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熟悉,现在你能站在理学 的角度再欣赏它一次吗?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 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 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 “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 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 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 “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 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 “这,好像不太好吧。”他 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 知!”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派
内容 同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 实质 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 影响 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认识 “理” 实现 异 “理” 哲学 范畴 陆王心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学测要求: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基本
主张
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九渊
王守仁
一、魏晋隋唐时期—— 三 教 合 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家交融
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传播,儒学新发展。
2、隋唐时期 ——三教合一
隋朝: “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的 理论 唐朝: 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三教”是指:儒教、 佛教、道教。
“三教合一” 不是儒教、佛教、道 教合为一体,而是一 种相互吸纳、相互渗 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图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泰山名胜
︱ 红门宫
左侧是佛教的米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 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 贞 节 牌 坊 ”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 ──鲁迅
重男轻女;轻视个体自由
“ 美 丽 ” 的 三 寸 金 莲
三从四德
重男轻女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 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 者;死于理,其谁怜 之?” ——戴震 (清)
重礼轻法
本课小结
儒学受到挑战
产生的背景
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获得新发展 创立:北宋二程
宋 明 理 学
发展的过程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理是外在的,独 理是内在的“心” 立于人存在的; 格物致知 客观唯心主义 内心反省 主观唯心主义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 学代表
陆王心 学代表 闭目静坐,想象着 火会自生自灭,千 万不能乱了方寸。
反复观察火 情,寻找逃 生方法
第三幕:寻理学之果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 文天祥 ——明· 于谦 ——清· 林则徐
二.程朱理学
北宋时,儒家学者在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 的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 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这 就是“理学”。
【合作探究一】
1.什么是理学? 2.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3.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