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ppt

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ppt

4. 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程胜高、张聪辰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中
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6. 程发良、常慧编著:《环境保护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第一章 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
一、环境、环境要素、环境质量 二、环境监测定义、对象及目的 三、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 四、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 五、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 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七、环境预测与环境评价
主要参考书: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与标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7/08/09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7/08/09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 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7/08/09
•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古人尚知选择一个良好环境,现代人更应该如此。
学科性质
环境监测与评价是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性学科, 属理论与实践应用学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和实践应用基 础;掌握环境保护标准与应用范围;掌握环境 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实践应用基础;了解国 家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我国环 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况;熟悉与掌握生态环境 保护的基本原则。
《环境监测与评价》
“孟母三迁”
• 孟子名轲,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 教育家。相传,孟轲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 最初,孟家附近有一个坟场,殡葬的喧闹声分散 了小孟轲的注意力。为了孟轲的成长,孟母把家 搬到了一个集市的附近。但小孟轲经常到集市中 闲逛,孟母决定再次搬家,考虑再三,孟母把家 搬到了学堂附近。从此,孟轲有了一个良好的学 习环境。
•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或以后的相关工作,打下 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相关知识背景
环境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实践分析技能等
《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一章 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 第二章 环境保护标准 第三章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四章 大气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五章 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六章 环境生物监测 第七章 生态环境监测 第八章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第九章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 第十一章 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第十二章 生态环境研究与评价案例介绍
• 评价环境质量优劣的基本依据,是环境质量 标准。
二、环境监测定义-对象-目的
二、环境监测的定义及监测对象
1、环境监测的定义
监测含义可理解为监视、测定、监控等。
• 环境监测,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 生物等)间断地或连续地监视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 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就称为环 境监测。
在生命科学中-生物是主体
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 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群体生存和 发展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即指生物的栖息地, 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群体生存和发展 的各种要素。
在环境科学中-人类是主体
环境就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 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着 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 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 这里的环境也就是环境保护的对象有三个特点:一是 其主体是人类;二是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环境; 三是其是自然要素的总体,不含社会因素,所以,治 安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等并非《环境保护法》 所要调整的环境。
2、环境要素
什么是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 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 分,也称为环境基质。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
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 和现象的总体。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生产和 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总体), 包括地球的空间环境、空气、水、岩石、土壤、阳光、 温度、气候、地磁、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 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 人工环境-
一、环境-环境要素-环境质量
1、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特 定主体或中心事物而言 的,与某一主体或中心 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的 集合,就称为这一中心 事物的环境。
•中心事物是环境的主体,代表环境服务的对象和重点。与中心事 物相关的周围事物就是环境的客体,这些客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 以是非物质的。环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主体的影响力,存在着与 “辐射半径”相当的有效影响半径。 •主体的不同是各个学科所研究的环境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客体的 不同则是各子环境之间的差别。明确主体是正确把握环境的概念及 其实质的前提。
• 其中的一些环境要素还可以继续划分,如水可 以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生态可以分为自然生 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陆域生态、水生生 态、海洋生态等。
3、环境质量
• 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 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 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
• 环境质量评价,就是指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 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 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环境要素的组成
• 环境要素可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但 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 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 壤等。有的学者认为,环境要素不包括阳光。
• 环境是由不同环境要素组成的,即大气、水、 声环境、土壤、生态、人群健康状况、文物与 自然遗迹、人文遗迹、珍贵景观、地质环境以 及日照、热、振动、放射性、电磁与光辐射等。
是指在自然物质Leabharlann 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审 核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 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环境的法律定义
▪ 世界各国的一些环境保护法中,往往把环境要素或应 保护的对象称为环境。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规定:“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