人性的人际层面●人际人性之一:偏好正性刺激⊙人际不等式:赞扬者所付出的<被赞扬者所得到的(真诚、被在意——你所赞扬的是对方所在意的)●人际人性之二:自我性⊙不等式:实际付出<感觉付出、实际得到>感觉得到●人际人性之三:寻求归宿性(父母闹离婚争孩子的动机)⊙希望情感被共享⊙相伴性(牵手)⊙表面的非自我性(从众)从众背后是一种责任分散的心理⊙自我力量的加强(外在人际力量内化为自己力量的一部分)社会支持系统●人际人性之四:情绪的人际转移性⊙对负性情绪的转移要理解(转向宣泄: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被伤害,要给亲人表达负性情绪的机会)⊙对正性情绪的转移可利用(对方高兴时提出要求——情商)●人际人性之五:他人尊重性⊙显示欲:关注被冷落着(给嫉妒你的人有显示的机会,适度的嫉妒可以成为动力,过度的嫉妒首先伤的是自己)⊙攀比性:取长补短、扬长补短、扬长避短⊙面子:东方耻感文化、西方罪恶文化(丈夫、青春期少年、领导——谁该被提)●人际人性之六:个别性⊙个性上的独立性:魅力所在⊙情感上的独立性(隐私、独处的机会)《给你的亲人一个上锁的抽屉》⊙过度的爱往往比过度的恨更伤人(爱躲不开、恨躲得开)●人际人性之七:两性相吸性⊙三种不适当的态度1、看到他人的两性相吸现象不愉快2、不能接纳自己对其他异性的渴望(应该不应该;高级人性会压抑低级人性)3、将与异性的一般接触夸大化(渴望得到更多异性的爱,又渴望配偶只爱自己一个)●人际人性之八:喜新厌旧性⊙失之者惜,得之者鄙⊙情感曲线(男:大波浪 & 女:小波浪)⊙一种现象越是被强调,往往意味着人性中有一个同伴的力量在与之对抗。

(陈世美被批了几千年,但现实中的陈世美却越来越多)●人际人性之九:恋爱情感的变色性⊙“爱”对优点的夸大性⊙“厌”对缺点的夸大性⊙结婚——离婚——复婚和我的前妻谈恋爱二、人性的情绪层面——情性◎全人(性格):德性、智性、情性●人际情性之一:必要性(客观性)⊙存在的都是必要的⊙烦恼和痛苦:有必要的和自找的两类。

(要处理的都是自找的,而必要的要学会和他相处。

)危机干预不是不让他痛,而是引导他该痛就痛。

●人际情性之二:两极性⊙正性与负性⊙健康情绪:有因、有时(偶尔&分场合)、有度⊙负性情绪不等于消极情绪要学会与合理的负性情绪相处⊙两极性的相对性(情绪ABC理论)⊙知足常乐不难,难的是不知足还常乐⊙要评估目标实现可能性:问题不在理想太高,而是要求理想100%实现。

⊙两极性的矛盾性(痛并快乐着)⊙对同一事物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是心理病理的温床,与欲望的矛盾性有关。

⊙动机冲突:双趋冲突:舍——得双避冲突:接受无奈趋避冲突:学会判断,并准备好对结果负责。

●人际情性之三:动力性⊙对行动的驱动作用:激情常致激动(激情:狂喜、暴怒、极度恐惧、过度悲哀)⊙对感知的偏差作用:心理的(越怕领导不重视越感到领导有偏见)躯体的(越怕身体某处不适,越感到此处不适)⊙对欲望的加强或抑制作用(化悲痛为食欲,厌食)心理学上,一个人突然地暴饮暴食,是愤怒的内向;而过度的节食,是为了唤起亲人的注意。

(父母闹离婚时,孩子可能会节食)●人际情性之四:发泄性⊙能量的积蓄:劝哭(中国文化对表达痛苦有耻感:男人有泪不轻弹)⊙那些未被意识到的情绪伤害更大负性情绪一定要释放,否则会变成毒素伤害自己把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抹上另一种色彩(原谅和包容他人对自己的伤害)●人际情性之五:过程性(时间是良药)⊙任何情绪都有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的过程⊙愤怒时不要说理、做决定⊙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学会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与之相处(对愤怒的愤怒&对焦虑的焦虑:可以去除,将其正常化、理由化)当他人在任何高潮(极度愤怒、极度悲伤等)时,都不要劝,因为他们听不进去,只要抱着他就好。

人在负性情绪最高潮的时候需要的往往是最原始的给养(躯体给养)。

人在成长过程中包括:躯体给养(拥抱、依靠)、心理给养(我能感)、社会给养(朋友亲人的支持)●人际情性之六:非理性⊙很多心理疾病是非要去控制客观情绪,而不去控制主观行动。

(如:内向者害怕上台演讲,上台前紧张很正常,不需要刻意控制,而上不上台是可控的,上去了,讲出来即可)情绪很难控,但行为是很好控的。

当父母一直不停地唠叨和批评孩子时,孩子应该“嘘”,对父母说:“告诉我该怎么做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制止父母的批评,还能使父母更理解孩子。

