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名单出炉,你的家乡在
列吗?
近日,2016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全国将近200个示范县赫然在列。
此次认定工作,由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组织,通过旗县申报、盟市推荐、自治区级竞争性选择、现场答辩、专家评审等一系列程序,选择电子商务发展条件优越、基础较好、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工作成效明显的旗区择优认定。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每个示范县将获国家财政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示范期为两年。
针对农村电商物流成本高、人才缺乏、公共服务缺失等突出“短板”,财政资金将定向用于物流体系、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村一级电商服务终端站、品牌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电商培训等,不得用于电商平台的建设与流量购买。
违反资金使用规定的,将被取消试点资格。
自2014年开始,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评审工作开展至今已有3年时间,今年在推荐、评选过程中更注重了电商进村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结合,要求被推荐的参评县中,必须有国家级贫困县,并对参评县的机构设立和政策配套、农村物流解决情况、电商发展基础设施、农村产品销售情况、电商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考核。
2016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名单
财政部、商务部近期公布了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200个示范县名单,中央财政计划安排20亿专项资金进行对口扶持,发展当地农村电子商务。
试点每县拨款1000万
2015年的20亿专项资金将全力扶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资金的使用重点向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倾斜。
希望通过财政资金的引领、鼓励,带动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商发展,培育农村电商生态环境。
在新公布的200个示范县中,中西部县区占82.5%,贫困县占比超过43.5%,赣南、黔东、陇南、陕北等革命老区成片上榜。
这是财政择优支持中西部省份和革命老区的举措,试点每县将拨款1000万元,并将对考核达到
要求的示范县在2016年再扶持一年。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而农村电商更被誉为“蓝海”,过去一年,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成了电子商务领域的重头戏。
有电商研究机构预计,今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有望增长到4600亿元。
国家对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从示范县数量上来说,2014年为56个,2015年和2016年度分别为200个;从资金额度上来讲,2015年每县拨款1000万,2016年则达到2000万元。
农村电商之所以被看重,在于农村电商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绝大多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往往并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性生产行为。
这种习惯性行为导致的往往是不了解市场需求状况,造成需求与供给之前的矛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农业生产风险。
农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在于能够让农业生产者准确、实时了解市场动态信息,了解市场需求状况,为农业生产者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合理组织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第二,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较长,从农业生产者到消费者环节较多,导致农产品在储运、加工和销售环节中的成本过高。
电子商务将农产品直接推向市场,拓展了传统交易方式的同时简化了供应链环节,降低了农产品交易成本。
第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优秀人才进农村。
通过互联网,农民不用进城找各种工作机会,也能够依靠家乡的资源,通过网络进行创业,带来服务业衍生的发展机会,包括类似于物流、培训等各种各样服务的机会。
第四,增加农民收入。
受时空的限制,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单一,一般都销往本地,或者等待上门采购。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电子商务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降低了交易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使交易主体多元化,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的多元化,为提升农产品价格带来了,增加了农民收入。
第五,丰富农民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在农村的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来自全球的商品,比如来自上海、北京、纽约、伦敦、东京的商品。
通过网购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产品,丰富了农民生活,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article/cx/201507/201507010443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