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201,授经济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系统、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能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理论和实际问题;2.系统深入地掌握高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通晓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3.有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现代数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4.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独创性研究中国实际经济问题;5.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独立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本专业博士毕业生适合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经济决策和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等从事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和实际经济管理工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专业及研究方向1.020104 西方经济学01发展经济学;02微观经济学;03宏观经济学;04新制度经济学;05福利经济学06 金融经济学2.020105 世界经济01国际经济学;02国际投资3.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 人口与劳动经济学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 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一年级硕士生进入硕博连读后年限至少为 4 年;二年级硕士生进入硕博连读后年限至少 3 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学位论文要求(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文献综述要在对别人研究成果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文要求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观点创新,资料翔实,文风端正。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数一般应达到10万字以上。
(2)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校期间应至少参加1次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并撰写发表学术论文。
博士学位申请人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至少发表(或被接收发表)S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论文1篇;至少在校人事处规定的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类B类以上权威期刊(含B类)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1篇;至少在校人事处规定的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类D类以上权威期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校人事处规定的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类D类期刊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及CSSCI期刊论文2篇。
对于EI收录、ISTP收录的论文认定只限于在正式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包含会议论文)。
对于学位申请人将其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在除经济学科、管理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权威期刊A类-D类期刊上的学术论文,级别分别降低一级(如A类降为B类,D类降为E类)。
发表的论文必须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论文认定只限于在正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增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被认可。
研究生署名华中科技大学或师生两人合作署名(不论排名顺序)所发表的学术成果,须经其导师审核并签署书面意见;研究生获学位后如若发表在校学习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须经其导师审核并签署书面意见。
2 •培养方式与方法(1)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和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2)课程学习采取自学、文献阅读、重点讲授、专题研讨、撰写读书报告和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3)博士生入学后3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本人的研究方向和特点,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经过院学位分委员审批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4)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生指导小组由3-5 名教授(含副教授)组成(包括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资格的基本条件:1)必须修完所有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2)必须通过经济学院组织的博士生资格考试(资格考试一般定在第 2 学期末,考试内容涵盖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3)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论文选题报告应包含的内容为:(a)选题的来源、意义;(b)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c)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d)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e)进行论文资格考核时已完成的工作;( f )主要参考文献。
(5)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士生在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201,授经济学学位)一、培养目标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并有开拓创新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现代数量分析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胜任本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际经济管理工作。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1•西方经济学专业(1)发展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3)宏观经济学;(4)新制度经济学(5)金融经济学2•世界经济专业(1)国际经济学;(2)国际投资;(3)发展中国家经济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人口与劳动经济学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1学术型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一般在第3学期进行,选题报告内容规范如下:(1)选题的目的、意义;(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3)论文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4)论文的研究内容(要求列出章节标题);(5)论文写作进度安排;(6)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要在对别人研究成果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用于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
硕士学位论文应当有创新性或新见解并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定》的要求撰写。
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应达到3万字以上。
2.硕士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校期间应至少在校内外公开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1次。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申请人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至少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在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类核心期刊(以北大图书馆核心期刊目录为准)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1篇。
发表的论文必须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论文认定只限于在正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增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被认可。
研究生署名华中科技大学或师生合作署名(不论排名顺序)所发表的学术成果,须经其导师审核并签署书面意见;研究生获学位后如若发表在校学习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须经其导师审核并签署书面意见。
3.其他: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202,授经济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系统、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础,能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理论和实际问题;2.系统深入地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前沿理论,熟悉现代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3.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现代数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4.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独创性研究中国实际经济问题;5.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独立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本学科博士毕业生适合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经济决策和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等从事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和实际经济管理工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020204 金融学01金融经济学;02 金融工程;03公司财务2.020205 产业经济学01 产业组织理论;02产业发展与政策;03 农业与农村经济3.020202 区域经济学01区域经济发展;02城市经济4.020206 国际贸易学0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02跨国公司5.020209 数量经济学01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02 金融计量经济学;03 数理经济学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
(一年级硕士生进入硕博连读后年限至少为4年;二年级硕士进入硕博连读后年限至少3年)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学位论文要求(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文献综述要在对别人研究成果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文要求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观点创新,资料翔实,文风端正。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数一般应达到10万字以上。
(2)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校期间应至少参加1次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并撰写发表学术论文。
博士学位申请人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至少发表(或被接收发表)S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论文1篇;至少在校人事处规定的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类B类以上权威期刊(含B类)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1篇;至少在校人事处规定的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类D类以上权威期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校人事处规定的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类D类期刊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及CSSCI期刊论文2篇。
对于EI收录、ISTP收录的论文认定只限于在正式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包含会议论文)。
对于学位申请人将其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在除经济学科、管理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权威期刊A类-D类期刊上的学术论文,级别分别降低一级(如A类降为B类,D类降为E类)。
发表的论文必须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论文认定只限于在正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增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被认可。
研究生署名华中科技大学或师生两人合作署名(不论排名顺序)所发表的学术成果,须经其导师审核并签署书面意见;研究生获学位后如若发表在校学习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须经其导师审核并签署书面意见。
2 •培养方式与方法(1)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和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2)课程学习采取自学、文献阅读、重点讲授、专题研讨、撰写读书报告和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3)博士生入学后3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本人的研究方向和特点,制订个人培养计划。