三、关于爱情◎我们为什么会相爱:爱情是什么?●爱情的定义:爱情是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绪。

●爱情的成分:依恋、关怀、亲密⊙(1)爱情是一种情感(2)爱情是一种关怀(3)爱情是一种内在体验(4)爱情是一种心理需要●爱情的特点:⊙(1)相异性(异性恋)(2)成熟性(3)高级性(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成分的综合体)(4)生理性(5)利他性(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做其希望的所有事情)●爱情中的几个关系:⊙(1)爱情与友情:◇人际交往的发展阶段◇互不相识——开始注意——表面接触——建立友谊——亲密关系(2)友情与爱情没有截然的界限:异性间建立友情之后,如果在感情上又增加了性的需求、奉献与满足的心理,友情就变成了爱情。

(3)爱情以性生理发育为基础,爱情渴望有身体的亲密接触,但是爱不一定有性,有性也不一定代表爱情。

※给同居大学生的忠告(1)学会对自己和你爱的人负责任,保护好自己,爱是一辈子的事。

(2)慢慢走,看风景;Hold住,悠着点儿。

四、关于婚姻●社会学定义:婚姻是社会中男女以结为夫妻的方式成家立业的主要形式,透过婚姻的媒合,男女结成一个新的家庭,互相进入对方的家庭。

●社会心理学认为:结婚是两个亲爱的人,在家庭权利系统中的组织性与经济性行为。

●现代婚姻与许多传统功能的脱节(1)与爱情脱节(许多爱情在婚外)(2)与性脱节(许多性在婚外)(3)与经济脱节(自食其力)●结了婚,成了家,男女就从“恋人”成了“家人”,恋人讲究缠绵悱恻的爱情,家人讲究的是安定醇厚的亲情。

从“恋人”变身成“亲人”,是每一对夫妻必须履行的功课。

●婚姻中要注意的几点:(1)要在婚姻中学习发展亲情,享受亲情。

(2)亲情分为姻亲之情与血亲之情(3)爱你一万年(不是时间概念,而是程度概念)(4)夫妻之爱情——恩爱之情(恩恩爱爱向来只用来形容夫妻)(5)友情——爱情——亲情——恩爱之情(6)“老公”乃“老恩公”简称,“老婆”乃“老恩婆”简称(7)人的一生中,恩情最大的是父母,其次是配偶。

心理知识补充家谱图社会支持系统回答以下问题来了解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1、当我生病的时候,我最想2、当我缺钱的时候,我往往3、当我受委屈的时候,我会4、当我拿不定注意的时候,我会5、当我和好友吵架之后,我会6、当我最开心的时候,我空椅技术让来访者对着一把空椅子坐着,想象那个让自己放不下的人正坐在对面的椅子上,然后跟那人聊天,表达内心的想法。

外公 外婆爸爸爷爷妈妈 我 我的兄弟姐妹 爸爸一辈 ∞ ∞ ∞ 同居未婚 有了孩子领养离异奶奶 妈妈一辈∞ 注: 代表男性、 代表女性、 代表婚姻关系、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去世,就在相应的图形中打叉。

代表关系亲密、 代表关系不太亲密、﹏﹏代表婆媳关系(或冲突)。

李梅语录:●年轻人,要学会醒目地亮出自己。

●伴侣之间要相互关爱,各自精彩。

●女孩子在婚姻问题上一定要重视母亲的意见,母亲坚决反对的那个男人一定不能嫁。

●选老公要“三心”:责任心、事业心、自信心。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

●永远不要为撒了的牛奶哭泣。

●好朋友,可以帮你锦上添花;好朋友,更能够为你雪中送炭。

●作为儿女,可以对父母说怎么做父母,但永远没有资格对父母说怎么做夫妻。

●除了自己的父母亲人,没有人有义务对自己好。

●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

●学会倾听,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给爸妈发短信时在最后加上“我爱你们”,会让他们很欣慰。

●任何负面事件别后都有其正面的意义。

●女人可能是脆弱的,但母亲一定是坚强的。

●人在催眠过程中永远不会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催眠的状态:人未必极为清醒,但不会无所不知。

●了解感觉比了解真相重要。

●催眠包括五个阶段:沟通、引导(放松)、深化、治疗(改变)、唤醒(正向,即怎么去怎么回)●女人头上的三点:自己、丈夫、孩子●一个家庭里最重要的是夫妻关系。

●一个人养了你才有资格教训你。

(婆婆没有资格教训儿媳妇,因为婆婆没有养儿媳妇)●一个孩子,10岁前他律,10岁后自律,14岁为多事之秋(此时要特别注意人品培养)●妈妈过生日的时候,把买礼物的钱省下来在医院里开一张妇科身体检查单,这才是真正的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未必他人所欲;己所欲,亦他人所愿,方施于他人。

●父母帮我们带孩子是我们的福分,他们不帮我们带孩子是他们的本分,因为养育我们是他们的义务,而没有帮我们带孩子的义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