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nic Bussiness电子商务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51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分析隋煜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5摘要:本文从数据上对移动支付的发展流程进行了深入分析。
随着新世纪以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和网络状况的优化,越来越多的交易和支付流程由线下转到了线上,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或支付,体现了移动支付的高效性和便捷性。
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善了消费者的支付环境,保障了消费者的支付安全,同时也给商家带来了便利,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
关键词: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安全;风险防范一、移动支付的现状(一)移动支付的概念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是一种随着手机更新换代和网络优化升级而产生的新型支付手段。
因为大部分移动支付的终端都是手机,所以又称为手机支付,是买方和卖方针对指定的某种商品或服务,以移动终端设备(通常为手机)为载体,利用电信网络实现的交易来往。
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iPad、PC 等。
(二)移动支付的现状和前景2017年12月27日,央行对条形码支付做出了进一步规范和要求,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条形码支付规范文件,从业务形式上和技术手段上对条码支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管理和控制,同时也加强了对第三方平台的要求,在业务资质、条码生成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要求,同时也对扫码支付的额度进行了限制。
实际上,扫码支付在简化交易流程,提升交易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的扰乱市场正常运转的现象,安全问题屡禁不止。
但总体来说,存在乱象的同时,目前市场上的移动支付的出现是利大于弊的,移动支付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长期困扰的支付问题。
由于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支付标准,给移动支付的使用和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扰,也使国内的移动支付平台发展速度放缓。
生活中,如果使用支付宝APP扫描微信支付的二维码,将不会进入收付款界面,统一和推广移动支付的条码支付行业,任重而道远,我们距离真正的移动支付时代还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能够顺利地解决扫码接口问题,那么移动支付将会变得更加高效和快捷。
以第三方交易平台支付宝为例,支付宝发布的“2017年账单”显示,2017年,移动支付笔数在支付宝平台上占比为82%,移动支付总笔数较2016年增长了306%。
易观国际所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经达到了惊人了294959.2亿元人民币,与本年度第二季度相比增长了28.02%。
此外,各移动支付平台加快了向线下渗透的速度,通过发放现金补贴来吸引大量商户接入移动支付接口,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正在加速建设和完善城市交通和出行的支付平台,凭借前期已经占据市场的滴滴出行来加以推广,力争实现交通行业的移动支付。
同时移动支付平台也加快了在中小型城市的推广速度,移动支付行业总体交易金额在2017年第三季度依然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移动支付在目前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和促进的作用,不但简化了大型客户的支付流程,同时也对中小商户和个体商户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目前主要是蚂蚁金服和腾讯金融两大阵营在进行竞赛,此外还有美国主导的apple pay体系,apple pay于2016年初在中国上线,尽管拥有数目极大的用户基数,并且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但并没有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获得太大的发展,地位十分尴尬,目前在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仅为1%。
毫无疑问的是,在移动支付这一技术上,中国是引领世界的,技术创新给中国科技带来了新的发展。
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0000亿美元。
这样的数据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年里移动支付业务依然会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三)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3G网络和4G网络的建设推进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对于手机的定义从简单的通信工具逐渐转变为智能设备,智能手机上可以进行的操作越来越多,互联网的移动终端流量占比逐渐上升,用户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无线局域网和WiFi功能的普及使移动端用户使用更方便。
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没有智能手机和高速网络传输技术就没有现在的移动支付。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推广,而推广所需的成本使很多中小商户望而却步,第三方支付的初期推广目标便锁定了中小商户,用户将交易金额存储在移动支付平台,而平台则承担起推广宣传的责任,这是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
此外,现行的流通货币面额固定,在很多场景会存在找零、易丢失甚至存在假币的情况。
移动支付的出现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转账和付款金额可以自己决定,有零有整。
移动支付的主体是电子账户,而账户需要在手机上登录,所以不存在电子货币丢失的情况。
至于假币,那更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电子货币的本质都是数据和代码,不存在伪造的情况。
二、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从全球的移动支付的发展来看,移动支付的发展史上主要分为三类:第一,是21世纪早期,以电信网络运营商为主导的商业模式;第二,是2010年以来,伴随着3G和4G网络以及智能手机发展而壮大的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运营模式;第三,是2015年以后,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导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以中国为主要代表,其中我们日常使用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属于第三类商业模式。
(一)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运营模式电信网络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营主体时,一般情况下会直接使用话费账户作为支付账户。
在此类支付中没有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参与,完全由电信运营商来进行的,具体表现为用户使用话费余额支付或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支付和交易所产生的费用将会由电信运营商从用户的话费余额中扣除。
用户通过购买电信运营商所发行的电子货币或充值卡来对其话费账户进行充值,用户支付结束后,所产生的款项将由运营商同商家对接结算。
实际中,前些年我们选择通过电话订购的方式来购买的彩铃就是运用了这一模式。
(二)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运营模式商业银行是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主要金融机构,银行向用户独立提供移动支付服务,以手机作为支付的媒介,以通信网络作为支付的渠道。
在此类运营模式中,移动运营商不需要直接参与到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只需要提供金融机构所需要使用的通信网络。
用户将手机号码与银行卡号进行绑定,使用电话语音、短信收发等常见的形式完成支付流程。
我们通常使用的手机银行APP上的转账和交Electronic Bussiness | 电子商务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52易,微信上绑定的商业银行公众号,短信余额提醒等服务渠道,都属于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运营模式。
(三)以第三方平台为主导的运营模式第三方平台指的是独立于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无关的,将电信网络和金融机构两方面的支付结算资源相结合,在支付流程中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同时提供支付确认的独立机构。
第三方在该模式中单独构建移动支付平台,并与金融结构合作完成支付,同时扮演信用中介的角色,为客户提供支付账户,对交易的流程承担部分担保的责任。
消费过程所产生的金额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所提供的注册账号和商家进行转移和交易。
在此类模式中第三方平台保持了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平衡,疏通了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与线下实体店铺之间的关系,使通信网络和流动资金的作用更加显著,交易流程变得更加简便和快捷,促进了线上交易的发展,规范了移动支付的方式。
生活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腾讯金融(微信支付)和蚂蚁金服(支付宝),近日易观国际发布得2017年度第三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监测报告中显示,第三方支付平台在2017年的第三季度的交易金额高达294959.2亿元人民币,与本年度第二季度相比增长了28.02%。
同去年同时期相比增长了226%。
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方面,蚂蚁金服以超过半数的53.73%稳坐头把交椅,其次则是腾讯金融旗下的微信支付,市场占有率为39.35%。
applepay则以尴尬的1%市场份额收场。
2017年第三季度蚂蚁金服与腾讯金融市场占有率合计高达93.08%,在市场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三、移动支付的安全分析和风险防范(一)移动支付的安全现状分析移动支付的出现毫无疑问对传统的实体货币交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消费者进入了不需要带现金即可出门无阻的新型社会,移动支付的大力推广和使用降低了国家和社会运营的成本,同时移动支付平台也可以记录和存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和消费金额,使平台和商家能够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和喜爱偏好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进行市场优化和调节,能够更好地为消费者推荐产品,同时也能为市场结构和产品生产的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持。
在带来众多利好的同时,移动支付平台也面临着数据泄露和隐私保护的问题,数据的加密措施和安全保护措施目前急需完善。
现阶段移动支付面临的市场环境较为复杂和混乱,一方面,移动支付和普通的电子商务系统同样要面临外部数据攻击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交易环境和移动终端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往往会有一些基于利益冲突的意外攻击。
此外还会受到网络波动、终端配置水平不同、网络带宽不足等问题的影响。
这些影响使移动支付的系统底层设计和线下推广变得棘手,具体表现为移动支付的数据机密性、信息完整性和支付过程的身份认证。
(二)移动支付的风险防范1. 法律法规及制度保障。
我国针对移动支付和第三方平台支付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文件并且完善了有关的规章制度,《电子签名法》和《反洗钱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以及由中国人民银行及相关部委牵头制定的《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等规章制度和指导意见,国家从法律层面上对移动支付进行了有效的管控,这一举措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移动支付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并提供制度上的约束。
2.支付技术创新。
扫码支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频繁、最广泛的移动支付手段,扫码支付发展到今天也经历了许多阶段,从一开始的条形码与商超线下支付发展到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再到现在的“无人超市”。
都是利用了移动支付技术的创新。
从固定不变的条形码,到实时更新的二维码和条形码,再到实时自助结算,支付手段技术的不断创新,带给消费者便利和高效的同时,也在安全管理模式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往不敢想象的无人超市,如今变成了现实,得益于支付安全技术的创新所带来的安全保障。
无人超市引入了结算管理系统(RFID码)、网络收银系统、紧急联络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库存管理系统(检测库存、经营业绩指标)等创新技术,无人超市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移动支付环境,维护了一个良好的支付安全秩序,为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3.线下风险管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实体店铺接入移动支付,出现了调换二维码的情况。
针对此种现象,蚂蚁金服和腾讯金融研发了收款播报程序,商家通过启用播报程序来对每一笔入账进行实时核对,以便关注是否产生未到账的交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